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張生全精彩歷史
-
2 # 日小堯茗居首先,我們看一下清朝的爵位制度。清朝的爵位分為:親王、郡王、貝勒等等,其中,親王又分成了鐵帽子王和普通親王。按照清朝的規矩,普通親王的爵位不能世襲,例如父親是親王,兒子只能是郡王,孫子只能是貝勒。只有鐵帽子王擁有世襲罔替的特權,一代代的傳下去。但清朝冊封鐵帽子王擁有一系列嚴格的規定,清朝的鐵帽子王屈指可數。
尤其是在和平時期,想成為鐵帽子王非常困難。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老十三胤祥被冊封為鐵帽子王,肯定立下了無法替代的巨大功勞。但是在清朝文獻的記錄中,查不到任何記載。按照道理來說,雍正皇帝不會平白無故的賞賜自己的十三弟。肯定是一些無法公開的功勞,最大的可能就是軍權。
我們看一下雍正皇帝上臺之前的情況,當時,雍正皇帝自身兼任領侍衛內大臣,根本不用擔心皇宮的侍衛部隊。而且侍衛部隊只有1000多人,也形不成太大的威脅。九門提督隆科多控制了八旗步軍營和巡捕五營,掌握了京城的防衛。隆科多加入雍正集團以後,極大增加了雍正皇帝的勝算。
至於陝甘總督年羹堯,利用陝西等地的軍隊積極備戰,同時切斷了西北大軍的後勤補給線。由於沒有後勤補給,老十四胤禵擁有數量龐大的軍隊,但根本不敢造反。由於隆科多和年羹堯的表現突出,在雍正皇帝上臺的前期,對兩個人加官進爵。當然,對老十三胤祥的賞賜更多。按照規矩,皇帝上臺以後,其他兄弟必須改名字,以免與皇帝重複。例如老十七允禮,已經把胤改成了允。
但是雍正皇帝特別交代,老十三胤祥不用改名字,這是清朝歷史上的獨一份。雍正皇帝冊封老十三胤祥為怡親王,能夠世襲罔替。除此之外,還特別允許胤祥另一個兒子繼承郡王爵位,等於一家可能有兩個王爵。從一系列的賞賜來看,胤祥已經到了位極人臣的地步。那麼,雍正皇帝為何要這樣賞賜胤祥呢?
肯定是胤祥的功勞巨大,具體什麼功勞,文獻中沒有記載,但是我們可以根據情況進行推測。在雍正皇帝登基的過程中,隆科多控制了京城的防務,雍正皇帝本人控制了皇宮的侍衛部隊。但還有一支龐大的武裝需要人控制,那就是京營八旗。京營八旗有好幾萬軍隊,分為驍騎營、火器營等等,是清朝的主力部隊。老十三胤祥很有可能利用自己的威望,控制了京營八旗。
只有控制了京營八旗,京城內外的所有武裝力量,才能在雍正皇帝的手裡。與隆科多、年羹堯不同,胤祥原本就是雍正皇帝的嫡系。至於隆科多和年羹堯,則是臨時反水以後,才加入了雍正皇帝的陣營。尤其是在局勢平穩以後,隆科多和年羹堯作威作福的姿態,甚至經常用當年的“往事”威脅雍正皇帝。雍正皇帝忍無可忍,前後除掉了年羹堯和隆科多。
至於老十三胤祥,從來不結黨營私,而是為人謹慎,從來沒有過分的地方。直到老十三胤祥去世,雍正皇帝都非常信任這位十三弟。雍正皇帝的兄弟很多,但只有胤祥屬於雍正皇帝的嫡系,就連後來的允禮也算不上。至於老八集團的殘餘勢力,經常暗中搗亂,給雍正皇帝制造了很多麻煩。
-
3 # 喻老難說
老十三胤祥能被雍正封為鐵帽子王,是因為兩人兄弟情深,更是因為老十三是一直支援他的兄弟!
說溫柔點,這是一段兄弟情深的佳話。說現實點,是因為老十三站隊成功。
胤祥是康熙的第十三個兒子,他自幼繼承了滿洲人的傳統技藝,騎馬射箭樣樣精通。有記載提到,胤祥“精於騎射,發必命中”。有一次出巡狩獵,一隻猛虎突出林間,他神色不動,手持利刃向前刺之。見者無不佩服他的神勇。本來,胤祥也是皇位的有力爭奪者,可是因為他嫉惡如仇,不懂得權變,而且對兄弟重情重義,在暗地湧動的皇位爭奪戰中得罪了很多人。
在諸多兄弟當中,胤祥和他的四哥胤禛(以後的雍正)關係最為親密,曾多次和胤禛一起奉差辦事,而且處處支援和維護胤禛。但是在康熙兩次廢掉太子胤扔的過程中,胤祥受到了波及,被康熙下令圈進。胤祥在康熙一朝可謂經歷了大起大落,有過輝煌,更有過落寞。康熙前期胤祥得到了開闊眼界的機會,在康熙後期胤祥更是在長期的壓抑當中磨礪了自己的性情,胤祥在康熙朝受到挫折抑制後,對政治權力的殘酷有所認識。因此,胤祥在康熙朝雖然處境並不是一帆風順的,但卻為日後在雍正朝的有所作為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雍正即位後,深知“要削弱強勁的對手,必須發展壯大自;發展壯大自己,等於銷弱對手”的道理,在打擊政敵的同時,加緊培植髮展自己的勢力。培植自己的勢力,最好是在兄弟輩中找幾個對自己真心實意的阿哥。阿哥是皇子龍孫,所處的地位是其他大臣所無法比擬的。關鍵在於是否真心實意支援皇上。可是讓雍正感到淒涼的是,20多個兄弟大多是他的政敵,只有十三阿哥胤祥相交最厚,在爭奪皇位的過程中,胤祥始終堅定的站在他這邊,暗中幫助自己跟八阿哥的阿哥黨、原太子黨、長子黨等政敵作殊死鬥爭。
於是,雍正下令封胤祥為怡親王,又讓他出任議政大臣,處理重要政務。因對雍正朝的治績助力甚大,遂得世襲罔替的許可,是清朝有史以來第九位鐵帽子王。在雍正一朝,胤祥和雍正成為密邇無間的君臣。雍正為君,給胤祥的寵榮無以復加;胤祥為臣,對雍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們二人既是君臣,又是兄弟,珠聯璧合,相得益彰,在將清王朝統治推向昌盛的同時,也塑造出一種明君賢相的理想關係。雍正曾評價胤祥說,自古無此公忠體國之賢王。
-
4 # 雪山千谷冷
胤祥被封為鐵帽子王,無外乎有兩大原因。一,有大功於社稷,成功的擁護雍正坐穩皇位,並且為雍正王朝的輝煌貢獻了自己的力量。二,老十三和雍正的兄弟感情最深,是為一種莫大的信任。
-
5 # 老家的xin娃
就憑他跟雍正皇帝的私交,再加上九子奪嫡是對雍正皇帝的全力支援,以及八王逼宮時的力挽狂瀾。就憑這幾點,足以讓雍正皇帝給與他無上的恩寵。
-
6 # 西門不帶刀
二月河老師寫的《雍正王朝》中的允祥事蹟,經查詢《清史稿怡賢親王》中關於胤祥的描寫大體情節上基本一致。我們結合清史稿與雍正王朝中的正史與野史來試著分析為什麼胤祥死後會被雍正封為鐵帽子王。
首先雍正登基前,允祥當得上:勤,明,誠三字。《雍正王朝》中:
胤祥陪同雍正籌款賑災,又清理戶部,追繳國庫欠款,兢兢業業,當得上一個勤字;
太子胤礽謀反,十三爺此事連累到胤禛身上,自己主動扛下了所有,被康熙圈禁10年。當得上一個明字;
圈禁十年仍不忘為胤禛挑選可用之材,當得上一個誠字。
其次雍正登基時,胤祥帶兵勤王,當得上忠,慎二字。康熙駕崩,九子奪嫡進入到最後的刀光劍影。嗯,13皇子胤祥,被從圈禁放出來後,馬上跑到西山大營,豐臺大營,密雲大營接管兵權。為雍正登基奠定了堅實的軍隊基礎,這當得上一個忠字。
在接管豐臺大營過程中,提督成文運是八爺黨的人,準備帶兵謀反,十三皇子胤祥,殺了成文運,並大膽起用新人,掌管了豐臺大營。這當得上一個慎字。
雍正登基後,允祥的所作所為當得上直,敬,廉三個字。雍正登基後加封允祥為親王,親王的俸祿是每年23萬兩白銀。但允詳堅決不接受這麼高的俸祿(主要是因為當時朝廷沒錢),最後在雍正的再三要求之下,允祥才接受了13萬兩,這就當得上一個敬字;
允祥身為總理王大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掌管戶部以及京城周邊的河道修繕(這都是肥缺),但允祥廉潔奉公,不貪汙朝廷一兩銀子。當得上一個廉字;
雍正有做的不對的地方,允祥總是當面指出,這當得上一個直字。
鑑於以上允祥的所作所為雍正四年七月。雍正手書“忠敬誠直勤慎廉明”榜 ,賜給允祥。
諭曰:“怡親王事朕,克殫忠誠,職掌有九,而公爾忘私,視國如家,朕深知王德,覺此八字無一毫過量之詞。在朝諸臣,於‘忠勤慎明’尚多有之,若‘敬誠直廉’,則未能輕許。期鹹砥礪,以副朕望。”就衝這8個字,允祥去世後,雍正加封他為鐵帽子王,世襲罔替。
-
7 # 科普道人老十三胤祥只有一個最為重要的功勞,就是穩住了京城附加的豐臺大營,穩定住了軍權
當時雍正奪嫡所需要面對的軍事力量只有三個方面,皇城、京城、豐臺大營
皇城:雍正在奪嫡之前,自身兼任領侍衛內大臣,根本不用擔心皇宮的侍衛部隊,雍正皇城之內無憂。
京城:九門提督隆科多控制著豐臺大營和巡捕五營,掌握了京城的防衛。但是豐臺大營實際卻是被八阿哥掌控,所以隆科多實際只掌控著巡捕五營,有1萬多人,屬於京師的治安部隊,隆科多要是能加入雍正集團,那麼雍正京城之內無憂。
豐臺大營:豐臺大營兵種十分齊全,總計駐紮了2萬多軍隊,屬於清朝的野戰機動部隊,清一色的八旗軍。所以雍正想要安全無憂的接任皇位,最大的一個障礙就是豐臺大營。
老十三胤祥的功績而老十三胤祥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出其不意的控制了豐臺大營的指揮權。這就為雍正解決了心中最大的一個擔憂。讓雍正京城之外無憂。
並且因為老十三胤祥利控制了豐臺大營這樣的情況下,九門提督隆科多也倒向了雍正,才讓雍正做到了,京城之內無憂。
所以老十三胤祥控制豐臺大營的舉動,是此次奪嫡的重中之重,也是雍正能成功登上皇位的必要保證。面對如此貢獻的老十三胤祥,雍正將其加封為鐵帽子王,也就合情合理了。
-
8 # 宋安之
說白了老十三最大的功勞是站隊!
大家想想當時老四剛剛登基,老八、老九、老十、老十四,還有老三都不服他,甚至都流傳出他篡位的流言,也就是老十六和老十七支援他,可是這兩個畢竟小了這些奪嫡皇子好多歲,並沒有什麼政治勢力,再加上當時很多大臣支援老八,對雍正也不支援,甚至有大臣直接不接雍正的聖旨。
可見雍正當時有多麼孤立無援!
這時候雍正的鐵桿支持者老十三,就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首先老十三身為九子奪嫡中的一位皇子,當時可以起到的政治影響自然不言而喻,他支援雍正,自然可以緩解雍正的尷尬境地,其次老十三能力很強,可以協助雍正處理政務,替雍正負擔了不少。
雍正和老十三可以說這就是共患難的兄弟情,九子奪嫡時老十三就支援雍正,等到雍正繼位老十三以後又義無反顧的站出來支援。
至於老十三在雍正年間更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可以說是活活累死的,再對比當年九子奪嫡的其他兄弟,沒一個人幫雍正,就老十三一人而已,這樣一來雍正自然是很感謝自己這位兄弟了。
所以老十三死後,雍正親臨其喪,諡曰賢,配享太廟。
後來還詔曰:“朕諸兄弟之名,皆皇考所賜。即位之初,胤祉援例陳請更改上一字,奏明母后,勉強行之。今怡親王薨逝,王名仍書原字,志朕思念”。將老十三改會胤祥的名字,等於是雍正認為他和老十三之間,不只是君臣關係,更是兄弟關係。
最後雍正更是命老十三之子弘曉襲封親王,為世襲。
-
9 # 布夫舟
胤祥和雍正從小就感情深厚。
雍正為什麼和十四爺胤禵關係不好?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雖然兩個人是同母所生,但是由於當時雍正的母親身份不高, 雍正並不是自己的親生母親撫養長大。這也是為什麼雍正的母親一直非常偏愛十四爺胤禵。因為十四爺胤禵才是雍正母親親手養大的兒子,感情自然要深厚一些。
胤祥雖然不是雍正的同母兄弟,但是二人從小的時候就感情非常的好。無論在宮裡還是宮外,兄弟之間都是非常親近信任彼此。雍正帝曾經回憶過二人這段經歷:
這份從小就在一起的情義,自然是旁人比不了。雍正本身就多猜忌,但是對於自己信任十三弟,那是非常的重用。在雍正時期,胤祥真可謂是位極人臣。
胤祥政治立場和雍正相同,甚至可以說有可能為雍正犧牲過。胤祥在康熙時期的時候,實際上是非常受寵幸的。比如1702年南巡的時候,康熙帶著很多皇子,但是唯獨只讓胤祥寫對聯。
不過康熙晚期的時候,太子被廢,其中牽涉了很多皇子,最嚴重便是胤祥,他被終身圈禁。更奇怪的是胤祥現在到底犯了什麼錯都不知道。
胤祥、雍正都是太子黨的成員,加上雍正和其關係好,極有可能是胤祥是替雍正受過。這也是為什麼康熙後來原諒了其他皇子,可是單單不原諒胤祥的原因。因為站在康熙的角度來看,胤祥為了兄弟情義,不忠於自己。
胤祥性格好,能力強,非常符合雍正的用人要求。除了上述原因以外,胤祥還有一個非常好的優點,那就是他做人做事符合雍正的要求。胤祥雖然位極人臣,但是他非常的謹慎小心,內斂安分,一心替朝廷辦事。
回覆列表
老十三胤祥被雍正皇帝加封為鐵帽子王的梗,出自影視劇《雍正王朝》。但準確地說,他被加封為鐵帽子王,卻是乾隆所為。
那麼,胤祥究竟有什麼功勞,竟與開國時期建立了不朽戰功的8位皇室宗親,同時被加封為鐵帽子王呢?
(雍正劇照)
雍正皇帝有“刻薄寡恩”的評價。不過,雖然他對與他奪嫡的諸多兄弟們在秋後算賬時,頗為殘酷。但他對胤祥卻愛護有加,不僅晉升他為和碩怡親王,還在其去世後,將其名“允祥”的“允”字改回“胤”字。讓其成為整個大清王朝中,唯一不用避皇帝諱的一個。
的確,在雍正的回憶中,胤祥是個聰明又可愛的小弟弟。
胤祥生於康熙二十五年,比雍正小8歲,待胤祥到上書房讀書的時候,雍正已經回到了生母德妃身邊。
由於雍正出生不久,便由佟貴妃撫養,因此在回到德妃身邊後,一直與德妃母子關係較為生疏。再加上不久後德妃又有了胤禵,更是把一顆慈母之心全放到了幼兒身上,因而缺少了對雍正的關愛。
不光缺少母愛,康熙也不甚關注雍正,認為他“喜怒無常”。
好在當時康熙命雍正教胤祥算學,兩人晨夕相伴。再加上胤祥天資聰穎,因此雍正對他倒比對胤禵更覺得親愛。
待胤祥長到12歲,便和年長的皇子們一樣,得到了隨康熙出巡的機會。
胤祥能文能詩,書法和繪畫也頗為出色,同時他還精通騎射。因此他也是康熙的寵兒之一,經常在出巡的時候,帶在身邊。
胤祥和雍正更是形影不離,若是一同伴駕,兩人必定談天說地,有聊不完的趣事。若是隻有一人隨康熙出巡,則兩人必會詩書往來,並不因為分離而疏遠彼此。
康熙廢黜太子胤礽後,引發了九子奪嫡。胤祥曾為了保護雍正,為他代過,被關過禁閉。儘管後來雖然恢復了自由,但是康熙待他卻大不如前。
再加上胤祥患過很長一段時間的腿瘡,因此在康熙晚年的時候,他雖然支援雍正,但因身體的原因,並沒有像其他皇子那樣為奪嫡而你爭我奪。
(胤祥劇照)
康熙去世後,雍正給了胤祥走上政治舞臺的機會。
胤祥不僅被晉升為和碩怡親王,而且還和皇八子胤禩同時被任命為總理事務大臣。
加官進爵,這原本是人生大喜之事,但是胤禩加官進爵後,不僅鬱郁不快,而且還對前來祝賀的人說有何喜之有。
倒是胤祥對雍正的厚待感激零涕,儘管此時他的腿瘡未愈,卻仍打起十二分精神要為雍正分憂,以報知遇之恩。
胤祥不僅給雍正推薦了不少人才,比如不畏權貴的李衛等。而且他還在軍事、經濟、賦稅等方面都給雍正提了不少建議。
在處理政務上,他的理事才幹和手段老練,都讓雍正對他刮目相看,因此對他也愈發倚重。
雍正交託給了胤祥不少事務,比如管理國計民生,處理陳年舊案,清查虧空,收繳積欠等。
胤祥也不敢懈怠,在審理陳年舊案時,考慮到積案數量龐大,於是採取獎懲及規定時限的方法。不僅公正,而且迅速地處理掉了許多拖了多年未結的舊案。
至於清查虧空,追繳積欠,胤祥更是鐵面無私。哪怕是皇親貴族,他也絕不寬容。甚至為了能及時追繳積欠,他還勒令這些人變賣家產,補清積欠。
除此外,胤祥在管理農業時,對水患等極為重視,不僅疏通河道,開挖溝渠,還延請南方的農業專家教北方的農民種植水稻等。
(乾隆劇照)
胤祥的種種努力,很快就使得雍正時期的吏政及民生煥發了生機。再加上他沉穩謹慎,處處不從居功自傲,因此雍正愈發對他讚不絕口。在《清實錄》中,雍正就說“怡親王極其敬慎,遵守臣節。凡朕所交事件,竭盡忠誠,勤勞辦理。三年來,佐朕治理之功甚大”。
雍正對胤祥不僅讚不絕口,還屢次賞賜加恩,但胤祥每次對雍正給予的殊榮和賞賜都“堅辭不受”。雍正對他的品行也十分欽佩,遂改稱他為“柱石賢弟”。
可惜,工作狂胤祥由於事必躬親,勤勉認真,竟積勞成疾,使原本就虛弱的身體受到了極大的損害。
胤祥重病後,雍正不僅派遣御醫前往診治,而且還在宮中設譙祈禱。此外,雍正也是勤往探視,只盼胤祥能早些康復,繼續輔佐他治國安邦。
雍正八年,44歲的胤祥沉痾不起,離開人世。
悲痛不已的雍正,不顧君臣之禮,親著素服為胤祥服喪。
要知道自古只有臣為君服喪之禮,哪裡有君為臣穿素服的規矩。可見雍正和胤祥的兄弟感情和君臣之誼何其深厚。
雍正還對胤祥的後代也多有體恤,其子弘昌被封為貝勒。而弘曉則承襲怡親王爵位,弘皎也被賜封為寧郡王,這種數子都得受封的情況在清王朝十分少見。
但縱是如此,雍正依然覺得還不夠,所以他又下諭:“吾弟之子弘曉,著襲封怡親王。世世相承。永遠弗替。凡朕加與吾弟之恩典後代子孫,不可任意稍減。”
雍正也就是給予了胤祥“世襲罔替”的殊榮,因此雖然說胤祥是乾隆在位時被追封為“鐵帽子王”,但是給他這份殊榮的依然是他至親至愛的皇兄雍正。
(參考史料:《清實錄》《清史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