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新銳觀察影片

      

      超視距雷達是主要用於早期預警和戰術警戒,是對地地導彈(特別是低彈道的洲際導彈和潛地導彈)、部分軌道武器(包括低軌道衛星)和戰略轟炸機的早期預警手段。它是不受地球曲率的影響探測以雷達站為基準的水平視線高度以下的目標的雷達,狹義而言是指雷達發射和接收的電磁波以凹曲向下的路徑,非直線傳播的地面雷達。

      

      因此,雷達可探測到在距雷達距離R處,距海平面高度h小於R平方/D的目標,D為符合直線傳播電磁波情況的等效地球直徑,約為16800公里。通常超視距雷達所指的是工作於短波波段,或稱高頻(HF)波段的地波超視距雷達以及雷達輻射和接收的電磁波經過電離層折射路徑傳播的天波超視距雷達。

      利用海面上水蒸氣密度隨高度升高而減小,造成折射指數在垂直方向的變化而形成的“大氣波導”,使微波波段電磁波能在有限高度沿地球表面曲率傳播而工作的微波雷達,有時也稱為微波超視距雷達。但由於“大氣波導”現象不能全部時間穩定存在,且只適用於探測距海面高度很低的目標,故一般只稱為超折射探測。

      

      在陸上,由於晝夜間地面與空氣中溫度變化的影響,靠近地面上空的空氣,也會在垂直方向造成折射指數的梯度,導致雷達可在某段時間發生超折射探測現象。廣義而言,在升空平臺(如預警機,直升機、繫留氣球等)上面的雷達,雖輻射和接收的電磁波是按直線傳播的,但其作用也屬於超視距雷達範疇,視其完成的不同任務,常稱為超視距探測或超視距目標指示。

  • 2 # 柳小慶

    謝邀,超視距顧名思義是距離很遠一直你視力達不到。現在的三代戰鬥機應該都升級成了超視距雷達了,更別說先進的四代機,比如美國F22,F35,中國的殲20,殲31以及老毛子的T50。有了超視距雷達,空戰時就可以不用看到對方飛機即可根據雷達捕捉到敵機反射的雷達訊號而發射空對空導彈進行攻擊。而以前還都需要在視距內進行近距離空中格鬥,這個時候誰的機動性好誰就牛了,於是空中眼鏡蛇SU27成為世界名機。再往前就是飛機上的機炮成為視距內空戰的武器,還往前就是飛機上安的機槍甚至飛行員的手槍都可派上用場。

    總而言之,科技的進步,現代戰爭是科技的戰爭,再多人集團衝鋒別人一個遠端導彈搞定。

  • 3 # 兵工科技

    超視距雷達主要用於早期預警和戰術預警,是對地地導彈、部分軌道武器和戰略轟炸機的預警手段。超視距雷達中提到的超視距,與超視距導彈中的超視距不是一個概念,後者是指超出人類視線範圍的距離,而前者則指超出地平線範圍,能夠探測地平線以下的空中或海上運動目標的雷達,因此超視距雷達也稱“超地平線雷達”。按照電波傳播的方式和途徑劃分,超視距雷達分為天波超視距雷達和地波超視距雷達。

    所謂天波雷達,就是利用大氣層高空中存在的電離層對高頻電磁波具有反射傳播這一物理特性,來完成超視距探測的雷達。一般來說,電磁波如經過電離層一次反射,雷達探測距離可達3000千米,如經多次反射則能達到6000千米以上。天波超視距雷達的缺點是:裝置龐大複雜、佔地面積大、抗干擾能力差、近距盲區大、工作受電離層變化的影響及測量精度差等。

    地波雷達,又稱表面波雷達,是利用高頻電磁波沿地球表面繞射傳播的特性來完成超視距探測的雷達。但是地波雷達卻很少在地面使用,因為陸地和淡水的導電率太低,使得雷達波能量衰減很快,沒法實際應用。因此地波雷達主要放在海岸上,朝向海洋一面,作為海岸中、遠端警戒雷達,探測距離可達300~400千米。和天波一樣,它天然地具有探測低空、隱身艦船(或飛行器)等功能。

    中國對於超視距雷達的研究起步於上世紀70年代,經過不斷的完善與改進,目前超視距雷達已經定型裝備我軍戰略預警部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EDG的上單打野相對比較弱,戰隊一直不考慮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