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輪迴的歷史
-
2 # 我是蛋疼哥
漢景帝沒有發出過"費盡九州鐵,鑄成一個錯"的感嘆。
漢景帝雖是與父齊名成就漢景之治中國大一統國家的第一個盛世的締造者,但性格卻沒有漢文帝寬厚,仁慈。為太子時,為爭棋執盤擲殺吳王太子,致吳王怨恨不許世子屍體還封國,並起反意,終成七國之亂(當然,時局使然吳王遲早會反)。衛綰為其父皇車御駕車,漢景帝為太子時不諳漢法,私下召請,衛綰惋拒,劉啟懷恨,即位後,實在忍不住藉機詢問,衛綰道歉但始終不正面迴應,藉機展示如何尊重受先帝所賞寶劍終於紓解可能招至的景帝報復打擊。郅都阻止景帝衝進廁所解救可能被野豬傷害的賈姬,打擊豪強貴戚囂張氣焰,威懾匈奴不敢犯邊,只為未給被廢慄太子的臨江王秉筆輸誠的機會,造成廢太子自殺,迫於竇太后報孫自殺之仇心切,默然許可郅都被殺,可憐的廢太子因母被廢,動輒得咎,被酷吏構陷無以自白於父皇,心灰意冷選擇自盡離開這冰冷無情的世界。周亞夫,漢文帝臨終交付景帝的漢家萬里長城細柳營中"真將軍",為君解難,掃滅七國之亂,只為忠於漢家"非劉氏不王"的誓約得罪於景帝,以至於御宴邀請貴為丞相的周亞夫,競然不給筷子餐刀,大庭廣眾輕薄羞辱一人之下萬人之下的耿介忠臣,還指其不該怏怏不樂,最終至其餓死牢獄。
漢景帝心理陰暗寡恩刻薄,他秋後算帳式的記仇,睚眥必報使眾多輔佐大臣,嬪妃,將相官吏常常誠惶誠恐,不知哪天不動聲色之間就大禍臨頭,經常朝為座上客,夕為階下囚。
晁錯作為他的老師,漢代著名法家,對諸侯藩王的尾大不掉,隱患重重,深以為憂,出於對漢室中央政權穩固的擔心,建議削藩,提出"早削,患速,禍小。晚削,患遲,禍大"的儘快實施的設想,漢景帝是堅定的支持者,但遇到七國叛亂的訊息傳來,長於深宮養尊處優、唯我獨尊的他被嚇壞了,消彌戰爭恢復太平成為他第一選項,複雜的戰略構想拋諸腦後讓後人去煩惱一定是他當時最真實想法。晁錯不合時宜的建議漢景帝御駕親征也激起他內心的恨意,政敵袁盎的擔保吳王清君側只要誅殺晁錯即可退兵的計策正中年青君王的下懷,不多想一秒種即宣詔將晁錯穿著上朝的衣服腰斬於市,而且滅族。
漢景帝的內心是冷酷無情甚至有施虐癖,他彷彿很享受周圍的人因為他的決定而痛苦受罪甚至死亡,他甘語溫言背後的冷漠在歷史的記載中讓人不寒而慄。
唐朝未年鎮壓黃巢起義後,魏博節度使羅紹威苦於受牙兵盤根錯節關係的束縛,意欲藉助朱溫的勢力幫助剷除,後來透過裡應外合撲殺牙兵婦孺共8000餘家,總算讓羅紹威消滅隱患,作為答謝,魏博四十三縣六個月之內共消耗70多萬頭牛羊,數百萬官銀,數十年蓄積灰飛煙死,魏博從此一蹶不振,羅紹威痛心悔恨:合四十三縣之鐵,不能鑄此大錯!
-
3 # 百合花0926
因為“削蕃”的建議是漢景帝的老師晁錯提出來的,當時“七國之亂”時諸侯國提出“誅晁錯,清君側”,當時朝廷力量弱小,無力對抗七國,因此,景帝為了平息“七國之亂”,不得已,只好,忍疼割愛,殺掉晁錯。
回覆列表
其實晁錯大概已經知道自己會有一個死的下場了,但他為何還要繼續做下去呢?因為他知道什麼是公,什麼是私。
為了支援削藩,他不怕得罪滿朝文武大臣,即使是晁錯親生父親來勸說也沒有用,最終逼死父親。
削藩令一下,諸侯以清君側的名義造反,漢景帝迫於壓力,無奈痛殺晁錯,結果,晁錯的死並沒有平息戰亂,反而助長了叛軍的氣焰,認為朝廷軟弱可欺,這時的景帝認識到了,殺晁錯是一個錯誤,好在有周亞夫的幫助,平反了戰亂,開創了文景之治,從而為漢武帝擊敗匈奴打下了基礎。
現在中國版圖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