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532147702961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六,雲【爾時世尊於大眾中,稱讚阿難。善哉善哉。如汝所問安立道場,救護眾生末劫沈溺。汝今諦聽。當為汝說。阿難大眾,唯然奉教。佛告阿難。汝常聞我毗奈耶中,宣說修行三決定義。所謂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是則名為三無漏學。】

    《華嚴經》卷第五十一,如來出現品第三十七之二,【複次,佛子!如來智慧無處不至。何以故?無一眾生而不具有如來智慧,但以妄想顛倒執著而不證得;若離妄想,一切智、自然智、無礙智則得現前。】

    《大寶積經》第一百一十二卷 ,普明菩薩會第四十三【有諸沙門多讀誦經。而不能止貪恚痴渴。法水漂沒煩惱渴死墮諸惡道。譬如藥師持藥囊行而自身病不能療治。多聞之人有煩惱病亦復如是。雖有多聞不止煩惱不能自利。譬如有人服王貴藥。不能將適為藥所害。多聞之人有煩惱病亦復如是。得好法藥不能修善自害慧根。】

    《像法決疑經》【善男子。不行施者則戒不淳。戒不淳故則無悲心。無慈悲者則不能忍。無忍辱故則無精進。無精進故則無禪定。無禪定故則無智慧。無智慧故常為無量客塵煩惱之所得便。善男子。此佈施法門。三世諸佛所共敬重。是故四攝法中財攝最勝。】

    《佛遺教經》【若能持淨戒,是則能有善法。若無淨戒,諸善功德皆不得生。是以當知,戒為第一安隱功德住處。】

    《大般涅槃經》卷第七,如來性品第四之四【若不護持禁戒。云何當得見於佛性。一切眾生雖有佛性。要因持戒然後乃見。】

    夫宏闡淨土,何以首列梵網。良以欲生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欲淨其心,非持佛淨戒不可。果能持戒,則貪瞋痴心,不發現行。戒定慧道,徹底圓彰。恆沙功德,無量妙義,不求自得,具現心中。——印光大師《梵網經心地品菩薩戒疏注節要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風扇燈的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