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戌遐想

    獨釣寒江雪。如果光光從字面翻譯的話的確是在江上釣魚沒錯←_←可這麼翻譯真的說服的了自己?顯然不會。如果就是這麼簡單的話,那麼詩也就不是詩了。

    王國維的美學中極度推崇意象,而這句詩顯然可以說是刻畫意象的典型。拋開白描的寫作手法不談,這句話想要刻畫的一是畫面,可重點卻是畫面之後的東西。

    千山疊障,白雪皚皚,萬徑盤曲,冰封悽悽。抬頭望去,那蒼穹是一望無際的鉛灰,無論怎樣仔細,都尋不到一絲鳥兒劃破天際的痕跡,連昔日尚能依稀辨尋出的人影也無法再次望見。堆積的雪地平整接天,遠處平靜的江面上,有舟飄搖,舟上獨坐一老叟,披笠帶蓑,垂釣於江。

    遼闊的天地,渺小的釣者,大背景下細細刻畫的小景,不難看出體現的“孤寂”二字。

    “一切景語皆情語。”永貞革新失敗後的柳宗元,被貶荒涼的永州,昔日把酒言歡的老友天各一方,而今雖尚能舉樽對月,卻少那對吟之人,這如何不算一份孤寂?

    所以詩人真的只是單單在釣魚?釣雪?顯然,依舊不是。無論是千山,飛鳥,萬徑,還是孤舟,亦或是蓑笠翁,象徵著的是一份靜謐,高深點說,是一份禪意。換而言之,詩人確實活在未見青山老,昔人已白頭的現實,可他想讓我們看見的,卻是一份孤寒的高潔。

    可以說“獨釣寒江雪”這五個字,一寫孤寂二寫孤獨三寫孤寒。如同傲梅凌寒。

  • 2 # 素雅凝輝

    柳宗元是怎樣從"獨釣寒江雪"到"欸乃一聲山水綠"達到天人合一的?

    這兩句詩是分別出自柳宗元比較著名的不同的兩首詩中的詩句。是經典中的經典,流芳百世,萬人傳誦。

    一.先了解一下詩人的自然情況:

    柳宗元(773一819),字子厚,唐河東人,後人稱他為"柳河東"。唐代傑出的散文大家,優秀詩人。傳說中,他年少時就精敏絕倫,寫的文章卓偉精緻,很受當時推仰。二十一歲中進士,三十一歲官做到監察御史裡行。永貞元年,柳宗元參加了王叔文為首的政治革新運動,失敗後被貶為永州司馬,去了"南荒"之稱的永州。名為司馬,實是受地方官員監視。連住處都沒有,精神神上很是壓抑。歷經十年,才改為柳州剌史⋯⋯

    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散文大家。他的山水遊記,往往是先記敘山水的幽靜秀美,之後再抒發內心感受借山水之樂以慰精神,寫遭貶不幸以示對黑暗政治的抗議。

    柳宗元還是一位非常優秀的詩人。他的詩多寫於遭貶之後,抒發他離鄉在外憂鬱悲憤,思鄉懷念親人的心境。尤其是他的山水詩藝術成就極高。寫出的詩清新秀美,簡潔生動,精緻異常。

    二."獨釣寒江雪"

    這句詩出自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鳥飛絕 ,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 ,獨釣寒江雪。

    釋析一下:"千山鳥飛絕 ,萬徑人蹤滅"

    "千山"與"萬徑"兩詞構成了天宇間浩茫宏闊的背景幾乎是無人的世界,詩人像一個攝影師,把鏡頭不斷推遠。千山萬徑只有簌簌的雪落聲,茫茫宇宙,無限玄音。那畫面上滿是寒冷肅殺的冰雪。

    "孤舟蓑笠翁 ,獨釣寒江雪。"蒼茫無際的冰雪上,一個老翁,穿著蓑衣,戴著斗笠於大雪紛飛中獨自垂釣。天地間白雪迷茫,蓑衣斗笠上也覆蓋了冰雪,看起來只是小小的一點,卻為天頭地角增添了一絲生機。"孤舟"和"獨釣"絕不僅僅是老翁獨自形體上的孤獨,在獨釣寒江的漁翁身上,在弧獨寂寞中透著偉岸與清高的氣度。所以,這位獨自於一寒中垂釣的老翁,在柳宗元的眼裡絕不是一個普通的老人垂釣,他該是柳宗元本人思想與情感的寄託,是被幻化了美化了的形象。

    一個"釣"字,常常是一種姿態。雲冉冉,水漫漫,明月蘆花可自看。在永州,柳宗元在不順意的情況下,有著自已的韌性,寄情于山水。人們說:這首詩"清峭已絕",一種孤獨,一種超抜。

    三."欸乃一聲山水綠"一句出自柳宗元

    《漁翁》詩中。

    漁翁夜傍西巖宿 ,曉汲清湘燃楚燭。

    煙銷日出不見人 ,欸乃一聲山水綠。

    回看天際下中流 ,巖上無心雲相逐。

    .賞析一下:這首詩寫了一個青山綠水之處自遣自歌,獨來獨往的漁翁,第一段寫夜,寫晨平實自然,晨起吸清湘之水,點燃楚竹為薪。

    第二段最為怪奇,"煙銷日出"卻"不見人"了,當霧㪚日出時,他的小舟便己不見蹤影,太誇張了。緊接著"欸乃一聲"和"山水綠",但見青山綠水之間,人在遠方,卻時而傳來那清寥悠長的搖櫓聲。這悅耳怡情的神秘境界,另人神往。

    第三段"回看天際下中流 ,巖上無心雲相逐。他駕小舟順流而下,回望來處,只見白雲浮動,好像在互相追逐。灑脫的情懷,恬淡的意境,可謂餘音繞樑。

    "欸乃一聲山水綠"一句,歷來為世人玩賞稱讚。揺櫓悅耳聲,山水綠意濃,真是一幅飄逸的風景畫,充滿了色彩和動感,引起讀者心靈的共鳴和無限的遐想。

    這首詩寫漁翁而意在自況,傳寄出詩人蕭然世外,悠然自得的酒脫情懷。蘇軾曾說:"柳子厚晚年極似陶淵明","所貴乎枯淡者,謂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實美,淵明子厚之流是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何年輕人更易被“青春痘”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