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星期五文藝

    胡適曾在《紅樓夢考證》言:

    《紅樓夢》是一部隱去真事的敘事:裡面的甄賈兩個寶玉,即是曹雪芹自己的化身;甄賈府即當曹家的影子。

    而脂硯齋也曾點評過:

    甄家之寶玉,乃是上半部不寫者,故此處極為表明以遙照賈家之寶玉。凡寫賈寶玉之文,則真為真寶玉傳影。

    在這本《紅樓夢》中,甄寶玉的形象在前八十四回中比較模糊,是賈寶玉內心的渴求。而在之後,甄寶玉其實是賈寶玉另一種人生的造影。

    我們先假設續書中甄寶玉形象基本上符合曹雪芹原來的構思。一百一十五回“證同類寶玉失相知”,寫到賈寶玉聽說甄寶玉來到賈府,喜出望外,“想到夢中之景,並且素知甄寶玉為人,必是和他同心,以為得了知己。”不料卻聽得那甄寶玉說什麼:

    “弟少時也曾深惡那些舊套陳言,只是一年長似一年……,家君致仕在家,懶於應酬,委弟接待,後來見那些大人先生,盡都是顯親揚名之人,便是著書立說,無非言忠言孝,自有一番立德立言的事業,方不枉生在聖明之時。也不致負了父親師長養育教誨之恩,所以把少時那些遷想痴情,漸漸淘汰了些,如今尚欲訪師覓友,教導愚蒙,幸會世兄,定當有以教我。”

    這段話,其實與在第十五回裡,賈寶玉遇到了北靜王,北靜王說的那段話極為相似:

    “只是一件“令郎如此資質,想老太夫人自播鍾愛,但吾輩後生甚不宜溺愛,繃愛則未免荒失了學業。昔小王曾蹈此轍,想令郎亦未必不如是也。若令郎在家難以用功,不妨常到寒邸,小王雖不才,卻多勞燕肉眾麼十凡罕都者.夫有不垂青目的。是以寒邸高人頗聚。令郎常去談談會會,則學間可以日進矣。

    在書中,北靜王、甄寶玉,賈寶玉其實很相似,只是到了最後,北靜王和甄寶玉都回歸了仕途,“改邪歸正”而只有賈寶玉……

    其實甄賈寶玉,也應徵了那句話: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

  • 2 # 好風讀書
    甄寶玉是甄應嘉(注意諧音)的兒子。他與賈寶玉有著相同的外貌和相似的性情,但最後的結局卻不同。

    小說中甄賈兩家是世交,《紅樓夢》草蛇灰線,浮脈千里的寫法在塑造甄寶玉時體現的淋漓盡致。

    小說第七回有人向王熙鳳彙報甄家送來了禮物,第十六回元春省親那一回,閒談時大家說起了甄家的顯赫。

    賈家接駕一次,王家接駕一次,而甄家先後接駕四次。下人們說:“(甄家)銀子成了土泥,憑是世上所有的,沒有不是堆山塞海的”。而王熙鳳也感慨甄家怎麼能那麼富貴,最後大家一致認為甄家承沐皇恩,極度富貴。

    也就是說甄寶玉的家世比賈寶玉更顯赫,在這樣的環境中甄寶玉原本與賈寶玉一樣喜歡與女孩子廝混,不喜讀書。

    在五十六回甄家四個女人來賈府請安,說起甄寶玉:

    “今年十三歲。因長得齊整,老太太狠疼。自幼淘氣異常,天天逃學,老爺太太也不便十分管教。”

    及至見到賈寶玉更覺得與家裡的甄寶玉樣貌、性情極其一樣。

    甄家後來也遭遇變故,經歷了抄家,部分財產轉移到賈家,在高鶚的續本中甄家也再次得到皇帝恩寵,甄家進京領賞帶來了甄寶玉。

    甄賈寶玉相會,賈寶玉感覺竟是舊相識一般,果然樣貌一樣,只是幾番談話,賈寶玉對甄寶玉非常失望。

    當寶釵問:“那甄寶玉果然像你麼?”寶玉說:“相貌倒還是一樣的。只是言談間看起來並不知道什麼,不過也是個祿蠹。”

    賈寶玉口裡的“祿蠹”,就是追求功名利祿的人。最後甄寶玉果然中舉,並娶了李綺為妻,過起了俗世的日子

    甄賈寶玉的結局其實是兩種人生選擇,從現實的角度看,無所謂哪一種更好。

  • 3 # 舍知堂

    在紅樓夢中甄寶玉的存在,通俗一點說,應該是作者設定的賈寶玉的一個影子,賈寶玉的另一面人生,性格相似,外貌特徵相似,結局卻大不相同。甄寶玉考取了功名,賈寶玉逃離了紅塵。

    從賈寶玉做的那一場夢,夢中夢見甄寶玉在大觀園中行走的種種行徑和場景,可以看作是作者在創作設計這一真一假這兩個寶玉的時候,對自己人生經歷的一個投射。

    縱觀整部紅樓夢,從開頭兒的“好了歌”,到結尾的“白茫茫一片大地真乾淨”。可以洞察到作者的人生觀,“人生原本就是一場虛幻”。

    曹雪芹老年的窮困潦倒,少年時期的錦衣玉食,投射到書裡面賈寶玉的少爺生活,各種的花團錦簇,各種的錦衣玉食,各種的被寵被愛,到臨了又落了個白茫茫一片大地真乾淨,這一切又何嘗不是一場虛幻呢。

    從“色即是空”的佛語來講,賈寶玉又何嘗有假,無非是真性情而已。甄寶玉又何嘗尋真,只不過是世俗眼中的真,世俗眼中的成功。

  • 4 # 九溪天璣

    甄寶玉是欽差金陵省體仁院Quattroporte甄應嘉之子,因老太太當作寶貝一樣,他又生得白,所以小名就叫寶玉 ,比賈寶玉略小一歲 。甄府顯貴,與賈府一樣功勳,一樣的世襲,一樣的起居,或有一二稍盛者。

    賈寶玉的離經叛道使他遭到了從家庭到社會的普遍譏誚,使他處於孤獨的地位,故當他聽說江南甄家有個與他相似的寶玉時,感到歡欣鼓舞。

    史湘雲半譏半戲地對賈寶玉說:“你放心罷,先是‘單絲不成線,獨樹不成林’,如今有了個對子,鬧急了,再打狠了,你逃到南京找那一個去。”(第五十六回)聽了此言,賈寶玉渴慕之極,對鏡冥思,竟進人奇幻的夢境,見到了自己的“對子”,從此他便視甄寶玉為自己的同類。可是跨過了天真無邪的少年時代,兩個寶玉的人生態度和生存樣態以及價值取向都產生了分化,遂導致了二人不同的命運和結局。

    小說中描寫甄寶玉雖然只有四次,但他的形象並不抽象和蒼白。前兩次是第二回和第五十六回,分別透過賈雨村和甄府四個女人來介紹甄寶玉,展示了他從五、六歲到十三、四歲時的性情,屬於側面描寫。

    甄寶玉雖未出場,但我們可以“無中生有”,透過賈寶玉的行徑想象到甄寶玉的所作所為,感覺到他的真實存在,因為此時兩個寶玉是二而一的人物。

    第三次寫甄寶玉是在第一至五回,此時他十八、九歲。雖然他正式出場僅此一次,並且是透過賈政、賈寶玉的觀察和感受來描寫他,但卻活現出一個背離最初形象,一個凡夫俗子的典型,甄寶玉對賈寶玉起到了很好的映襯烘托作用。

    作家對甄、賈寶玉的愛憎衰貶是透過真假相映、虛實相襯來體現的。太虛幻境有一副哲理性的對聯:“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第二回)。“有”“無”即“實”與“虛”。

    “真”與“假”的含義及關係又是什麼呢?清代王希廉說得最明確不過了:“《紅樓夢》一書,全部最關鍵是真假二字。讀者須知,真即是假,假即是真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真不定假,假不定真。明此數意,則甄、賈寶玉,是一是二,便心目瞭然不為作者齒冷,亦知作者匠心。”

    這段話有助於我們索解作家寄託在甄、賈寶玉形象中的深意。可以說,真假相映、虛實相襯、正反互參,是《紅樓夢》塑造甄、賈寶玉形象的主要特色。“有”“無”關乎事實,“真”“假”才關乎存在的意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橄欖核分幾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