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50775435037
-
2 # 小妹走農村
這個問題有意思。
為什麼叫作魚,為什麼叫作水,又為什麼叫作人而不是其他,這些名詞都是我們人類給予的一個定義稱謂,不對,其實人類這兩個字也是給予的一個稱謂而已。所以到這裡,溼的,乾的,只是我們的一種稱謂。
溼的乾的對於一條魚來說,有沒有概念我們不得而知。如果以我們的人類的說法,有水的東西就是溼的,魚在水裡肯定是溼的。但是魚是溼的這個說法肯定是不對的,不符合語言的邏輯。
如果說魚是乾的,肯定也不對。沒有老師這樣教過我,嘿嘿。
溼的乾的得符合語言的邏輯,如果硬要說魚是溼的還是乾的,那有點就像雞生蛋,蛋生雞似得。
現在問一句:人是在空氣裡,還是空氣在人的身上?
-
3 # 大鄉
要回答這個問題需要從數學(無窮大,模糊集),心理學(感知覺),邏輯學(概念判斷),人工智慧(語義,模式識別)等等角度去討論。小弟不才,在此拋磚引玉(亂扯)一下。首先,溼是一個相對於乾的模糊概念,通常我們說一件物品是溼的,意味著物體表面的沾了水。
對人來說判斷一個東西是否是溼的主要有兩個感覺途徑,一是視覺,即是否看到物體表面沾了水。二是觸覺☝,即是否感受到物體表面的溼度。但每個人對溼度的感覺閾限不同,所以在溼的判斷上人有主觀性。另外,在溼的概念判斷上我們都有一個預設的條件,就是物體一定處在非水的介質中,因為在水的環境中,乾溼的相對性就變得無限大了,也就是溼這個概念就無意義了。
這就是我們感覺這個問題怪怪的原因,因為把魚扔到“絕對溼”的水裡討論乾溼問題,有點太突兀,在我們日常的語境中沒有相關的概念來表達清楚(難道用大溼或太溼?)。如果覺得這個問題不好解答,可以交給機器人或人工智慧來處理,首先我們給機器人定義一個關於溼的概念,這個概念可以用模糊集來定義,然後溼度感測器根據物體表面的水分多少來判斷溼的程度。如果你讓機器人判斷水裡的魚是溼的嗎,我想他一開始應該是拒絕的✋✋,因為感測器還沒碰到魚的時候,數值已經爆表了。最後機器人會對著你大喊:在水中測量水是否存在,你們人類在耍我玩嗎?歸結到最後,這是一個語義的場依存問題(自己杜撰的),雖然概念確定,但在不同場景下語義會存在不一致性,如果意識強制保持語義一致,將會感到某種突兀感甚至分裂。
我們可以說一條在水裡的魚是溼的嗎?如果一條魚被從水裡撈出來暴露在空氣中,那它顯然是溼的,但當它在水中時呢?比如你可以指著一條在水裡的魚說:“看那條魚身上好溼”嗎?似乎不可以?那如果它不是溼的,難道它是乾的?感覺是一個很高妙的問題啊!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不知道用什麼論來回答,到很多東西和魚是溼的是一樣的,所處的大環境都一樣,到不一樣的環境就變成另一種解釋,所有人本來是光著的,包裹了衣服就不是光著的了,但本質是光著的,除非人一出生就自帶一條褲衩,去掉自帶的褲衩就是光著,穿著就不是光著,唉,我編不下去了,腦袋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