攤放是綠茶尤其是名優綠茶加工前必不可少的處理工序。茶葉經過合理的攤放處理可提高茶葉品質。如龍井茶鮮葉經過攤放後炒制,品質優於現採現制的茶葉,主要是因為攤放使鮮葉發生輕微的理化特性變化,如部分蛋白質發生水解,氨基酸含量會增加;結合態的芳香化合物降解為遊離態成分,增加可揮發芳香物質,提高香氣。隨著鮮葉的化學變化,鮮葉的含水量也發生變化,細胞膨壓減小,鮮葉脆性降低,鮮葉的可塑性增強。同時由於水分降低,殺青過程蒸發量減少,殺青鍋鍋溫易於穩定,容易控制殺青質量,製成的茶葉顏色翠綠,鮮度好。如果茶葉採摘後未經過攤放即行加工,製成的幹茶青氣重。含水較多的肥壯芽葉和雨水葉,不經過攤放就加工,茶葉容易褐變,影響茶葉的色澤。
鮮葉攤放時,應按採摘地、品種、採摘時間、老嫩度、晴雨葉分開攤放。鮮葉不宜直接攤放在水泥地面上,應攤放在軟匾、篾席或專用的攤放裝置上。攤放厚度要適當,春季氣溫低可以適當厚些。高階鮮葉攤放厚度一般為2~3釐米,一般不宜超過3.5釐米;中檔茶葉可攤厚5~10釐米,低檔茶葉可以適當厚攤,但最厚不超過20釐米。氣候條件不同,攤放葉要有所區別,晴天可以適當厚攤,以防止鮮葉失水過多,影響炒制。雨水葉、上午10時以前採摘的茶葉應適當薄攤,以便加速散發水分。攤放場地和用具要保持清潔衛生、通風良好、不受Sunny直接照射。攤放過程應根據天氣情況啟閉門窗。陰雨天門窗應敞開,以利於水分散發;乾燥晴天,門窗應少開,以保持鮮葉的新鮮度。攤放室空氣的相對溼度控制在90%左右,室溫控制在15~20℃,葉溫控制在30℃以內,不可超過40℃。攤放時間不宜過長,一般6~12小時為宜,最長不超過24小時。尤其是當室溫超過25℃時,更不宜長時間攤放,儘量做到當天鮮葉當天加工完畢。
鮮葉經過攤放,葉質發軟,發出清香,含水量以68%~70%為宜。若鮮葉呈挺直狀態,表示失水太少;若芽梢彎曲,葉片發皺,整個芽葉萎縮,表示失水太多,均不符合攤放的要求,攤放過程應該經常觀察失水程度。
攤放是綠茶尤其是名優綠茶加工前必不可少的處理工序。茶葉經過合理的攤放處理可提高茶葉品質。如龍井茶鮮葉經過攤放後炒制,品質優於現採現制的茶葉,主要是因為攤放使鮮葉發生輕微的理化特性變化,如部分蛋白質發生水解,氨基酸含量會增加;結合態的芳香化合物降解為遊離態成分,增加可揮發芳香物質,提高香氣。隨著鮮葉的化學變化,鮮葉的含水量也發生變化,細胞膨壓減小,鮮葉脆性降低,鮮葉的可塑性增強。同時由於水分降低,殺青過程蒸發量減少,殺青鍋鍋溫易於穩定,容易控制殺青質量,製成的茶葉顏色翠綠,鮮度好。如果茶葉採摘後未經過攤放即行加工,製成的幹茶青氣重。含水較多的肥壯芽葉和雨水葉,不經過攤放就加工,茶葉容易褐變,影響茶葉的色澤。
鮮葉攤放時,應按採摘地、品種、採摘時間、老嫩度、晴雨葉分開攤放。鮮葉不宜直接攤放在水泥地面上,應攤放在軟匾、篾席或專用的攤放裝置上。攤放厚度要適當,春季氣溫低可以適當厚些。高階鮮葉攤放厚度一般為2~3釐米,一般不宜超過3.5釐米;中檔茶葉可攤厚5~10釐米,低檔茶葉可以適當厚攤,但最厚不超過20釐米。氣候條件不同,攤放葉要有所區別,晴天可以適當厚攤,以防止鮮葉失水過多,影響炒制。雨水葉、上午10時以前採摘的茶葉應適當薄攤,以便加速散發水分。攤放場地和用具要保持清潔衛生、通風良好、不受Sunny直接照射。攤放過程應根據天氣情況啟閉門窗。陰雨天門窗應敞開,以利於水分散發;乾燥晴天,門窗應少開,以保持鮮葉的新鮮度。攤放室空氣的相對溼度控制在90%左右,室溫控制在15~20℃,葉溫控制在30℃以內,不可超過40℃。攤放時間不宜過長,一般6~12小時為宜,最長不超過24小時。尤其是當室溫超過25℃時,更不宜長時間攤放,儘量做到當天鮮葉當天加工完畢。
鮮葉經過攤放,葉質發軟,發出清香,含水量以68%~70%為宜。若鮮葉呈挺直狀態,表示失水太少;若芽梢彎曲,葉片發皺,整個芽葉萎縮,表示失水太多,均不符合攤放的要求,攤放過程應該經常觀察失水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