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AA加速器

    在整個投資行業,對領投和跟投看的還是不一樣的。領投要去定價、談條件,跟投的話(這些內容)別人都定了,你只是參與而已。從LP的角度來講,也是希望我們有一些非常獨立的判斷。對於相信的專案要敢於去定價、去領投,你才有動力去幫助所投企業成長。跟投的話則被動一些,也不會花那麼多時間和精力上去

  • 2 # 以太創服

    1、如果對專案的信心很足且資金充裕,往往VC會選擇領投或者獨自投資。

    2、投資人獨立決策有強烈的孤獨感和不確定性,如果對專案信心不足,VC還是非常期望有一個人能和他一起承擔,抱團取暖。或者自身的資金未必能撐足長遠的發展時,VC可能會選擇領投,但要求有人跟投。雖然說VC要冒風險,但多數投資人還是希望有更安全的策略。

    3、小基金實力不足,或者對專案信心不足,但又怕錯過機會,就會選擇跟投大機構領投的專案。

    作為創業者來說,如果面對只願領投要求有跟投的情況,不管出於什麼原因,讓領投不等跟投先進來都是困難的。此時,最好的辦法就是去聯絡更多投資人。在這個過程中,建議創業者去找一家FA,從而能在市場上比較容易的迅速找到跟投的人。需要注意的是,這對時間窗的要求很高,即兩三個月都沒有找到跟投,可能領投就會放棄這個專案了;既使後來再找到跟投,大多也沒有機會了。

    如果出現有跟投沒領投的情況,就不要把跟投太當真了,抓緊時間去找投資吧。

  • 3 # 瘋紙無語

    領投跟投區別:

    1.敢領投或者獨立投資的機構,一般都是對自己投資能力有足夠信心的機構,你可以看到大部分披露的融資新聞,領投都是知名機構就可知一二。當然也有一部分是初入此行的愣頭青。領投一般是此輪投資中,投資金額最高機構。

    2.跟投有些就是跟著有投資能力的機構後面賺錢的,自己有錢,但有沒投資能力,那就跟著大牛唄,大牛投我也投一點。有時候是機構自己的現存基金剩餘投資額度不多了,就只能跟投。沒投資能力的跟投機構,離開了領投機構,基本也就散了。

    所以領投不僅僅是金額方面的體現,很多時候更是一個機構投資能力的體現。看一個機構業績,很多知名專案它也投過,但僅僅是參與一下。看一個機構領投了多少知名專案,你才能看出其真實實力。

  • 4 # 獨角獸工場

    這個問題,問得相對有點模糊。

    投資公司在給TMT科技網際網路專案投資時候,經常會用所謂的領投和跟投模式。一般情況下,領投機構出資佔已投公司股份比例大概是80%,跟投大概佔比是20%。

    不過,每家投資機構在領投與跟投方面的邏輯和規定也完全不一樣。

    這裡我說一下,我之前在風險投資公司從業幾年經常遇到的投資公司內部的投資總監、投資經理在參與專案投資的時候,是否可以自己個人出資投資一定的金額,換取小部分被投公司股份的幾種真實存在的情況和玩法。

    有些機構為了防止投資總監和投資經理與所參與專案的專案方有內幕交易或者不合規交易,會強制讓相關專案參與人員跟投一定金額的股份。

    一般會有一點比例,每家也不太一樣。

    另外,這個份額也要看投資總監和投資經理的資產情況,因為大部分投資總監和投資經理都是工作沒多久的新人,他們的待遇並不高,除非家境很好,不靠工資活著,要不然,份額太多,自己也投不起。

    有些機構,為了留著人才,或者跟投資經理和分析師有更加緊密的利益繫結,樂意將一部分份額出讓給投資總監和投資經理。

    這個不強制,相關人員可以選擇跟投,也可以選擇不跟投。

    這麼設定的大背景是,大部分職位比較低的投資總監和投資經理,不能跟機構合夥人一樣,擁有機構業績分紅的權益,所以他們的收益並不高,長此以往,容易造成人才流失。

    有些機構,明確規定,投資總監和投資經理不能參與跟投。

  • 5 # 專注不良資產

    領投人是熟悉股權投資領域,經驗豐富,能協助專案方進行投後管理的符合臥軌相關法律法規的專業機構投資者或個人投資者。

    由於領投人能運用其知識和素養對專案進行專業分析,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其他投資者投資的專業門檻,這意味著跟投人哪怕不具備那麼多的專業知識和判斷力,只要選對領投人,也能獲得較好的投資收益。

    2013年10月31日下午《中國天使眾籌領投人規則》在北京國際金融博覽會上正式對外發布,為股權眾籌平臺設定各自的領投人規則提供了參考依據。目前各大股權眾籌平臺對領頭人的申請條件、投資最低額度和最高額度、退出利益分成的具體款項都有各自的規定。

      相較於領投人,跟投人的申請條件較為寬鬆。對於跟投人而言,“領投+跟投”模式讓投資變得更加快速簡單,能夠迅速找到靠譜的專案投資。領投人和跟投人兩者的主要區別如下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cba外援四節四人次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