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挺好玩
-
2 # 小約翰
首先這個題目就是個偽命題:“古代流行的出身論血統論”,這個說法在古代並不是主流思想。雖然古代社會里權貴階級基本都會通過出身和血統固化統治,但是在社會輿論中,“英雄不問出處”的聲音明顯更勝一籌。
當年陳勝的一嗓子“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為古代中國喊出來了一個大一統的江山,喊出來了兩千年來先進於世界各國的制度。
什麼樣的統治術是高明的統治術?是透過暴力的手段壓迫人?還是透過科學的手段教育人?都不是。站在統治者的角度上講,能夠壓迫自己的臣民,還能讓自己的臣民心甘情願的被壓迫,這才是最好的。
你覺得太難做不到?阿富汗的封建主,對待阿富汗的農民牧民連畜生都不如,無止境的壓迫他們,軍隊兵力極其薄弱,可是阿富汗沒人站出來反抗。蘇聯入侵阿富汗,為他們帶來了醫院學校和科學,武力滔天,可是阿富汗人人和蘇聯不共戴天,最終將蘇聯趕出了阿富汗。這就是統治術的差別。伊斯蘭教的奴隸主們透過神化自己讓人民相信,被壓迫是理所應當的,人民在骨子裡沒有反抗的意識。無論是中東的牧民還是印度的低種姓賤民莫不如此。而中國的皇帝們一直想達到這個效果,卻從未成功。
我們看《權力的遊戲》中,那就是血統論發展到無以復加的地步的後果。史塔克家族哪怕剩下了一個小男孩,也是北境的合法繼承者,諸侯們也要擁護他。受封騎士,冊封諸侯,在宣誓的時候都要聲稱“以xxx的名義”。權力,是附著在個人和名譽的身上的。這點與中國的權力觀是截然不同的。
老子說過“天命無常,唯有德者居之”,從秦始皇開始,丞相李斯就在玉璽上刻下了“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皇帝的權力,是來自於老天,並非來源於血統或門第。這種思維在秦朝以前就已經得到了共識,當年楚王勢大,問鼎中原,周天子的使臣回覆他:“周室雖衰,天命猶在,鼎之輕重,不可問也”。
而“天命”的取得,是取決於個人的功業。當年劉邦推翻暴秦,朱元璋驅除韃虜,或者洪秀全,黃巢,李自成等等草莽英雄反抗暴政,都是“合人心,順天命”的事情。他們宣稱自己擁有“天命”,遠遠比“我爺爺是xxx”更能說服人心。
一旦稱帝,自然也不愁血統。比如朱元璋稱帝以後,大臣們就建議他把自己的祖宗認為朱熹,後來老朱自己的覺得不靠譜,於是和歷代皇帝一樣,索性認的遠一點,認什麼顓頊大禹為祖宗,反正都是遠古人也沒人見過,那才真是說誰是誰,你說是吧?
-
3 # 歷史春秋網
的確如此,古代流行的是出身論、血統論,現代社會一樣如此。
但是是不是所有人都是好的出身呢?可以說絕大部分成就大業的人都沒有好出身,而是史官或者後人杜撰而成的。
魏晉以前,成功人士杜撰祖先往往都是周以前的人物,包括唐堯虞舜這些幾千年前的遠古先人。你看秦朝,就把自己的血統弄到炎黃時期。再看劉邦出身微末,只不過是一任亭長,史學家在撰寫劉邦的傳記時,卻說他斬白蛇起義,順應天命云云。再看劉備,陳壽在編撰三國志時,也是將他的身份加持一下,然後說他小時候志向遠大云云。包括曹操的族譜也追溯到曹參這裡,孫堅則成了孫武后代……可以說,古代成功人士的出身、血統存在大面積的造假,而這在當時算得上是一門社會學問,人人都引以為豪。
再看魏晉之後,唐宋元明清,除了元、清,哪個皇帝不把自己家族溯源弄得非常高大上,而且越是後來,造假越廣泛,不僅成為時尚,而且是全民參與的。
筆者家族出身微末,有家譜一本,幾乎歷史上所有陳姓名人都成了我們這一枝的祖先,沒錯,陳勝也好,陳霸先也好,陳友諒也好,只要是姓陳的都成了祖先。當然這並不要緊,要緊的是萬一有一天筆者成功了,那麼就可以堂而皇之的吹噓一下我的顯赫家世。你看,周潤發不也成了周瑜後代嗎?
-
4 # 漢周讀書
簡單舉個例子,看曹參的後代就明白了。
《後漢書》記載:“騰父節,字元偉,素以仁厚稱。”
曹操父親叫曹騰,祖父叫曹節,南陽新野(今屬河南南陽市新野縣)人,是漢朝的一個宦官,以仁義厚道著稱於世。
那麼問題來了,宦官咋會生兒子呢?
其實在秦漢時期,宦官是侍奉皇帝的官員,並不一定就是被閹割的太監。有的史料稱;曹騰是曹節抱養的兒子,本姓夏侯氏,這個可能被誤解了。
仔細閱讀史書,你會發現還有兩個叫曹節的人,一個是曹操的女兒,回頭再說她,另一個則是侍奉漢安帝、漢順帝、漢桓帝的太監,他的年齡小於曹騰,不可能是曹騰的父親。
這個叫曹節的宦官,字漢豐,是魏郡(河南安陽)人,漢安帝時入宮,他才是真正的太監,有些史學家把兩個都當過宦官的曹節當成了一個人。
《後漢書》記載:“獻穆曹皇后諱節,魏公曹操之中女也。”這裡面提到的曹節是曹操的次女,嫁給了漢獻帝,被立為皇后。
問題又來了,曹操明知道祖父的名諱,為啥還要給女兒取名叫曹節呢?《三國志》中也提到這個問題:“若騰父名節,太祖不應復以名其女。”假如曹騰的老爹叫曹節,曹操不可能給女兒起名叫曹節啊。
有史學家考證,曹騰的父親真實的名字叫曹萌,“節”的繁體字“莭”與“萌”字十分相似,被一些史學家弄混淆了。如果這一說法成立,那麼可以肯定,兩個叫曹節的宦官都與曹騰無關,自然也就與曹操無關。
曹操的真實身份應該是——漢代丞相曹參後裔,祖父叫曹萌,父親叫曹騰,跟宦官沒關係,同樣也不是夏侯家族的後代。
近年來,有專家透過比對夏侯家族、曹氏家族的基因,兩個家族基因不一致,根本不存在血緣關係,這為揭開曹操的身世之謎提供了佐證,足可說明曹騰即便是抱養的,也是在曹氏家族內部抱養的,屬於過繼。
-
5 # 史書上冬眠的蛇
你好!由冬眠蛇來回答此問題。
事實上,古代的身份論和血統論並不包括所有的人,這個是分層次的。
首先,先秦時代我們在官員的任用上,傳統習慣是重賢不重眾。話說,只要此人賢,我們就用而一般不看民意,如果有兩個都賢的人,我們一般是均賢從眾,這時候我們才開始選舉。
當時,以人口和土地面積分,管理一國也就是百里以上的範圍被看作是高貴,這一部分官職逐漸被少數家庭壟斷,一部分是出於征服的原因,另一部分是出於管理技術低下不能採取流官制度的原因。
而被家庭壟斷的這部分高階官職,就成為世襲的了,所以人就分出血統,身份啊用以辨識繼承上的關係,這部分人就被稱為貴族。
但是,百里之下還是有很多管理,這些管理的職位基本就是從眾選舉,比如亭有亭長,裡有里長,鄉里有三老,嗇夫和遊徼。這些官職因為管理的面有限,一般沒有辦法以家庭入駐的方式進行世襲,都是由大家選舉產生,所以也叫鄉舉裡選。
從上面我們可以看出,我們的仕途管理系統基本以百里的縣為分界線,以上世襲,以下選舉,並非所有的官都看出身的。
如果上層統治者出了問題,被推翻或者被消滅,春秋戰國這樣的事比比皆是,那麼誰來繼承他管理的地區呢?當然要從鄉里舉出,或者從貴族的庶出子中擇其賢者而立,那麼動盪的時局就自然給了下層人物機會,這本身就是無法避免的。這是由血統論的侷限造成的,任何家庭都不能保證自己的後代能一直穩當的統治下去,總會有亂事發生,這是人類社會決定的。
小動亂還好說,像秦末這種大動亂,就需要大的調整,我前面也說了,我們重賢,只要有賢能,這會兒就能打破血統出身,而將賢者立於高位,重新確立此賢者後代血統身份的貴族屬性。所謂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就是這樣。
回覆列表
所以有了劉邦的斬白蛇啊,陳勝吳廣的魚肚子裡有大楚興陳勝王啊。造勢編故事嗎。
或者,更簡單,替天行道。或者失蹤多年的親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