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科羅廖夫

    近日,在央視軍事頻道“我們在戰位”這一節目中,曝光了殲-20發射干擾彈的畫面,還是殲-20雙機同步發射干擾彈的畫面,只見殲-20雙機齊頭並進,在短短几秒內持續發射干擾彈,身後形成兩條耀眼的“光帶”,場面頗為壯觀。此次殲-20雙機齊發干擾彈的畫面,也再次引起外界對於隱身戰機配備干擾彈的討論。

    目前所有隱身戰鬥機都配備有干擾彈投放系統,例如F-22隱身戰機在側彈艙和主起落架艙之間設定了干擾彈投放器艙,平時艙門關閉時完全看不出來,只有艙門打開發射干擾彈時才能知道。

    F-35系列隱身戰機則是在機腹右側主彈艙後面設定了干擾彈彈艙,可以發射多種型號的紅外干擾彈,包括有效能最為先進、價格也最為高昂,單價高達3000美元/發的MJU-66B型紅外干擾彈。 俄羅斯的蘇-57隱身戰機是在後機身內建了3具14發UV-50干擾彈發射器。

    中國的殲-20隱身戰機則是在兩臺發動機外側的尾椎上各裝備2具一共4具干擾彈發射系統。也就是說,對於具備隱身能力的戰機來說,干擾彈發射系統仍然是必不可少的。

    很多軍迷可能還會對隱身戰機干擾彈發射系統所發射干擾彈的種類產生興趣,裡面究竟是紅外干擾彈還是箔條幹擾彈呢?

    一般來說,干擾彈發射系統都是紅外干擾彈和箔條幹擾彈按一定比例混裝的,使用時也是一起發射的。其中紅外干擾彈實質上就是某種化學藥劑/凝固油料彈,它投放燃燒後可以產生和發動機尾噴口基本接近的紅外特性,從而將追蹤導彈誘開。

    而箔條幹擾彈顧名思義就是塞入充滿箔條的干擾彈,投放後箔條會天女散花般撒出來,形成箔條帶,會干擾到敵方雷達訊號,使得雷達制導導彈失去目標。平時戰鬥機發射干擾彈,一般是看到暮光絢麗的紅外干擾彈,看不到箔條彈的身影,其實兩者是一起發射的,只不過是箔條彈本來就不顯眼,戰機高速飛行時發射箔條彈幾乎什麼都看不見。

    隱身戰機的情況也與之類似,基本都是紅外干擾彈和箔條幹擾彈混裝,但比例可能各有差異。唯一比較特殊的是F-35系列隱身戰機,有資料顯示,F-35隱身戰機干擾彈投放系統似乎沒有配備箔條幹擾彈,只會發射MJU-61B型、MJU-66B型紅外干擾彈這兩款紅外干擾彈。

    一般認為,F-35隱身戰機的綜合隱身效能並不比F-22A隱身戰機強大,而F-22A仍老老實實裝備箔條幹擾彈,保持對來襲的雷達制導空空導彈最後的反抗能力,F-35隱身戰機取消這最後一道防線,似乎有點託大。

    至於為什麼F-35隱身戰機會取消箔條幹擾彈的配置,原因也是眾說紛紜。一個比較合理的解釋是因為F-35裝備有其他隱身戰機暫時沒有配備的拖曳式雷達誘餌。F-35在機腹右側下方,干擾彈彈艙後面的位置上設定有一個容積更大的拖曳式雷達誘餌艙,可裝載4枚AN/ALE-70拖曳式雷達誘餌。

    AN/ALE-70是目前全球最先進的拖曳式雷達誘餌,比起F-18E/F/G、F-16、B-1B等戰機配備的ALE-55/ALE-50拖曳式雷達誘餌,它的應用範圍更廣、干擾方式更加全面多樣、通用性更強。在高危地區飛行時,AN/ALE-70拖曳式雷達誘餌將會被釋放出來,被拖曳在機身後部約100米距離上,對敵方雷達訊號進行多方面的干擾,必要時會透過犧牲自己來保護F-35,作用巨大。

    F-35在設計之初就預留有彈艙位置用於裝備拖曳式雷達誘餌,而其他隱身戰機受多種因素影響,均沒有這種前瞻設計。採用非隱身戰機那種外掛方式又會破壞隱身能力,得不償失,暫時對拖曳式雷達誘餌還是望而卻步,F-35也就擁有區域性裝備優勢,有了這款神器,F-35才敢於放棄配備傳統的箔條幹擾彈。

    在未來,殲-20戰機也可以攜帶更先進的“有源拖曳式誘餌”,平時收在機身內,當遇到敵方導彈攻擊時,有源拖曳式誘餌便由一條長度大約100米的繩索施放出來,利用訊號發射機,發出與母機類似的雷達回波訊號,與載機自身的主動干擾機構成雙點源干擾。

    此外,殲-20戰機的機鼻下方,還設有一個“鑽石”形狀的光學視窗,由數塊鍍膜的高精度藍寶石玻璃覆蓋,可以整合光電瞄準和光電對抗系統。由此可見,隱身戰機不光是依靠機體的隱身設計,還具有強大的主動干擾反制能力,飛機太先進了,敵人的導彈根本無法鎖定!

  • 2 # 易東山

    現先進點的格鬥彈都能分辨出紅外干擾彈和戰機的區別,所以紅外干擾彈通常是對付簡陋的單兵防空導彈用的,箔條則是對付雷達制導的中遠端導彈,而且兩者通常是包裝在一起發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業餘時間女生可以自學點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