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人和人有時真的挺不一樣的。就拿看電影來說吧,有人會沒事的時候,貓在屋子裡,專挑那些刺激、重口味的片子看,什麼《午夜兇鈴》、《電鋸驚魂》,還看得津津有味。而另一些人,完全沒法理解這種沒事“找刺激”的癖好,聲稱自己非被嚇個半死不可,一點也沒法欣賞這些恐怖的玩意兒到底哪兒好。真要撞著膽子看了一點兒,說不定會嚇得晚上睡不著覺,或者不敢走夜路。 難道不怕看恐怖片的人真的膽子更大嗎,還是他們更能忍,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14
回覆列表
  • 1 # 心揚一九八八

    【越恐怖,越快樂】

    不喜歡恐怖片的人常把喜歡看的人歸為不正常人類,因為恐怖片代表著驚悚和變態。其實喜歡恐怖片的人不是心理扭曲也不代表他們崇尚暴力和血腥,優秀的恐怖片也是優秀的心理懸疑片,在看片的過程中產生的快感跟喜劇片其實是一致的,都是一種強烈的認知刺激。

    世界經典恐怖電影《閃靈》問世以來一直遊蕩在人們的世界裡,看過的人想起來依然有著一種非同一般的心理體驗:難以言表的恐懼,同時又滿懷驚喜與快感。那麼多人自願選擇讓自己沉浸在兩個小時的恐怖、驚懼和厭惡中,似乎有違常理。明明恐怖片的氣氛詭異讓人感到很壓抑、恐懼,為什麼還是有那麼多人自虐地很愛看?

    最新研究發現(安德雷德、科恩,2010),喜歡看恐怖片主要是因為人們能夠同時體驗到兩種極端的情緒,最恐懼時也最快樂。

    (《閃靈》海報)

    【快感源於藝術恐怖】

    人類對於快感和痛苦情緒有著某種自我意識,人們會仔細觀察經歷過的快感或痛苦,然後從這個觀察中獲得更進一步的快感或痛苦。我們的情緒雖然可以自給自足,但在某些時候也會刻意打破這種平衡。這是因為人的情緒、神經系統如果一直處於十分規律、平淡的狀態下,是不符合一般人的生理規律的(#想想和尚大師們無慾無求的樣子吧),人們需要一些刺激來打破這種平靜。

    而恐懼是人類天然具有的情感體驗,也是人類的快感之一。在現代社會,許多人因為生活和工作時常感到焦慮、疲憊與煩惱,被各種壓力逼得透不過氣來,又希望找一種安全而懶惰的發洩方式。於是,建立在藝術恐怖(指藝術作品中的形象、演員的所作所為等激起人們的恐懼、噁心等情緒)的虛假演繹前提上,人們看恐怖片時是處於一種安全的緊張狀態中,隨著情節的起伏,人們同時經歷著消極的情緒(驚嚇、噁心、恐懼等)和積極的情緒(快樂、興奮、感動等),享受被驚嚇而相安無事後長舒一口氣的暢快,正是這種像突然放開壓緊的彈簧般如釋重負的感覺,讓人們在情緒在高低落差間獲得了高峰體驗(Peak experiences),得到大大的滿足。

    常態下人們一般選擇避免受到刺激,但是,當他們進入戒備狀態,做好了充分的心理準備,體驗恐懼時同樣也在體驗快樂。比如說,看恐怖片感到陶醉跟著迷於過山車、賭博和極限運動者尋求刺激是一樣的,很多人傾向於選擇這些刺激腎上腺素的活動。美國田納西州範德比爾特大學(Vanderbilt University)精神病學及心理學教授薩爾德(David Zald)說,人類有一種特殊的心態,那就是追求令自己害怕的東西。

    【人性本惡,快感能讓人在短期內感覺變得良好】

    弗洛伊德對人的潛意識層面的發現,啟發了學者從心理層面去回答恐怖電影給我們的愉悅,認為恐怖電影給人快感同人們被壓抑在潛意識層面的慾望,以及人性中的惡有關。

    三字經教導我們幾千年的"人之初,性本善"只是一種道德上的安慰和自我滿足,殘酷的事實是,人性並非本善,而更應該是"人性本惡"。現實中,接受社會的道德規範、習俗和法律制約,從而壓抑住內心中的那些惡,因為犯罪代價太高,要麼被孤立要麼進監獄,而在恐怖片中雖然不能親自去實踐那些惡,但是觀看過程中所享受到的犯罪的快感卻是真實的。

    我們無法否認人類的自然屬性,有著天生內在的惡傾向(攻擊、暴力),越是被社會屬性壓抑的人群,越是對混亂與犯罪充滿嚮往,越是安逸的生活越需要強烈的刺激。在過往精彩的電影中可以發現,軍事上傲視全球的美國整天假想外星人入侵或地震火山,同樣,恐怖片在高福利高保障的新加坡和北歐有著超乎尋常的高票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長頭髮怎樣編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