回覆列表
  • 1 # 秋水文瀾原創

    《泊秦淮》這首詩表現出作者怎樣的心情?

    《泊秦淮》唐 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譯文

    浩渺寒江之上瀰漫著迷濛的煙霧,皓月的清輝灑在白色沙渚之上。入夜,我將小舟泊在秦淮河畔,臨近酒家。

    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為亡國之恨黍離之悲,竟依然在對岸吟唱著淫靡之曲《玉樹後庭花》。

    作者簡介

    杜牧(803-853),唐代詩人。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孫。公元828年(大和二年)進士,授宏文館校書郎。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後歷任監察御史,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後入為司勳員外郎,官終中書舍人。以濟世之才自負。詩文中多指陳時政之作。寫景抒情的小詩,多清麗生動。以七言絕句著稱。人謂之小杜,和李商隱合稱“小李杜”,以別於李白與杜甫。有《樊川文集》二十卷傳世,《全唐詩》收其詩八卷。

    賞讀

    建康是六朝都城,秦淮河穿過城中流入長江,兩岸酒家林立,是當時豪門貴族、官僚士大夫享樂遊宴的場所。唐王朝的都城雖不在建康,然而秦淮河兩岸的景象卻一如既往。

    有人說作詩“發句好尤難得”(嚴羽《滄浪詩話》)。這首詩中的第一句就是不同凡響的,那兩個“籠”字就很引人注目。煙、水、月、沙四者,被兩個“籠”字和諧地溶合在一起,繪成一幅極其淡雅的水邊夜色。它是那麼柔和幽靜,而又隱含著微微浮動流走的意態,筆墨是那樣輕淡,可那迷濛冷寂的氣氛又是那麼濃。

    首句中的“月、水”,和第二句的“夜泊秦淮”是相關聯的,所以讀完第一句,再讀“夜泊秦淮近酒家”,就顯得很自然。但如果就詩人的活動來講,該是先有“夜泊秦淮”,方能見到“煙籠寒水月籠沙”的景色,不過要真的掉過來一讀,反而會覺得平板無味了。

    詩中這種寫法的好處是:首先它創造出一個很具有特色的環境氣氛,給人以強烈的吸引力,造成先聲奪人的藝術效果,這是很符合藝術表現的要求的。

    其次,一、二句這麼處理,就很像一幅畫的畫面和題字的關係。平常人們欣賞一幅畫,往往是先注目於那精彩的畫面(這就猶如“煙籠寒水月籠沙”),然後再去看那邊角的題字(這便是“夜泊秦淮”)。所以詩人這樣寫也是頗合人們藝術欣賞的習慣。

    “夜泊秦淮近酒家”,看似平平,卻很值得玩味。這句詩內裡的邏輯關係是很強的。由於“夜泊秦淮”才“近酒家”。然而,前四個字又為上一句的景色點出時間、地點,使之更具有個性,更具有典型意義,同時也照應了詩題;後三個字又為下文打開了道路,由於“近酒家”,才引出“商女”、“亡國恨”和“後庭花”,也由此才觸動了詩人的情懷。

    因此,從詩的發展和情感的抒發來看,這“近酒家”三個字,就像啟動了閘門,那江河之水便汩汩而出,滔滔不絕。這七個字承上啟下,網路全篇,詩人構思的細密、精巧,於此可見。

    商女,是侍候他人的歌女。她們唱什麼是由聽者的趣味而定,可見詩說“商女不知亡國恨”,乃是一種曲筆,真正“不知亡國恨”的是那座中的欣賞者——封建貴族、官僚、豪紳。《後庭花》,即《玉樹後庭花》,據說是南朝荒淫誤國的陳後主所制的樂曲,這靡靡之音,早已使陳朝壽終正寢了。

    可是,如今又有人在這衰世之年,不以國事為懷,反用這種亡國之音來尋歡作樂,這不禁使詩人產生歷史又將重演的隱憂。“隔江”二字,承上“亡國恨”故事而來,指當年隋兵陳師江北,一江之隔的南朝小朝廷危在旦夕,而陳後主依然沉湎聲色。

    “猶唱”二字,微妙而自然地把歷史、現實和想象中的未來串成一線,意味深長。“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於婉曲輕利的風調之中,表現出辛辣的諷刺,深沉的悲痛,無限的感慨,堪稱“絕唱”。

    這兩句表達了較為清醒的封建知識分子對國事懷抱隱憂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貴族正以聲色歌舞、紙醉金迷的生活來填補他們腐朽而空虛的靈魂,而這正是衰敗的晚唐現實生活中兩個不同側面的寫照。

  • 2 # 憶夢月華微課堂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全詩寓情於景,意境悲涼,感情深沉含蓄,語言精當錘鍊。此詩前半段寫秦淮夜景,後半段抒發感慨。透過寫夜泊秦淮所見所聞的感受,從陳的荒淫之國聯想到江河月下的晚唐命運,諷刺了那些不從中汲取教訓而醉生夢死的晚唐統治者,表現了作者對國家命運的無比關懷和深切憂慮的情懷。

  • 3 # 草軒客

    泊秦淮

    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詩共兩句,前一句寫景,挺有意境的,畫面感十足!後一句抒情,由於後一句書寫國破家亡,商女卻依然歌舞昇平的那種麻木不仁,前一句那朦朧溫柔的夜景一下子帶上淒涼無比的感覺!

    我們每個人上學時候的教科書上將這類詩作及其詩人被稱為愛國詩歌及其愛國詩人,這也無可厚非的!

    杜甫的《春望》也是那種愛國詩作!

    可是當我們成人,深入生活,我們才恍然,有時候我們讀一篇經典詩篇,就拿這篇《泊秦淮》來說,也許詩作第一句“煙籠寒月月籠紗,夜泊秦淮近酒家。”這句詩感觸更深!不需要第二句詩的點醒,我們就能讀出詩那深沉化不開的悲涼和無奈!

    ——畢竟國破山河那樣的不幸沉淪不是時常發生!

  • 4 # 梧桐樹邊羽

    《泊秦淮》唐 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杜牧,晚唐著名詩人,散文家。他的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內容以詠史抒懷為主,其詩英發俊爽,多切經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頗高。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

    詩人憂國憂民,夜泊六朝煙花之地秦淮河,因為歌女唱了亡國之音而心情沉重,深感晚唐時政腐敗,上層只知享樂而作。其實歌女唱曲不還是為了滿足這些達官貴人,文人士子的娛樂愛好?人世多艱,商女也只是為了生存而已,讓小杜這麼一寫,還背上亡國恨了。後世一些不通的人,把國事行偏歸咎於紅顏禍水,喜歡拿這句詩來感慨。

    這首七絕是極好。韻腳“沙,家,花”。平仄為首句平起押韻格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完美合律,充分體現了晚唐詩歌格律體的成熟。讀起來抑揚頓挫,音韻優美。

    “煙籠寒水月籠沙”,起句寫景,“煙”、“水”、“月”、“沙”由兩個“籠”字聯絡起來,融合成一幅朦朧冷清的水色夜景,渲染氣氛,朦朧中透出憂涼。承句寫出時間,地點(秦淮河)和環境(近酒家)。

    轉句不再寫景,用否定的句式蓄力“商女不知亡國恨”,從景緻轉到人物,從作者轉到商女,還留下個疑問:為什麼突然從這麼美的景色轉到亡國恨的思考?尾句作答:那是因為她們在另外一條船上唱著《後庭花》。我在江的這邊船上聽著這靡靡之音,痛徹心扉。

    確實是憂國憂民,聽曲兒傷到了愛國的心肺。

    杜牧的寫作技巧嫻熟高超,後兩句拔高了整首七絕的意境,其實他是間接地諷刺的是那些荒淫無度,尋歡作樂的上流人士。因了這一層,才讓這四句成為不朽之作。

    為什麼《後庭花》就是亡國之音?

    因為這是活生生的例子,這首詩就是二百多年前被隋朝滅掉的南朝陳後主的豔詩《玉樹後庭花》,而詩人有感而發的地方正是六朝故都:

    玉樹後庭花 陳叔寶

    麗宇芳林對高閣,新妝豔質本傾城。

    映戶凝嬌乍不進,出帷含態笑相迎。

    妖姬臉似花含露,玉樹流光照後庭。

    花開花落不長久,落紅滿地歸寂中。

    在初唐直至整個唐一代,這種沒有志氣,只精寫閨閣女子,聲色犬馬的都是詩壇反對的靡靡之音。每到一個朝代走下坡路的時候,詩歌風格就會走出隱士派和享樂派來,沒有志向,追求男女之歡,得過且過,這種寫女子宴樂的詩文也會大行其道。

    杜牧站在江對面的小船上,感受到了這個文化末世,時代傾倒的未來,憤而成詩。不過他無法也無力改變大唐的命運。

  • 5 # 首倉

    杜牧的《泊秦淮》:"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是一首政治諷刺小詩。泊,是停泊,靠岸的意思。秦淮,河名,發源於江蘇省溧水仙東北,西流經今南京市入長江。相傳秦始皇鑿鐘山,以疏淮水,因此得名。《泊秦淮》表現的是作者對晚唐那個風雨飄搖的歲月裡的一種憂國情緒,諷刺的物件是那些成天醉生夢死,苟且偷生的上層統治階級。"後庭花"是"玉樹後庭花"的簡稱。據歷史記載:陳後主(叔寶)在金陵時,荒於聲色,曾作"玉樹後庭花"舞曲,每天和他的臣子及妃嬪們尋歡作樂,不理朝政,終於亡國。所以,後人把該曲,即"後庭花"視為亡國之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熊貓快收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