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國布衣
-
2 # 老蟲
他們在血緣肯定上是同一家族,而且,現在已經從家譜上,找到了他們的關係。
高歡是南北朝時期,北魏的權臣,他的次子高洋建立了北齊,追封高歡為太祖。他為人深沉,在軍政上頗有天賦,他先投靠爾朱榮,在爾朱榮死後,又將爾朱榮勢力剷除,以大丞相名義把控北魏政權。隨後逼迫孝靜帝遷都鄴城,史稱東魏,他把控東魏朝政16年,為北齊的建立奠定基礎。
高洋是北齊的開國皇帝,他逼迫東魏孝靜帝禪位,自己登基稱帝,改國號為齊。他在位初期,還能勵精圖治,頗為英明。但是後期逐漸腐化,醉酒笙歌,堪稱是歷史上最黑暗的統治之一。
高長恭,原名叫高肅,也就是民間俗稱的蘭陵王,他是高歡的孫子。他是高歡的長子高澄的第4個兒子。他也是中國古代四大美男子之一,武功極高,但是長得特別妖媚,上戰場必須要帶著一個恐怖的面具才能震懾住敵人。
高思繼是五代十國的名將,天下第一名槍,人稱“白馬銀槍”。他是高歡堂弟高嶽的十一世孫。先為幽州節度使李匡威的部下,後來歸順李克用。由於功勞太高,被李克用猜忌,被處死。
高懷德和高懷亮是高思繼的孫子。高懷德是趙匡胤的妹夫,北宋的開國功臣。後來在“杯酒釋兵權”中,和石守信等人一起放棄了權力。死後被追封“渤海郡王”。
-
3 # 藍旗營下
高歡,高洋,高長恭都是同一個家族的人。
輩份最高是高歡,東魏權臣,北齊奠基人,其子高洋稱帝后,追尊為太祖獻武帝(後被改尊為高祖神武帝);
第二代是高洋,南北朝時期北齊政權的開國皇帝,高歡次子;
高長恭,同是高家第三代,又名高孝瓘、高肅,高歡之孫,文襄帝高澄第四子,生母不詳,北齊宗室、將領,封爵蘭陵王,後因“國事即家事”招致北齊後主高緯記恨,被高緯賜死。同樣,五代十國的高思繼、高懷德、高懷亮也是同一家族,而且以武力著稱。高家槍始出於高思繼,高思繼是五代十國第一名槍,他的孫子高懷德、高懷亮亦成為了北宋開國的英雄(開平王)。
-
4 # 尚宮女史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得對古代的姓氏有個大致的瞭解,主要有兩方面需要注意,其一就是戰亂年代人口流動很大,世系很難得到傳承,所以跨越年代很大的世系很難儲存下來,這個時候偽造的可能性就比較大;其二就是姓氏自先秦時期發展過來後二合為一,有一段混亂期,改姓以及賜姓比較常見。
基於此,我們來看看題目中涉及的年代,從南北朝到五代十國,中間隔了隋唐,這就是三百多年的歷史,中間的世系其實早已經斷了。所以能確定的只能是南北朝時期高歡、高洋和高長恭之間的血緣關係,以及五代十國時期高思繼、髙懷德和高懷亮之間的血緣關係。先來看看南北朝的高歡、高洋、高長恭:渤海高氏是自漢代開始一直活躍在政治舞臺上的世家大族,而高歡就是出自渤海高氏,是渤海蓚人,他的六世祖是晉朝的玄菟太守高隱。高歡的祖父是高謐,因為犯錯遷到了懷朔鎮,即著名的北魏六鎮之一。高歡也就是出生在懷朔鎮,並在這裡起家,北魏末期,高歡和宇文泰分別扶持一帝登基,北魏分化為東魏和西魏,高歡即東魏的實際上掌權者。
高歡娶妻鮮卑族人婁昭君,生子高澄、高洋、高演、高淯、高湛、高濟,以上為高歡的嫡子,庶子還有九人。實際上,高謐遷到懷朔鎮之後,高氏一族就開始與鮮卑族通婚,因此高氏算是鮮卑化的漢人。高歡去世後,長子高澄繼任高歡在東魏的職位,後期開始奪權準備登基,不過卻在登基前期被殺,其弟高洋繼續父兄未竟的事業,550年,高洋逼東魏皇帝退位,北齊正式建立。
高洋去世後,其子高殷繼位,不過不久就被叔叔高演篡位,一年後又被高演殺死。而高演也在登基兩年後去世,其弟高湛繼位。電視劇《陸貞傳奇》中把高湛塑造的那麼好,其實歷史上的高湛只是個變態皇帝,四年後讓位於年僅十歲的兒子高緯,也就是北齊末帝。
高緯更是糊塗,當時北齊能打的將領有三個,一個自然去世,兩個被高緯處死,其中之一就是蘭陵王高長恭。高長恭是高澄的第四子,是庶子。
因此,我們看這三個人的關係:高歡是高洋的父親,是高長恭的祖父,而高洋是高長恭的叔叔。
接下來再來看看五代十國時期的高思繼、髙懷德、高懷亮:此高氏應該是唐末開始的幽州武將世家,從高順厲開始一直在懷戎軍中任職,高思繼即為高順厲的孫子,有兄弟三人,都是軍中響噹噹的英雄人物,也算是馳名塞北。唐朝末年,李克用攻下幽州後,表奏劉仁恭做了盧龍軍節度使。李克用在離開的時候留下了一支軍隊駐守幽州,其中高思繼的哥哥為先鋒都將、媯州刺史;高思繼為中軍都將、順州刺史;高思繼的弟弟為後軍都將,三人掌管這支軍隊,對劉仁恭形成掣肘。李克用曾對劉仁恭說:“高先鋒兄弟,勢傾州府,為燕患者,必此族也,宜善籌之。”
後來,這支軍隊中有很多人目無法紀,高思繼三人下令整治軍隊,殺死了很多士兵,李克用知道後大怒,在劉仁恭面前構陷兄弟三人,最終三人被殺。劉仁恭為了安撫軍士,讓高思繼哥哥的兒子高行珪做牙將,高氏後人都在軍中,當時高思繼的兒子高行周才十來歲,也在軍中,跟隨在劉仁恭左右。
後來劉守光建立桀燕,高行珪、高行周兄弟也在軍中成熟起來,晉王李存勖攻打劉守光的時候,高行珪投降了晉軍,高行周開始在李嗣源帳下效力。高行周在後晉滅掉後梁的戰爭中立下不少戰功,不斷升職,尤其是李嗣源繼位後,高行周可謂步步高昇,到了後唐末帝的時候,高行週一直做到了昭義節度使,鎮守潞州。
後來的改朝換代並沒有讓高行周受到猜忌,反而在每一個朝代都得到了重用。從後唐到後晉,再到後漢,最後後周,高行週一直是備受寵信的,從後漢時期開始封王,當然這也和他本身的勢力有關係。952年,高行周去世,被追封為尚書令、秦王。
高行周只有一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兒子名為髙懷德,生於926年的後唐時期,髙懷德跟隨父親高行周征戰,也立下了不少戰功,後來在跟隨柴榮南下攻打南唐的時候立下了不小的戰功。趙匡胤黃袍加身後,髙懷德成為殿前副都點檢,娶了趙匡胤的妹妹燕國長公主,成為趙匡胤的妹夫,982年去世,被追封為渤海郡王。
在《楊家將演義》等小說中,髙懷德還有一個弟弟名為高懷亮,很早就跟隨在趙匡胤的身邊,算是北宋的開國功臣,到後來被遼朝的耶律沙所殺。
因此,我們看這三個人的關係:高思繼是髙懷德的祖父,而高懷亮是虛構的人物。
-
5 # 開拓的世界
北齊的高歡與五代十國時期的高思繼為同一個家族,是基本肯定的。這個家族是渤海高氏,出自姜姓,為炎帝神農氏後裔。渤海高氏是高姓中最為龐大的一支,從西晉到北宋這段時期出過很多名人,尤其名將輩出,如高長恭、高崇文、高思繼、高思祥、高行周、高懷德、高瓊等都是鼎鼎大名的將帥。關於他們是否同一血統,就從始祖炎帝說起吧!
炎帝神農氏的第23世孫伯益(伯夷)協助大禹冶水有功,賜姓嬴,封於呂(地名),其後裔中有的以呂為姓。伯益的第37世孫呂望(姜子牙)輔佐周武王滅商,建立周朝有功,封齊公,建立齊國。姜子牙的第8世孫姜傒(齊國上卿)以其祖父公子高的名字為姓,稱高姓。東漢初期,高傒的第25世孫高洪任渤海太守,其子孫便在渤海生息繁衍,到西晉時期已發展成為一個龐大的家族。永嘉之亂時,為躲避戰亂,身為尚書郎的高瞻(高傒35世孫)與叔父高隱(玄菟郡太守)率3幹戶族人北徙幽州,隱於鮮卑族。
因為要弄清楚北齊的高歡與五代十國時期的高思繼的血緣問題,只要說說高隱(高傒34世孫)這支就基本清楚了。
高隱後裔世系(略)
35世:高慶(高隱之子)。
36世:高展、高敬、高泰(高慶之子)。
37世:高讜、高頤(高展之子),高韜、高湖、高恆(高泰之子)。
38世:高佑(高讜之子),高允(高韜之子),高真、高各拔、高謐、高稚(高洞之子)。
39世:高振(高佑之子),高樹、高翻(高謐之子)。
40世:高表(高振之子),高歡、高琛(高樹之子),高嶽(高翻之子)。
高歡(東魏丞相)有15子,長子高澄,次子高洋……,高歡死後,長子高澄接替相位,蘭陵王高長恭就是他的第4子,後來高澄被家中廚師暗殺。高澄死後,高洋為丞相,封齊王。次年逼迫東魏孝靜帝禪位,自己當了皇帝,建立齊國,史稱北齊。
41世:高衡(高表之子),高澄、洋、浚、淹、高浟、演、高湛……(高歡之子),高勵(高嶽之子)。
42世:高馮(高衡之子),高孝瑜、孝珩、孝琬、孝瓘(高長恭)、延宗(高澄之子),高殷……(高洋之子),高德素(高淹之子),高亮、彥理(高演之子),高緯、仁英、仁雅(高湛之子),高士寧、士廉(高勵之子)。
43世:高弘節(高孝瑜之子),高世俊(高淹之孫),高履行、質行、真行、純行、審行、慎行(高士廉之子)。
44世:高璇、高瑾(高履行之子)。
45世:高紹、術(高璇之子),高丕、高遷(高瑾之子)高卿。
46世:高翮(高遷之子),高崇文、高質(高卿之子)。
47世:高暄(高翮之子),高伯祥(高質之子)。
48世:高嶽(高暄之子),高郢(高伯祥之子)。
49世:高登(高嶽之子),高定、文舉(高郢之子)。
50世:高仲武(高登之子),高順勵(高文舉之子)。
51世高冕(高仲武之子),高思繼、思祥(高順勵之子)。
52世:高霸(高冕之子),高行周(高思繼之子),高行珪(高思祥之子)。
53世:高乾(高霸之子),高懷德(高行周之子),高文玉(高行珪之子)。
再說說高思繼這一家三代,高思繼是五代十國時期的名將,還是四季拳的創始人,人稱白馬銀槍,當時號稱天下第一槍,為李克用部將,官至都指揮使。其子高行周也是經歷了後唐、後晉、後漢和後周四朝的大將,官至端州刺史,封齊王。高懷德少年時就跟隨父親高行周在軍中歷練,年紀輕輕就立了很多戰功,歷任羅州、信州、忠州刺史,指揮使和團練使。後來陳橋兵變,趙匡胤被部下黃袍加身,取代後周,當了皇帝。高懷德受到重用,並娶了趙匡胤的妹妹,做了附馬,為北宋王朝平定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後來趙匡胤杯酒釋兵權時,高懷德毅然交出兵權,得以善終。高懷德生前官至武勝軍節度使,封渤海王,死後諡“武穆”。
至於高懷亮,在小說《楊家將演義》、《飛龍全傳》、《趙匡胤演義》中為高懷德弟弟,可族譜中並無其人,高行周只有一子高懷德,這個高懷亮可能是小說中虛構的人物。
回覆列表
不是所有同姓的都是同一家族,像太原王氏和琅琊王氏,這兩大古代著名的豪門望族,雖然同為王姓,但他們之間並不是同一個家族。
(高歡劇照)
北齊神武皇帝高歡,是東魏權臣,北齊王朝的奠基人。高歡家族與鮮卑慕容氏很有淵源,他的五世祖高慶、高祖高泰、曾祖父高湖都曾在慕容氏燕國為官,後燕最後一個皇帝惠愍皇帝慕容寶遇害後,高湖被迫降附北魏。高歡的祖父高謐在北魏官至殿中侍御史,後因犯事被流放至懷朔鎮,到他父親高樹生時家道早已經中落。
高歡從小生活在鮮卑人為主的邊鎮,雖然自身是個漢人,但胡漢雜居,最後卻成了鮮卑化的漢人。雖然《魏書》、《北齊書》和《北史》等史料都把高歡家族認為是鮮卑化的漢人,但質疑之聲其實一直都沒有斷過,比如著名歷史學家王仲犖在他所著《魏晉南北朝史》就認為高歡家族是鮮卑人,已故北朝歷史著名學者姚薇元更進一步認證出高歡家族其實源自鮮卑是樓氏。
要知道,在十六國、北魏時期,漢人入仕成為著名權臣者屈指可數,北魏後期,契胡人爾朱榮亂國、宇文泰與高歡分別擁立皇帝,北魏分裂成東、西兩魏,而宇文泰正是漢化的鮮卑人,而高歡若以鮮卑化的漢人掌握大權,亦恐人心難服,所以高歡家世族屬至今也是質疑聲不斷。
高歡與兒子高洋,孫子高長恭一脈相承,但北齊建國時間很短,只有27年時間,而高思恭是五代十國時期後唐名將,中間隔了北周、隋、唐三個朝代,高歡家族是否能綿延三百多年也一直是一個疑問。
高思繼,後唐媯州(今河北涿鹿)人,祖上世代戍守媯州懷戎軍。而高歡祖籍渤海蓨縣(今河北景縣東)人,兩人都是河北人,冒似都是出自著名的勃海高氏。但是筆者前面說過,高歡的家世族屬一直存在爭議,他是漢人還是鮮卑人,到目前還沒有一個認定。
高繼思是五代十國時期名將,四季拳創始人,高繼思兄弟三人在河東久居高位,因肆從不法而被晉王李克用處死,他的兒子高行周曾效力於燕王劉仁恭劉守光父子,後來又歸附晉王李克用父子。一生歷仕後唐、後晉、後漢和後周四朝,一生馬上征伐,殺敵無數,被後漢隱帝封為齊王。後周廣順二年(952年)高行周病逝於天平軍節度使任上,追贈尚書令,追封秦王。
高行周的兒子高懷德,為北宋著名開國功臣,是宋太祖的妹夫,娶太祖之妹燕國長公主,在北宋官至太師,武勝軍節度使,封冀國公。高繼思祖孫三代人都是有功於社稷,一門三傑,真乃高家之望。
血緣的親近與否,代表著家族關係的緊密疏遠。高歡家族的胡漢之爭和高繼思家族的漢人身份,使得他們之間的血緣關係變的撲朔迷離,因此很難認定他們是否是同一家族的人,只能說他們都姓高。
不過,十國之中的南平國的開國之君高季興倒是和高歡家族有關係,高季興自稱是東魏司徒高敖曹的後人,而高敖曹與高歡,又以族兄弟相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