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燥星兔
-
2 # 色影中國
首先得具備職業技能,如寫作,攝影,其次要有好身體,三是知識面要有一定的廣度和深度,四是興趣廣泛。
-
3 # 驢說旅行
職業從業餘開始,業餘從興趣開始,興趣從經濟條件,還有充足的時間,強健的身體,獨特的技能,自駕戶外潛水等,還有創作的基本功底,例如攝影,ps,寫作等。
旅行家這個稱謂走過了十多年,就其豐富的旅行經歷是任何一個旅遊稱謂的人都不及的,當然戶外運動不算在其中。
現在旅遊行業的美稱頭銜,分為PGC專業生產內容,UGC使用者產生內容,OGC職業產生內容。職業旅行家是最具自由化的職業,比旅遊自媒體,更自由。大多的商業合作,都是單獨合作,行程時間充裕,創作深度,體驗深度。
所以首先你要真正喜歡旅行,並非因為謀生和出名,而在於內心。
其次,不斷去旅行,從國內開始積累不同的旅行經驗和內容,圖文聲像。在過程中可以得到很多刻骨銘心的旅行故事,這是後面成為職業的關鍵。沒有記憶的他鄉,始終是你未曾真正到過的地方。
然後,提升創作技能和裝備,再提升旅行的目的地品質,用內容沉澱下來。釋出在主流旅遊攻略社群網站,還有社交自媒體平臺,獲取流量和影響力。
最後就是提升包裝自己。
-
4 # 遊俠看世界
樓上幾位分享的已經很充分,我從另外的角度分享下。很多人會覺得最重要的問題是錢,最初積累期需要錢,成為職業旅行家後,也需要透過寫作拍攝合作提供旅遊經費,這個是很難得非常難。到更重要的是:興趣、心理承受力和麵對責任。1 沒有興趣,就不要考慮職業旅行家,其中要面對的困難壓力,是無法想象的。很多人只看到了燈光的一面,而沒有理解背後的艱辛。如果不是真正喜歡熱愛,肯定堅持不下來的 2 心理壓力會很大,旅行是對自身綜合能力的考驗。行程計劃花銷聯通住宿,合作談判賺錢,都需要自己去努力解決。還不說路上遇到麻煩事生病丟失財務等各種意外。3 責任,這裡主要是說對於自己家人的責任,因為就算不是完全放棄,至少也會影響到對孩子的陪伴和對老人的照顧。這才是最難面對的。
-
5 # 準備出發的秋博瑞
旅行家是指以去各地旅行為職業,透過旅行獲得報酬與旅費的人,大多數職業旅行者是為了完成自己的夢想或者為宣揚某種生活態度,而不是單純的因為興趣而進行旅遊的休閒活動。職業旅行者往往是透過旅行發現自我,感受世間百態,對自然充滿無比的熱愛,在旅行中思考自己的生活和理想的意義的人,透過旅行從而提高自我。
而一個專業的旅行者對各方面的素質要求也是很高的,要有相當豐富的旅行知識,對當地的人文特色也要有一定程度的瞭解,還要具有不俗的身體素質、野外求生的手段,而這些基礎是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上山下水,無所不能,有對未知的陌生環境的抗壓心理素質,更是一個能寫能畫的全能型人才,現在更多的是攝影技術要高超一些。能從自身角度發現同一個世界當中的興趣點,更能展示出來與眾不同有說服力的東西。
回覆列表
2016年,拋下一切,輕裝上路。除了繼續之前就簽約的《窮遊錦囊》作者工作,還通過了Lonely Planet據說淘汰率超過99%的年度作者選拔;併成為了攜程簽約攝影師,KLOOK旅行體驗師,與無數旅行媒體建立了合作——這些好聽的頭銜,更多的是給我帶來了足夠的收入,讓我不用餓肚子就可以行走在這個世界,發現一切的美好。
現在的我,工作就是旅行,旅行就是娛樂,娛樂就是工作。所以每天除了吃飯睡覺,我幾乎是7x16小時地工作,為自己工作,為興趣工作,卻沒有一點勞累和不甘心。
8AM:起床,開始一天行程。(趕車或者拍日出時,5、6點就起床也是常事)
8AM-6PM:外出。如果交通方便,會去十多個景點,或者採訪3-4組當地人,探訪當地最有趣的地方。中間除了吃飯從不休息,一天下來常會步行20-30公里。
6PM-12AM:天黑,回住處寫文章,整理圖片,計劃未來行程。
12AM:工作結束,睡覺。
以前我是個消費狂,每次搬家都能見證幾十箱新的廢物。然而當踏上旅程,隨身只有2只揹包,它們裡10kg的行李,就是我的全部家當——現在想來,只要這麼多,就能滿足生活所需,那當年的那些消費慾,又是為了什麼呢?
旅行中,豪華的住宿,奢華的餐飲,通通對我沒有吸引力。我每天開心地住在青旅或廉價旅舍,吃的是街邊當地百姓的日常小吃;出門有公共交通就搭,沒有,暴走上十幾甚至20公里也無所謂。
可每當我聽到一個感人的故事,拍下一幅震撼的照片,寫成一篇有趣的文章,快樂就會在這時達到頂點,一掃所有的疲憊。
你,體驗過這種極致的快樂嗎?
旅行,甚至職業旅行,在我看來,並不是逃避。它並不是一劑靈丹妙藥,能解決生活中的全部問題。但它能讓人看清:對於生活,自己最愛、最想要的是什麼,然後放掉其餘所有累贅,輕裝上路。這,或許就是旅行的意義吧。
也許旅行對你來說,並不是此生最愛。但你一定一定,要去找到那一件,讓你痴迷,願意為之付出一切,來換回心底極致快樂的,此生最愛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