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728192534657

    《郵差總按兩遍鈴》是美國作家詹姆斯·M.凱恩出版於1934年的處女作,是他一生中寫過最好的小說,也是黑色型別文學的開山之作,直接影響了後世黑色電影的創作之路,恐怕這是作者本人意料之外的。這部字裡行間充斥著宗教意味的黑色小說秉持當時剛剛興起的冷硬文風,於簡約的文字間蘊涵人生無常的感慨,其結果往往是呈現出一種令人著迷的黑色幽默感,以至法國作家加繆公開承認,其代表作《局外人》就是受此書觸發靈感。

    小說以懺悔書的形式透過第一人稱的視角進行敘述,故事描寫的是流浪漢弗蘭克途經加州一處,被酒吧老闆尼克僱傭,本該好好工作的弗蘭克竟與老闆之妻科拉勾搭成奸。兩人先是試圖私奔 ,後又攜手策劃謀殺尼克。在第一次不成功的謀殺之後兩人分道揚鑣,但是命運的無常之手再一次讓兩人相遇,去完成他們沒有完成的謀殺,領取他們走向毀滅的單程票。如果故事在這裡結束,或許凱恩就不會被譽為一代大師,小說自然也會淪為地攤貨而被人遺忘。

    凱恩承認這部小說的靈感來自1928年發生在美國的魯思·辛德與情夫賈德·格雷聯手謀殺親夫艾伯特的真實案例,這樁轟動全美的殺夫騙保案經過凱恩的藝術加工後比真實案例更具戲劇性。值得注意的是,小說在謀殺完成之後的種種刻畫堪稱神來之筆,以愛為名的冷血謀殺在無良律師的協助下看似消弭無形,但由謀殺行為前後情感變化所造成的蝴蝶效應,在他們僥倖躲過法律制裁後卻以猜忌的方式駐紮在彼此心靈深處,形成一道強烈又無法消失的隔閡,所謂的“愛”在事後成為彼此的包袱。

    閱讀進行到這裡,不禁讓人想起黑色小說史上另一部經典之作《我嫁了一個死人》,在伍立奇的筆下,事發起因同樣是緣於“愛”,同樣是躲過法律制裁後因猜忌而讓彼此崩潰,同樣是表達人性黑暗。儘管兩者的敘述方式與結果處理各有不同,但不可否認的是,兩部作品都旨在探究人性深處難以觸及的黑暗縫隙。或許,“愛”承擔了太多的負載,反到讓人難以琢磨。

    當然,人們對於這部小說的津津樂道顯然不僅僅是出於對愛的關注,更多的目光則集中在故事最後的逆轉。在小說的最後,一場意外的車禍造成懷孕的科拉慘死,弗蘭克被宣判死刑。這實在是出人意表的轉折,帶有調侃色彩的結局無疑是給弗蘭克在執行死刑前去反思自己人生的機會,這場以生命為賭注的遊戲映射出他們卑微不堪的人生,黃樑美夢的破滅則寓意著命運的殘酷。死,對於鋌而走險的野鴛鴦來說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他們忘記了彼此為什麼要這樣做,衛道士蒼白的說教在這樣強烈的衝擊下恐怕也只落得瞠目結舌的下場,至此,小說反覆逆轉所營造出的黑色幽默溢滿紙面。

    這部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經典之作不僅描寫了一場謀殺、一段孽緣、一種人生,更生動地描繪出具有普世意義的人性慾望,赤裸到不加以掩飾的程度,因此出版後引起諸多爭議。波士頓地方法院裁定小說中有色情成分,予以查禁,甚至連公共圖書館也將之拒於門外。

    然而,是金子總會閃光,在當時保守的美國之外,來自歐洲大陸的法華人注意到這部有史以來第一次將慾望歸咎於犯罪動因的小說,並於1939年將之改編後以《最後的轉折》為名搬上大銀幕,隨後被多次翻拍,成為黑色電影史上的扛鼎之作。

    或許有人會問,整本書看下來似乎都沒有看見郵差的身影,為什麼小說會冠以《郵差總按兩遍鈴》?有人說是凱恩念及自己投稿多次遭拒的經歷興之所至,有人說是源自當初那場觸發凱恩創作靈感的殺夫騙保案,也有人說是凱恩和劇作家文森特·勞倫斯共同想出這個書名,無論是哪種說法,都無法否認書名與小說之間絕佳的默契之感。

    儘管作者並沒有給出明確的解釋,但是我們仍然可以將“郵差”與“命運”一詞掛鉤,小說巧妙地將所有細節表達為兩次,諸如弗蘭克與科拉的兩次私情交織、兩次謀殺過程、兩次錯過私奔的機會甚至是兩次審判帶來的兩種結局等等,所有的兩次無疑預示著彼此人生的多種可能性,然而在黑暗的慾望驅使下,他們選擇了一條不歸路,因此書名中鑲嵌的“總”字相形之下便顯得如此無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補硒的方式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