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道巴雅爾

    個人覺得梁啟超的貢獻更大些,“康”在後期基本上除了賣字,賺錢,納妾,不做什麼事情了。“梁”在民國時期幹過部長,培養了很多優秀的人才,對自己的子女教育可以說是家長的典範,幾個孩子都是學業有成,為國家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 2 # 老驥伏櫪107015627

    綜合比較,康梁兩位先生貢獻各有所長,說誰貢獻更大,我覺得不合適。康有為首倡立憲,為變法講學著書立說,改一代風氣,梁啟超積極宣傳大力鼓吹,所以有人稱他們為康梁變法。康先生為變法託古改制,梁先生後期講學成國學大師。

  • 3 # 桃花一簇開無主

    一談到貢獻,就要說貢獻的物件。題目並沒有提物件。姑且暫按照國家和文化,以及子女們來闡述一下。

    從國家角度,康梁變法,二人以康為首,梁為先鋒。變法失敗後康逃往日本,自稱持有皇帝的衣帶詔,組織保皇會,鼓吹君主立憲制,反對革命。革命之後,作為保皇黨領袖,反對共和,張勳復辟時,康也是骨幹核心。溥儀被馮玉祥逐出紫禁城後,康還曾親往天津,到溥儀居住的靜園覲見。康有為作為晚清社會的活躍分子,在倡導維新運動時,體現了歷史前進的方向。但後來,他轉為遺老,成為復辟運動的精神領袖,成為阻礙社會進步的螳螂。

    梁在戊戌變法後,政治思想上也逐漸走向保守。在海外鼓吹君主立憲。辛亥革命之後一度入袁世凱政府,擔任司法總長;但是梁拒絕復辟,對袁世凱稱帝、張勳復辟等嚴詞抨擊,並加入段祺瑞政府。這一點,和康是不同的。

    在思想文化上,二者都是一代巨匠。康僅著述就有700多萬字,具有濃郁的浪漫主義特色,輯成《南海先生詩集》。代表詩篇即《出都留別諸公》5首,其中對國家危亡命運十分關切,意氣豪邁。其政論文打破傳統古文程式,汪洋恣肆,駢散不拘,開“新文體”先河。主要著作有《康子篇》、《新學偽經考》、《孔子改制考》、《日本變政考》、《大同書》和《歐洲十一國遊記》等。康對書法還很有研究,提出了"尚碑卑唐"。

    梁是近代文學革命運動的理論倡導者。逃亡日本後,梁推廣"詩界革命"。護法運動後,梁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文化教育和學術研究活動上。1918年底,梁啟超赴歐,親身瞭解到西方社會的許多問題和弊端。回國之後,即宣揚西方文明已經破產,主張光大傳統文化,用東方的“固有文明”來“拯救世界。”梁在北大講學,成為"四大教授"之首,王國維自沉後,梁還由天津趕至北京料理喪事。其著作合編為《飲冰室合集》。梁發揚傳統文化,支援五四運動,成為近代大思想家,大學者。

    此外,康有十五個子女,成人六個,鮮名。

    梁有九個子女,皆為有成。如詩詞研究專家梁思順(令嫻)、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著名考古學家梁思永、著MISTRA書館學家梁思莊、著名經濟學家梁思達、著名火箭控制系統專家和科學院院士梁思禮。

    若非要比個高低上下,留於君言。

  • 4 # 天涯看點歷史號

    先簡單的看一下二人的背景,康有為出身於地主家庭,走的是科舉八股之路,但是在求學過程中也接觸過一些新學的思想,這就為他之後成為新學領袖奠定了基礎。梁啟超也出身於知識分子家庭,之後機緣巧合求學於康有為門下,成了康的得意大弟子,師生二人參與了1895年的公車上書,並且在1898年維新變法時成了了主要的維新派領導者,在變法失敗之後,二人逃亡日本。

    在逃亡日本之後,二人在政治上逐漸出現了一些分化,最終師生二人分道揚鑣,漸行漸遠,出現了康有為民國後鮮為人知,而梁啟超則成為民國的風雲人物。

    民國後梁啟超依然活躍在政治界和文化界,而康有為除了在張勳復辟時露了一下面,其餘時間幾乎沒有什麼存在感,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首先,二人的政治思想從根本意義上來說存在差異。

    康有為是維新派,但是是頑固的維新派,在戊戌變法失敗之後,康有為在海外偽造光緒皇帝的衣帶詔,四處募款,成為了保皇派,認為只要有皇帝在,中國的事情就能解決。到了張勳復辟之時,康有為居然為張勳站臺,實在是逆潮流而動,思想僵化而不顧時事發展。

    而梁啟超則不同,到日本之初,曾與孫中山聯絡,共謀中國進步之大計,但是後因康有為的阻撓而不得不中止。民國初年,袁世凱當政,梁啟超則回國相助,在袁世凱企圖復辟帝制之時,梁啟超立即與之劃清界限,並發表文章深刻的批判袁世凱恢復帝制的企圖,並與蔡鍔等人積極謀劃反袁行動。在袁世凱下臺之後,梁啟超一度出任段祺瑞政府要職,但是終因北洋軍閥的腐敗,梁不願與之為伍,辭職從文。

    由此可見,梁啟超的一生思想隨著世界形勢的發展而不斷更新,他所追隨的並不是袁世凱、段祺瑞等某個強權人物,他所追求的是愛國,希望自己能夠讓祖國強盛,而不是謀求個人名利。

    其次,二人的學術水平也是高下立現。

    康有為是一箇中式科舉和新學的結合體,在早期曾經著有《新學偽經考》和《孔子改制考》兩篇著作,但是其實兩篇論述都是為了自己的維新變法披上神聖的外衣,假借孔子之名,將孔子和他的思想按照自己的意願進行裝扮,理論上來說是一種偽學。

    而梁啟超則不同,梁啟超博古通今,通曉中外,在戊戌變法前後,梁啟超是維新派的筆桿子,為維新派創辦的報刊寫出了很多優秀的文章,在逃亡日本之後,維新派與革命派輿論戰時,梁啟超是維新派的主將,在報紙上與孫中山多次交鋒。到了袁世凱恢復帝制時,更是寫出了《異哉所謂國體問題者》,正告袁世凱不要開歷史倒車。

    梁啟超的思想隨時代發展而與時俱進,康有為則抱著他所謂的新學思想,不求進步,最終只能被時代所拋棄。

    最後,二人在個人修為上也大有區別。

    康有為在逃亡之後,假借“保皇”名義斂聚錢財,但是大部分都用於個人享樂,而且在國外購置房產,私生活也是三妻四妾,比較混亂。

    而梁啟超在民國則是社會名流,比較潔身自好。他在檀香山與才女何蕙珍相識,一見鍾情,但是梁啟超考慮到自己之前曾與譚嗣同創立“一夫一妻世界會”,因而對何小姐只能發乎情而止乎禮,最終二人一世以兄妹相稱,即使在梁夫人去世之後,二人也未續前世之緣。

    而且在教育子女方面,梁啟超也是十分成功,梁的九個子女都很有出息,有著名的建築學家梁思成,著名的考古學家梁思永,還有著名的火箭控制系統專家梁思禮,一門兄弟三院士,如果沒有梁啟超自己的個人修為作為榜樣,怎麼可能培養出這麼多傑出的人物。

    由此可見,戊戌年齊名的康梁,民國時只聞梁而不聞康並不是偶然,而是二人的個人思想、修為本質上的區別,導致二人一個在新時代被拋棄,而另一人則被成為時代的弄潮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乃萬沒有出道,並且哭著說“終於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