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狗蛋兒的私人影院

    符合不符合那得分你看的是什麼電影。

    型別片如《拯救大兵瑞恩》,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真實得滲人戰爭場面,上一秒還在跟你打哈哈,勸你老鐵長點心吧的戰友,下一秒就被炸得身首異處,“肢”離破碎。更為要命的就是那巨大到好像能震穿耳膜般的來自四面八方的爆炸聲,都不用直面去拍,都能知道那裡必定又是一片血肉橫飛。

    這是體現戰爭場面我印象比較深的,然而,有沒有拍戰爭將其絕對戲劇化了的呢?

    在這裡我要提一個電影——《辛德勒的名單》。

    這部來自斯皮爾伯格的史詩級電影,拿下了當年奧斯卡金像獎的包含最佳影片在內的十餘項大獎,這部片在我看來感人是感人,大片是大片,手法是手法,排場是排場,故事是故事,但是戰爭,不是戰爭。

    片中的男主角德國企業家奧斯特辛德勒借招工的藉口一部分一部分地將猶太人運送走他們在波蘭的聚集區以躲避納粹的暴力統治,成為二戰時代的一代傳奇英雄,在中國,那基本就是救苦救難、普度眾生的白素貞的人設了。

    但是真實的歷史,可能遠沒有如電影裡的演這麼光輝。翻找歷史上真實的辛德勒這個形象,他身為一個德華人,曾作為德國間諜被派往捷克斯洛伐克,在戰時也曾借用猶太人勞動力大幅貶值的勢頭奴役猶太人,而真實歷史上的“辛德勒的名單”,可能根本不存在或者根本就沒有電影裡演得那麼高尚。

    其實在這種情況下,真實的歷史是怎麼樣的,人們往往並不關心,戰爭的現實性是否得以彰顯也都無所謂了,在奧斯卡電影節裡的大豐收可以看出來,這個電影在人們心裡的位置:

    人們寧願相信這整件事是真的,因為作為一個類似“民族英雄”的人設,不只能削弱戰爭的殘酷性,在體現納粹的殘忍之餘,又能反映人性的光輝,讓人受到教育,何樂而不為呢。

    但是這種對歷史的改編也要有個限度,如果想國內的某些抗日神劇一樣,把當年浴血奮戰、艱苦戰鬥的軍士們一個個都描繪成了手握絕技、力大如牛、多才多藝的江湖藝人、武林高手,未免戲說得過分了些。

    我們要從戰爭電影裡學習的,是那種艱苦奮鬥、團結作戰的精神,反思戰爭之殘酷、人類之大未來的思想,從這個基本目的出發,對戰爭的合理性改編自然是可以接受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水暖電熱毯和水暖炕哪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