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潘家酒店得知金翠蓮父女的悲慘遭遇,對鄭屠的行徑怒不可遏。在安頓好金氏父女之後,在狀元橋鄭屠的門面將其打死,從此流落江湖,後來上了梁山做好漢並參加了四大戰爭,最終在杭州六和寺圓寂。這個內容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出自一百回本及一百二十回本的《水滸傳》。在這兩個版本的《水滸傳》中,魯智深的經歷有一個非常令人費解的地方,那就是魯智深的文化程度。下面透過對情節的介紹來進行分析。魯智深打死鄭屠後,落荒而逃,經過的第一個地方便是代州的雁門縣,在這裡他得到了金翠蓮丈夫趙員外的幫助,上五臺山當起了和尚,這才有了“智深”這個法號。而在這個故事當中,有一處說明了魯智深的文化程度。這個細節出現在小說的第三回,原文是這樣: 魯達看見眾人看榜,捱滿在十字路口,也鑽在人叢裡。聽時,魯達卻不識字,只聽得眾人讀道“代州雁門縣依奉太原府指揮使司,該準渭州文字,捕捉打死鄭屠犯人魯達,即系經略府提轄。如有人停藏在家宿食,與犯人同罪;若有人捕獲前來,或首告到官,支給賞錢一千貫文。” 這段文字非常清楚地說明了魯智深的文化程度:“魯達卻不識字”,也就是說魯智深是個大字不識一個的文盲。既然不識字,自然也就不可能寫字,這是毫無疑問的常識。不過,到了征討方臘之戰結束,魯智深與武松來到杭州六和寺及隨後圓寂時,原本是文盲的魯智深突然變得非常有文化,不僅能即興創作出一篇頌子,還能親筆寫下。這個情節的原文如下: (魯智深)又問寺內眾僧處討紙筆,寫了一篇頌子,去法堂上捉把禪椅,當中坐了。焚起一爐好香,放了那張紙在禪床上,自迭起兩隻腳,左腳搭在右腳,自然天性騰空。比及宋公明見報,急引眾頭領來看時,魯智深已自坐在禪椅上不動了。頌曰:平生不修善果,只愛殺人放火。忽地頓開金繩,這裡扯斷玉鎖。咦!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且不說這篇頌子的文采如何,之前明明白白交代過的文盲魯智深在這裡突然變得舞文弄墨,這就足以說明這是情節設計及故事安排的巨大漏洞。這個漏洞是如何造成的呢?這裡就不得不說說《水滸傳》一書的版本問題。現存的《水滸傳》版本大致有三種,一種是一百二十回本,招安前後的故事及四大戰爭都有;第二種是一百回本,少了征討田虎和王慶;還有一種是七十回本,寫到梁山一百零八將聚義便結束。在這三種版本中,七十回本出現的時間最晚,是清代金聖嘆所為,並非水滸原本。而一百二十回本則是明末袁無涯加入了征討田虎和王慶的故事後出現的版本。這兩個版本都不是《水滸傳》的原本。故此,有不少人認為一百回本的《水滸傳》可能是最接近原版的版本。而本文介紹的魯智深文化程度前後矛盾的情節也出現在這個版本里。單單從這一個例子就可以看出,一百回本也不太可能是《水滸》的原本,因為這個錯誤實在是太明顯了。以《水滸傳》的藝術造詣來看,作者是不可能出現如此巨大的漏洞的。參考書籍:《水滸傳》
在潘家酒店得知金翠蓮父女的悲慘遭遇,對鄭屠的行徑怒不可遏。在安頓好金氏父女之後,在狀元橋鄭屠的門面將其打死,從此流落江湖,後來上了梁山做好漢並參加了四大戰爭,最終在杭州六和寺圓寂。這個內容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出自一百回本及一百二十回本的《水滸傳》。在這兩個版本的《水滸傳》中,魯智深的經歷有一個非常令人費解的地方,那就是魯智深的文化程度。下面透過對情節的介紹來進行分析。魯智深打死鄭屠後,落荒而逃,經過的第一個地方便是代州的雁門縣,在這裡他得到了金翠蓮丈夫趙員外的幫助,上五臺山當起了和尚,這才有了“智深”這個法號。而在這個故事當中,有一處說明了魯智深的文化程度。這個細節出現在小說的第三回,原文是這樣: 魯達看見眾人看榜,捱滿在十字路口,也鑽在人叢裡。聽時,魯達卻不識字,只聽得眾人讀道“代州雁門縣依奉太原府指揮使司,該準渭州文字,捕捉打死鄭屠犯人魯達,即系經略府提轄。如有人停藏在家宿食,與犯人同罪;若有人捕獲前來,或首告到官,支給賞錢一千貫文。” 這段文字非常清楚地說明了魯智深的文化程度:“魯達卻不識字”,也就是說魯智深是個大字不識一個的文盲。既然不識字,自然也就不可能寫字,這是毫無疑問的常識。不過,到了征討方臘之戰結束,魯智深與武松來到杭州六和寺及隨後圓寂時,原本是文盲的魯智深突然變得非常有文化,不僅能即興創作出一篇頌子,還能親筆寫下。這個情節的原文如下: (魯智深)又問寺內眾僧處討紙筆,寫了一篇頌子,去法堂上捉把禪椅,當中坐了。焚起一爐好香,放了那張紙在禪床上,自迭起兩隻腳,左腳搭在右腳,自然天性騰空。比及宋公明見報,急引眾頭領來看時,魯智深已自坐在禪椅上不動了。頌曰:平生不修善果,只愛殺人放火。忽地頓開金繩,這裡扯斷玉鎖。咦!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且不說這篇頌子的文采如何,之前明明白白交代過的文盲魯智深在這裡突然變得舞文弄墨,這就足以說明這是情節設計及故事安排的巨大漏洞。這個漏洞是如何造成的呢?這裡就不得不說說《水滸傳》一書的版本問題。現存的《水滸傳》版本大致有三種,一種是一百二十回本,招安前後的故事及四大戰爭都有;第二種是一百回本,少了征討田虎和王慶;還有一種是七十回本,寫到梁山一百零八將聚義便結束。在這三種版本中,七十回本出現的時間最晚,是清代金聖嘆所為,並非水滸原本。而一百二十回本則是明末袁無涯加入了征討田虎和王慶的故事後出現的版本。這兩個版本都不是《水滸傳》的原本。故此,有不少人認為一百回本的《水滸傳》可能是最接近原版的版本。而本文介紹的魯智深文化程度前後矛盾的情節也出現在這個版本里。單單從這一個例子就可以看出,一百回本也不太可能是《水滸》的原本,因為這個錯誤實在是太明顯了。以《水滸傳》的藝術造詣來看,作者是不可能出現如此巨大的漏洞的。參考書籍:《水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