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069971747367

    沙門氏菌是細菌性食物中毒中最常見的致病菌。世界上最大的一起沙門菌食物中毒是1953年瑞典由吃豬肉所引起的鼠傷寒桿菌食物中毒,中毒7717人,死亡90人。中國則是1959年南寧市因吃雞肉而發生的豬霍亂桿菌食物中毒為最大,中毒1061人;其次是1972年青海省同仁縣因吃牛肉引起的聖保羅沙門菌中毒,中毒1041人。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1985年以來,在世界範圍內,由沙門氏菌引起的已確診的人類患病人數顯著增加,在一些歐洲國家已增加5倍以上。在中國內陸地區,由沙門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屢居首位。據資料統計,在中國細菌性食物中毒中,70%~80%是由沙門氏菌引起,而在引起沙門氏菌中毒的食品中,90%以上是肉類等動物性產品。動物性產品中含有多種豐富的營養成分,非常適宜於沙門氏菌的生長繁殖,人們一旦攝入了含有大量沙門氏菌(105~106個/克)的動物性產品,就會引起細菌性感染,進而在毒素的作用下發生食物中毒。

    由沙門氏菌引起的疾病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傷寒和副傷寒,另一類是急性腸胃炎。其中鼠傷寒沙門氏菌、豬霍亂沙門氏菌、腸炎沙門氏菌等是汙染動物性產品,進而引起人類沙門氏菌食物中毒的主要致病菌。沙門氏菌汙染主要來源於患病的人和動物及其帶菌者,主要由其糞便、尿、乳汁以及流產胎兒、胎衣和羊水排出的病菌汙染水源、土壤和飼料等,其中飼料和水源的汙染是導致沙門氏菌傳染的主要原因。各種飼料中均可發現沙門氏菌,尤其是動物性飼料(如魚粉)中常見。

    畜禽感染沙門氏菌可引起相應的傳染病,如豬霍亂、雞白痢等。一般情況下畜禽腸道帶菌率比較高,當動物因患病、衰弱、營養不良、疲勞以致抵抗力降低時,腸道中的沙門氏菌即可經腸繫膜淋巴結和組織進入血液引起全身感染,甚至死亡。例如,豬霍亂沙門氏菌可引起仔豬副傷寒,急性病例出現敗血症變化,死亡率相當高。慢性病例產生壞死性腸炎,影響豬的生長髮育。雞白痢沙門氏菌,主要侵害雛雞,引起敗血症,可造成大批死亡。在成年母雞則主要引起孵巢炎,可在卵黃內帶菌而傳給幼雛。

    沙門氏菌通常是透過攝取受到動物糞便汙染的食物進入人的體內。而一般容易受汙染的食品主要是動物性食品,如牛肉、禽肉、牛奶、雞蛋及其製品,食品也可能被已感染沙門氏菌的食品加工人員汙染。受到沙門氏菌汙染的食物在外形與味覺上與正常食物沒什麼兩樣,不過只要充分加熱即可殺滅汙染食品所含有的沙門氏菌。大多數感染沙門氏菌的人會在受到感染後的12~72小時出現腹瀉、嘔吐、發熱和腹痛等臨床症狀,一般在4~7天內可以恢復。但如果病菌感染了淋巴腺並侵入血液的話,不及時採用抗菌素治療就有可能引起死亡。沙門氏菌隨同食物進入消化道後,攝入一定量以上才出現臨床症狀;如果攝入較少,即成為無症狀帶菌者。但對於兒童、老人和體弱者,較少量的細菌也能出現臨床症狀。儘管感染沙門氏菌的腹瀉病人一般可以完全恢復,但胃腸功能要完全恢復正常可能要數月之久。少數感染沙門氏菌的病人可能會繼發關節痛、眼炎和尿痛等症狀。這種病症稱為Reiter綜合徵。繼發症狀可以持續數月或數年,並可能導致慢性關節炎,很難治癒。

    美國每年大約報告4萬例沙門氏菌感染病例。但實際的感染人數可能要多20倍以上,因為許多輕型病人未能確診。由於動物性食品常常容易受到沙門氏菌的汙染,應注意不要食用生的或半生的雞蛋、禽肉或畜肉;不要飲用生的、未經巴氏殺菌的牛奶或其他奶製品;水果蔬菜等農產品食用前應徹底清洗;未經加熱烹製的肉類食品應與水果、蔬菜、熟食和其他直接入口的食品分開存放。另外,接觸動物的糞便後應及時洗手。因爬行動物攜帶沙門氏菌的可能性最大,接觸後應立即洗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鮮葉怎麼進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