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呂談茶
-
2 # 喝茶閒聊
許多新入行的茶友對於野生茶、野放茶以及古樹茶概念的區分應該是比較模糊,這裡大概說一下應該對學茶知識有些幫助。
野生茶野生茶是指在大自然中物種自然演化生成的茶樹品種。他是人工品種的始祖。從過渡形態上分野生型野生茶、過渡型野生茶和栽培型野生茶。
野生茶的嫩葉無毫毛或者很少毫毛,顏色也比較深,表面有厚厚的一層蠟質,在殺青過程中非常粘手,一定要非常有經驗的炒茶師傅製作。
野生茶由於沒有經過馴化,有微毒,如果殺青不到位,很容易引起腹瀉。野生茶製作的毛茶多為墨綠色或者黑色,耐泡度較高,香型比較特殊,香氣沉穩,口感刺激性低,偏甜,回甘長而且穩定。
野放茶野放茶是指經過人工馴化栽培,但後期由於自然或人為原因被遺棄,長時期存在於天然中自然生長。因為生長的環境自然,人工干預少,茶的滋味往往會很好,但產量不會很多。
野放茶的葉子肥厚,色澤較深,嫩葉多毫毛,葉身較野生茶略薄,毛茶多呈深綠色,香氣比野生茶高揚,口感介於野生茶與茶園茶之間。
古樹茶古樹茶是指存活百年以上的喬木茶,在雲南版納茶區、臨滄茶區、普洱茶區、寮國北部有古樹群落,數量稀少。而在一些所謂“骨灰級”茶友的標準中,則必須是300年以上樹齡的茶樹才能被冠以“古樹”之名。
古樹茶的根系比較深,更利於吸收地下深層土壤的養分,並轉化為營養物質,因此茶葉本身所含的礦物質相對比較高。古樹已適應當地的生態環境,能夠抵抗各類病蟲害,故無需使用農藥,相較於其它茶而言更自然,無汙染。
由於古樹茶內含物質豐富,古樹茶葉也因此更加耐泡,更具香氣,滋味醇厚,回甘生津。
-
3 # 懂茶帝
1野生茶
嚴格說來,真正的野生茶,應該是指沒有經過人工栽培馴化,存在於天然林中有著悠久生長曆史,與栽培茶種有親緣關係的茶組植物。注意了,它是未經人工栽培馴化的。
真正的野生型茶樹,主要有四個特徵:一是,葉片多呈深綠色;二是,鋸齒較少;三是,茸毛極少,甚至可能沒有茸毛;四是,葉片革質肥厚不易揉捻成條索。野生型茶樹容易因“種生”發生變異,有的有微毒、有的會麻嘴、有的會鎖喉,容易導致腹瀉,適合做茶品的較少。
2野放型野放茶,是指人工馴化栽培但由於自然或人為原因被長時期遺棄、自然生長的茶樹。
在這裡,野放茶與野生茶最大的區別就在於,野放茶曾經是人工馴化栽培的,而野生茶是與生俱來就是野生的,從來沒被馴化過。
野放型茶樹,因為生長的環境自然,人工干預少,又是有性繁殖,而且幾十上百年沒人採過,營養蓄積特別多,茶的滋味往往會很好,但產量不會很多。這類茶,葉質肥厚,色澤較深,嫩葉多毫毛,葉身較野生茶略薄,毛茶多呈深綠色,香氣口感均很優異。
-
4 # 劉祥傑的雲南茶故事
野生茶是自然生長,不是人工種植的茶,植物學特徵與人工馴化茶有比較大差別。
野放茶是人工種植的茶,放荒,或者年久無人管理後形成的荒野茶。
古樹茶是一個樹齡概念,指一百年以上的茶樹。
回覆列表
野生茶、古樹茶、生態茶和臺地茶的茶多酚和氨基酸的比例(簡稱酚氨比)是成上升趨勢,茶多酚的苦澀作用就逐漸加強。總體來說,古樹茶的口感鮮爽度高,苦澀低,更清淡爽口;野生茶由於沒有馴化過程,不建議日常品飲。
參考:《福建茶葉》:實驗採用勐海縣內10個鄉鎮曬青茶(古樹茶、生態茶)從感官品質,滋味主要化學成分及其多酚類單體成分含量進行研究,結果得出參賽曬青茶總體上條索緊結、顯毫色潤,滋味較濃,醇厚回甘,古樹茶口感較生態茶好。化學成分中古樹茶、生態茶均較一般的曬青茶或普洱生茶含量高,尤其是氨基酸、茶多酚、兒茶素、GA較為明顯,變異係數大於15%的物質有EGC、C、EC、氨基酸;兩者就同一物質含量及同一物質的變異相比,生態茶中氨基酸和EC含量均高於古樹茶,其餘的8種成分是古樹茶含量較高,且古樹茶大部分化學物質含量的變異係數較生態茶小,成分含量相對穩定。
有些人覺得古樹茶淡,是因為古樹茶的茶氨酸含量高,也就是甜度、鮮爽度越高,苦澀度越低,順滑度高了,就讓你覺得淡了。有些冒充的古樹茶則相反,比如臺地茶咖啡鹼和茶多酚含量高,苦澀度高,對味蕾的刺激性大,就讓你覺得濃了。
古樹茶,滋味清淡但有厚度有韻味,柔軟而有力量,很多東西不也正式如此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