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晚來風L

    司馬遷的《史記》記載了幾個比較出名的刺客,相比荊軻的俠肝義膽、悍不畏死;聶政的忠勇仁義、誓報知己。豫讓的一生卻讓人感帶突兀和憋屈,好似一場悲劇!!

    智伯死後,豫讓就藏起來了,掛在嘴邊的話就是:士為知己者死!從此之後,他就靠著這句話活著了,他餘生的目的就是為智伯報仇!

    不過這事也奇怪,智伯並非是他的唯一主人啊,在智伯之前還跟過範氏和中行氏服務過!但是智伯後來把他們都滅了,也不見豫讓為他們報仇呢?

    豫讓的解釋很有意思,他說範氏和中行氏把他當作普通人對待,只有智伯把自己當作國士對待,所以他就必須用國士的方式報答他!

    其實就是一句話,只是因為智伯對他太好,比另外兩家對他好!就像荊軻和聶政,他們的這種刺殺活動只是為了報恩,所以他們的俠義精神其實是很狹隘的!

    所以很突兀的,豫讓的人生戛然轉彎,就此改變!於是更多不理智的行為接踵而至!

    第一次刺殺趙襄子的豫讓真的是費了很多腦子,他想盡辦法,幫趙襄子清理廁所,天天揣著一把匕首蹲廁所裡時刻準備報仇,毅力非凡啊!

    可惜趙襄子可不是一般人,第六感爆表,嗅到了殺氣,而且成功的人贓俱獲!聽說是為智伯報仇的,就很感慨,主人都死了還惦記著報仇,可見是個義士,就放了他!

    豫讓是不是感覺傻傻的,笨手笨腳的,更像是一個單純的文人,不像做的了刺客的人!

    第一次雖然失手了,可是豫讓不氣餒,他覺得自己之前準備工作不好,於是這次來點狠的!

    他在身上塗漆,把面板弄腫弄爛,把自己搞的像得了癩瘡,這就很可怕了!但不僅僅這樣,他還吞火炭,把自己弄啞,他可能覺得,這樣趙襄子認不出來自己,他就好下手了!

    就這樣,豫讓把自己弄的人不人鬼不鬼的,以至於連自己的妻子都認不出來他自己!天天在街上乞討,就是為了刺殺趙襄子!

    豫讓真的是傻的可愛,又很好笑,其實想想就知道了!以趙襄子的地位,雖然把他放了,但是不可能不防著他的。他的這些所作所為,也許早就在人家眼裡了,他就像是掩耳盜鈴一樣可憐!

    所以,那個把他認出來的朋友,我覺得也許就是趙襄子拍去試探他的!這個朋友叫他去假意投奔趙襄子,然後取得他的信任,伺機再殺了他。豫讓拒絕了他的陰謀詭計,他不想懷著二心對待君主,他只想光明正大的刺殺趙襄子,這注定只是一個夢想了!

    然後,處心積慮的他又出手了,這次事先探聽到了趙襄子的行蹤,躲在橋洞底下埋伏!不出所料的,很輕易的就被發現了!

    刺客做到這個份上也太憋屈了,連人家袖子都沒挨著,就幾次三番的去行刺人家!

    看在豫讓這種不放棄的精神上,趙襄子也覺得為難。正像他說的,已經成全了他的美名了,這次只能讓他殺身成仁了!

    故事的最後是最精彩的了,做為一個所謂的刺客,豫讓想出來了一個萬全之策,他祈求趙襄子把衣服脫下來,讓他用劍刺幾下就算報仇了!

    就這樣,豫讓拿著劍,而且是用力的刺著趙襄子的衣服,大喊著“報仇了,報仇了”!然後,他自殺了!

    可悲的豫讓,不知道是俠還是傻?或許他的精神我們不會理解!可是我們仍然要對有理想和追求並堅持不懈的人報以敬佩!

  • 2 # 帶球想過人

    這個刺客不太熟悉,戰國時期只佩服刺客專諸,聽評書說專諸把魚腸劍藏在魚肚子裡,利用給吳王僚送魚的時候,偷襲殺死的吳王,據說吳王身穿好幾層寶鎧甲,只有最鋒利的魚腸劍才能刺穿鎧甲,殺死吳王!

    魚腸劍是當時天下第一利器,比秦始皇背的轆轤劍還要鋒利!荊柯刺殺秦始皇時,他手裡就沒有帶特殊的寶劍,再加上功夫很一般,最後反被秦始皇用轆轤劍殺死!

  • 3 # 七追風

    對,豫讓這個人,絕對是一個非常非常執著的,但是運氣很不好的殺手!

    豫讓,春秋戰國時期的晉華人。那個時候有點本事的人,都去找個大老闆當“門客”。你給我吃喝,我幫你出主意或者辦事兒。

    豫讓之前找過兩個老闆,但是人家都不重視他。豫讓跳槽了,來到了一個叫智伯的門下。智伯和豫讓就看對眼了,兩人關係很好。

    後來,智伯被一個叫趙襄子的聯合韓、魏給滅了。而且,趙襄子比較恨智伯,還拿智伯的頭骨當酒杯用。

    豫讓失業了。

    他就在那想啊,好不容易找了個對我很好的老闆,你們居然把他滅了!不行我要報仇,我要殺了你趙襄子。

    於是,豫讓想了一招。他更名換姓,混到罪犯當中,進入了趙襄子的宮殿中,幹清掃廁所的活。實際上,豫讓暗中藏了一把匕首,想等著趙襄子去廁所的時候暗殺他!

    有一天,趙襄子上廁所,忽然第六感暴發,覺得不對勁,於是讓人問問清掃廁所的人。一審問,果然是豫讓。趙襄子就問:“你來幹什麼啊?”豫讓說要刺殺他,為智伯報仇!

    趙襄子很佩服這個人啊,有俠義精神,於是就把豫讓放走了。

    豫讓沒有善罷甘休,他知道趙襄子認識自己了。於是用漆塗滿全身,讓面板腫爛;然後吞木炭讓自己的聲音發啞。就這樣,偽裝成乞丐,伺機刺殺趙襄子。

    不過,豫讓的偽裝不太成功,很快一個朋友就在街上認出來他了。豫讓說了自己的目的,朋友很感動啊!

    朋友走後,趙襄子出城玩了。豫讓於是埋伏在橋底下,準備刺殺趙襄子。

    馬一到橋上,忽然受驚了。趙襄子趕緊問:“是不是豫讓啊?”豫讓鑽出來說:“對啊對啊,又是我!”

    趙襄子就說:“你夠了吧,刺殺一次不行,你還來第二次!這次我不打算饒過你了!”

    豫讓就說:“那這樣好了,你也是個名聲很好的人。我是真的很想為智伯報仇啊,要不你把衣服脫下來,我朝你衣服上捅兩刀,也算是滿足心願了。”

    於是,趙襄子滿足了他的願望,豫讓拔劍刺了衣服幾下,就自殺了。

    所以說,作為刺客,豫讓真的很執著。

  • 4 # 唐不聞

    春秋末最強大的國家是晉國,但其實,土地和實權已經基本被國內智氏、趙氏、魏氏、韓氏四大家族掌握,其中又以智氏獨大。

    智伯首先挑起內鬥,逼著韓魏兩家和自己一起攻打趙襄子,魏氏韓氏嚇得瑟瑟發抖,誰都知道一旦趙氏被滅,自己也在劫難逃。私下一合計,於是偷偷和趙氏結盟,趁智伯不備發起突襲,殺智伯,盡滅智氏一族並瓜分其地。

    晉國從此三分,經周天子認證後,裂為趙國、魏國、南韓。春秋大幕合上,戰國時代正式開啟。

    三家中,趙襄子尤其憎恨智伯的跋扈,為洩憤,他把智伯的首級塗上漆當作飲酒的容器使用。

    這一日,趙襄子如廁,忽然心念一動,見廁中正在粉刷牆壁的刑徒頗有些臉熟,而且似乎神色有異,目光閃爍,忙令左右將他拿下,果然在他懷中搜出匕首一把。

    趙襄子詢問道:汝是何人,所欲何為?

    那人淡定道:豫讓,正欲為智伯報仇。

    左右聞聽,當即想格殺豫讓。

    趙襄子卻擺擺手嘆道:為主報仇,這是義士,隨他去吧,我以後避讓著他就是了。

    豫讓也不道謝,大搖大擺地離開了。

    但他並沒有放棄報仇一事,離開之後,油以油漆塗身,使面板潰爛,然後吞炭損壞嗓子致聲音嘶啞,形容大變,在集市乞討,連妻子經過也認不出他。倒是有一位摯友路過見到他,大驚道:你不是豫讓嗎!

    豫讓啞聲道:正是。

    摯友見他把自己弄成如此模樣,忍不住泣下數行:以君之才,若屈身侍奉趙襄子,也必得近身重用。到那時再行刺殺,不是易如反掌嗎?何苦這樣摧殘形體呢?

    豫讓道:若屈身侍奉,再行刺殺。這是以對新主的不忠來報答舊主。我也知道摧殘之痛,計劃之難。但之所以知痛知難而堅持如此,正是要以此事愧天下所有為人臣子而懷異心者。

    不久,得知趙襄子出門,豫讓提前埋伏在他必經的橋下。待趙襄子路過時,豫讓手持短劍衝出,卻先驚動了趙襄子車駕的馬,混亂中又被左右拿下。

    趙襄子雖然見這人形貌不堪,仍然猜了出來,道:此人想來必是豫讓。令人一問,果然。

    這次,趙襄子也不免責備道:我聽聞,君之前侍奉範氏、中行氏,兩家都被智伯滅族,但君不但不為主報仇,反而忠心歸於智伯。如今我也殺智伯,為何君獨獨對我仇恨如此之深呢?

    豫讓正色道:士為知己者死,範氏、中行氏以常人之禮待我,我也以常人之情回報。智伯待我如國士,我也以國士之義報答。

    趙襄子嘆道:豫子啊豫子,你想為主報仇,成全大義。而我前次寬宥你,禮數也已經周備。這次,請恕我不再留情。

    豫讓也知道自己無計生還,向趙襄子請道:今日之事,臣願死於馬下,但君若能除下衣服給我刺上幾劍,聊慰我報仇之意,則豫讓雖死無憾。

    趙襄子使人拿著衣服遞給他,豫讓奮然拔劍擊刺再三,大聲道:我可以下報智伯矣!遂伏劍自盡。趙人聞說,無不為之垂淚。

    太史公《刺客列傳》有曹沫、專諸、荊軻等事,但唯有豫讓和聶政二人,讀來令人心內慘絕,神色肅然。

  • 5 # 西嶽頑石

    如今權勢金錢至上,人人自私自利,哪有什麼感恩之心,忘恩負義甚至恩將仇報的人比比皆是。你天天給他吃糖,有一天突然不給了,他就罵你怨你;你為他做了九件好事,第十件不如他意了,他就會抹殺你前面為他做的那九件好事。

    都說人類文明進步了,它進步在哪裡?是的,科技發達了,生產力提高了,生活水平越好了,可如果經濟建設是以道德淪喪為代價,那麼所謂經濟建設和社會進步的意義何在?

    豫讓的故事,要從一個極其重要的歷史事件說起——“三家分晉”。話說晉國到了晉出公手上,已經國力衰竭,王權旁落。晉國的大權掌控在趙家、韓家、魏家、智家、范家、中行家這六大家族的手中,晉國國君實際上成了傀儡,這六大實權家族根本不叼他。

    後來,趙家出兵滅了范家和中行家,晉國的實權就由剩下的四大家族共同瓜分,其中智家勢力最為強大,大有滅掉其他三家之勢。 在那個群雄逐鹿、諸侯混戰的年代,大魚吃小魚天經地義,弱肉強食就是生存法則。但是,小魚也不會坐以待斃,他們也有他們的生存之道。那就是弱弱聯合,共同對抗強大的敵人。

    所以,趙家、韓家、魏家三家聯手對抗智家,所謂三個臭皮匠,勝過諸葛亮,況且這三家雖弱小,但個個不是省油的燈。很快,三家聯軍滅了智氏家族,按照事先約定,晉國這一塊大蛋糕被三家瓜分,並上疏周威烈王下詔昭告天下承認他們的諸侯地位。

    當時東周王朝早已千瘡百孔,名存實亡。周威烈王雖貴為天子,但說白了就一擺設,有天子之名,卻無天子之實。你承認也好,不承認也罷,三家分晉已經板上釘釘,只不過要一個形式上的合法地位而已,現在給你打聲招呼已經夠抬舉你了,別給臉不要臉。周威烈王也很識趣,事已至此,不如順水推舟,遂了他們意願。

    公元前406年,周室王朝正式承認了趙、韓、魏三家的諸侯地位,晉國滅亡。晉文公重耳若是泉下有知,恐怕要氣得吐血。至此,趙、韓、魏與另外四個大國秦、楚、齊、燕形成了戰國七雄。在史學界,三家分晉一直被認為是春秋之終,戰國之始的分水嶺。

    這趙家的主事人趙襄子是個厲害角色,他是三家分晉這個宏偉計劃的發起人。在本次事件中,趙襄子不僅殺了智氏家族的帶頭大哥智伯,還慘無人道的滅掉了智家男女老少200多口人,令天下震驚。現在看來,智姓如此冷門,估計跟這次滅門屠殺息息相關。

    除此之外,趙襄子這玩了一個小創意,做了一件工藝品,步驟如下:

    第一步,把智伯的頭割下來;

    第二步,剝皮去肉,將頭骨清洗乾淨;

    第三步,塗上漆。 大功告成,一個用人頭骨做成的酒杯出爐,趙襄子經常用它來喝酒。

    一個人恨另一個人到如此地步,駭人聽聞啊,他這酒也能喝得下去?不知各位看官作何反應,反正我是為他的腸胃捏了一把汗。 有一天,趙襄子上廁所,總感覺有一雙眼睛盯著他,令他大小便不通,心裡一直感到不安,此事必有蹊蹺!

    於是,趙襄子命人查探廁所周圍,果然抓了一個形跡可疑的人,從他身上搜出了一把匕首。 審問之下,這個人名叫豫讓,曾是智伯的家臣,他偽裝成罪犯,受刑來為趙大人打掃廁所,伺機殺他為智伯報仇。

    隨從們都想殺掉豫讓,趙襄子說,智伯死了,已經沒了後人,而這個人卻還想著替家主報仇,真是有情義的人啊!我以後還是小心避著他吧,放他走。 逃過一劫的豫讓並沒有被趙襄子的大度所感動,相反,他更加處心積慮的準備刺殺計劃。

    如果古代就有整容手術,相信豫讓會毫不猶豫的去做。為了不被人認出,他全身上下塗滿了漆,弄的面板潰爛,不成人樣。這還不夠,他又剃掉了鬍鬚和眉毛,裝成叫花子沿路行乞,就等著哪天趙襄子從中經過,暗中給他來一刀子。

    但不巧的是,豫讓的妻子差點認出來他,這個人的樣貌雖不像我的丈夫,但聲音卻極像。要是她知道自己丈夫所做的事,估計會後悔嫁給他;要是她知道自己丈夫之後要做的事,估計會後悔認識他。

    你知道豫讓有多狠,妻子這一番話倒提醒了他,看來他偽裝的還不夠成功。於是,豫讓馬上找了一塊炭吞了下去,弄壞了嗓子,說話聲音變得嘶啞。 這下,可沒人認出他了吧? 可老天似乎偏偏與豫讓作對,他又被一個朋友認出了。這朋友一看豫讓的樣子,當時就哭了。

    我說哥啊,以你的才能,去投奔趙襄子,必受重用。那時候你就能輕而易舉的接近他,刺殺他還不是易如反掌?你看看你現在這幅模樣,這是何苦呢? 豫讓笑了,淡淡的說,不行的。我投奔了趙襄子就是他的臣,既已歸順而又殺他,這是二心啊。我現在所做的事,是極其困難的,但我之所以這麼做,是為了讓天下和後世那些做人臣子而又懷有二心的人感到羞愧! 於是,他就這麼日復一日的等啊等啊,皇天不負苦心人,機會終於來了。

    一日,趙襄子騎馬出巡,經過一座橋,豫讓就埋伏在橋下。 忽然,馬一聲驚嘶,趙襄子大驚失色,喊道,豫讓必在此! 這趙襄子的直覺也真是準的離譜,一次也就罷了,兩次就有點讓人佩服了。隨從們一搜,又搜出了豫讓。由於豫讓進行了毀容式的改造,趙襄子根本認不出他。

    豫讓直言不諱,我就是豫讓,是來殺你的。 趙襄子不高興了,說,你以前曾是範氏、中行氏的家臣,智伯滅了他們,你不為他們報仇,反而投奔了智伯。而我殺了智伯,你卻千方百計的殺我報仇,是何道理?

    豫讓平靜的回答道,範氏、中行氏待我是一般人,我也像一般人來回報他們。但是智伯不同,他待我如國士,我當以國士之恩報答。女為悅己者容,士為知己者死。在我最落魄的時候,是智伯拉了我一把,我這輩子都不能忘!

    趙襄子無奈,豫讓為了報仇,已是遍體鱗傷,他被這種精神所感動,可是放了他一次,又豈能放過第二次,萬一第三次被他殺了呢? 趙襄子倒吸一口涼氣,狠下心說,今日,我不會再放過你了。 說罷,手下的隨從們全副武裝將豫讓團團圍住。

    豫讓說,明君不阻止別人的義舉,忠臣為了氣節不惜一死,你已經放過我一次了,天下人都會誇你賢德。臨死之前,我有一要求,希望你能答應。 趙襄子問,什麼要求? 豫讓說,脫下你的衣服,讓我完成行刺。趙襄子將衣服拋在空中,豫讓躍起刺了三劍,大聲說道,智伯,你看到了嗎?我可以報答你了。

    即便只是象徵性的刺殺,豫讓為了報答智伯,他已竭盡全力。說完,豫讓自殺而死,趙襄子早已淚流滿面……這就是戲劇《斬空衣》所說的歷史故事。

  • 6 # 必讀歷史

    豫讓,春秋時期晉華人,他曾經侍奉過晉國的大夫範氏和中行氏,但都沒有得到他們的重用,後來,他投靠到大夫智氏的門下,智瑤非常欣賞他的才華,對他也非常的器重,這讓豫讓對智瑤感激不盡。

    韓、魏、趙三家消滅了智氏以後,趙襄子為了出智瑤對自己的追殺的仇恨,竟然把智瑤的頭顱砍下了,並用漆把他的頭骨裝飾了一下,製作成了飲酒用的器皿,每次趙襄子宴請群臣,都會把這個仇人頭骨做成的頭骨拿出了飲酒炫耀。逃亡在外的豫讓得知智瑤被殺的訊息後非常傷心,當他得知趙襄子居然用智瑤的頭骨飲酒作樂,更是恨的牙根癢癢,豫讓發誓一定要為智瑤報仇雪恨。但現在趙襄子是何等人啊,前呼後擁,一呼百應,單憑自己一個人的力量很難在大廷廣眾之下得手,豫讓冥思苦想,終於想出了一個好辦法。

    這天,一個奴隸打扮的人出現在了趙襄子的宮門口,來人聲稱自己是犯了罪,被判罰到這裡來做苦役的,還收自己不怕髒,不怕累,別人不願意乾的活他願意幹,趙襄子的下人們看他怎麼可憐又能幹,就收留了他,讓他每天負責整理,清掃,維修廁所。

    其實這個人就是豫讓,他更名改姓,偽裝成奴隸,去趙襄子家做苦力,即使是修廁所這樣的活兒他也沒有怨言,因為豫讓是帶著目的來的,他要準備隨時行刺趙襄子。這他機會來了,懷了藏刀的豫讓正要行刺趙襄子的時候,卻被趙襄的侍衛們發現,侍衛從豫讓身上搜出了匕首,並且確認了豫讓的身份。趙襄子問豫讓為什麼要刺殺他,豫讓說:“要為智瑤報仇!”這時候,趙襄子的侍衛想要殺死豫讓,卻被趙襄子攔住,趙襄子說:“這是大義之士呀,他是為了這自己的主公才這樣做的,我們迴避他就是了,智瑤是個沒有繼承人也沒有族人的可憐之人了,他的家臣居然還想著替他報仇,豫讓真是這個天下的忠義之士。”就這樣,趙襄子不但沒有殺了他,反而下令放了豫讓。

    不過,豫讓對趙襄子的大度並不領情,他還是要繼續刺殺趙襄子。這次,豫讓考慮到趙襄子已經知道了這自己的容貌和身世,他就用燒紅的木炭塗滿了全身,弄的渾身上下生滿了癩瘡,有的地方還留著濃水,為了讓自己的聲音也發生改變,他竟然生吞下了火炭,把自己的嗓子弄啞。這樣一來,當初相貌堂堂的豫讓真就變成了一個地地道道的醜八怪。

    豫讓的這樣的裝扮,走到大街上根本沒有人在認出他來,就連他自己的老婆從他身邊經過都沒有認出他來,可見豫讓真是鐵了心要再次刺殺趙襄子。豫讓對自己的這樣的裝扮和滿意,他認為這樣去刺殺趙襄子肯定可以成功了。一天,豫讓的一個朋友從他身後經過,從他的形態認出看豫讓,期初他還不承認自己的身份,但朋友還是從他的眼神看出了他的謊言。豫讓只好向朋友承認自己的真實身份,他的朋友知道了他的經歷後非常傷心,哭著對他說你把自己搞成這樣了還想著刺殺,這是何必呀。

    豫讓搖搖頭對他的朋友說:“我的做法你是不懂的,如果我當初在趙襄子那裡投靠了他,日後再找到刺殺他的機會,刺殺他,別人就不會以為我是一個為主報仇的義士,就會覺得我變成了一個懷有二心的小人。那我還怎麼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呢?”

    豫讓不聽朋友的勸告,執意要刺殺趙襄子,但是運氣還是站在了趙襄子那一邊,在一次刺殺行動中,還沒有動手的豫讓就被趙襄子的侍衛逮捕了。趙襄子看豫讓死心不改,就下令處死了他。

  • 7 # 百里不奚

    張佩芳認為,豫讓是中國刺客史上第1個成功整容的刺客,他開啟了中國歷史上的詛咒之術。

    豫讓的名言: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

    1.滴水之恩,湧泉相報。

    刺客豫讓是春秋時期晉華人,最開始他投靠的是晉國六卿中的正規化,範氏讓他做馬伕,然後投到中行氏帳下,中行氏也只讓他做一個小兵,默默無聞。直到他投靠智伯以後,儘管他並未展露身手,卻得到了智伯的重用。智伯目中無人,對豫讓卻很尊重。

    後來智伯被趙襄子所殺,豫讓決心復仇,刺殺趙襄子。

    為了使刺殺順利進行,豫讓決定毀容。他把毒性很強的漆塗抹到身上,使身上長滿了爛瘡;他又剃光了鬍鬚和眉毛,用利刃在臉上刻字,最後削掉了自己的鼻子。

    為了驗證自己的偽裝是否成功,他在自己家附近乞討,連他的妻子都不認識他的面貌,只是說這個人的樣子並不像我丈夫,可是聲音卻很相似。豫讓聽到之後,為了更徹底的消除自己的印記,他吞下火炭,燒燬了自己的嗓子。

    朋友看到他這副模樣,流著淚說,你的這個辦法很難成功,如果你想行刺,憑著你的才幹,去侍奉趙襄子,他必然會重視你、信賴你,等到你得到他的信任之後再去刺殺,保證十拿九穩,何苦這樣作踐自己?

    豫讓說:你的這種做法是為了舊君主而去殺新君主。做了人家的臣子,卻又在暗中計劃刺殺,這就等於有了二心,這是敗壞君臣大義的做法,我行刺,本就是為了申明君臣大義,是為了讓後世那些懷有二心的臣子感到羞愧。

    有一次趙襄子外出巡視,在將要渡過赤橋的時候。趙襄子的馬忽然驚跳起來,這匹馬極有靈性,遇到敵情或猛獸大蟲就會示警。趙襄子猜到附近肯定有人行刺,而且可能又是豫讓。於是派人搜捕,果然又是他。

    趙襄子責備豫讓,說你不是曾經侍奉過範氏和中行氏嗎?智伯滅了他們,你不但不為主報仇,反而曲節忍辱 侍奉智伯。如今智伯死了,你為什麼單單要為他復仇呢?

    豫讓說了一番擲地有聲的話:他們拿我當普通人,我就用普通人的態度報答他們;智伯以國士待我,我就用國士的態度報答智伯。

    趙襄子很感慨,說你為智伯報仇,已經使你成為忠臣義士了,而我對待你也已經仁至義盡了,我不能再放你了。

    豫讓見大勢已去,自己生還無望,就對趙襄子說:你以前放過我一次,天下沒有不為這件事而讚揚您的,今天按理您可以將我處死,但是,據我所知,一個賢人不能阻擋別人的忠義之行,一個忠臣為了完成志向可以捨棄自己的生命。請將您的王袍交給我,我要刺他幾下,就當為主報仇了。

    趙襄子滿足了他這個要求,豫讓拔出佩劍,刺向袍子,然後仰天大呼:我豫讓總算為智伯報仇了。

    隨後豫讓伏劍自刎。

    2.儒者以理殺人。

    詩人吳融有一首七絕《豫讓》

    韓魏同謀反覆深,晉陽三板免成沉。

    趙衰當面何須恨,不把干將訪負心。

    歷朝歷代,人們大多對豫讓的行為報以敬佩和感動。但總有個別人唱反調,比如明代的方孝孺。他在《豫讓論》中,責備豫讓沒有在智伯失敗滅亡之前勸解智伯,以至於晉國滅亡,他認為豫讓難辭其咎。“由君子觀之,皆所不取也”。

    方孝孺自詡為君子,貶低豫讓,還把晉國滅亡的帽子扣在了豫讓的頭上。可是他自己呢?一來沒有能力阻止朱棣造反奪權;二來臨死之時為了自己所謂的“名節”被誅十族,自己的親族被誅殺殆盡不說,還連累了自己的好友、學生。

    從宋明理學興盛以後,儒家往往高懸道德利劍,對古人與今人極力苛求,在這樣的尺度之下,大概除了他們自己以外——三代以下無完人。

    戴震說:儒者以理殺人,至理名言!

    在我看來,豫讓是無雙國士!他的氣節震爍古今,值得口口相傳。

    豫讓酬恩歲已深,高名不朽到如今。

    年年橋上行人過,誰有當時國士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賽前從未訓練,第一次全程馬拉松跑了4小時55分鐘是什麼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