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風雲世界觀

    王玄策“一人滅一國”有充分的理由。1,首先王玄策是個印度通,王玄策共三次出使印度,這個霸氣的歷史事件發生在第二次出使中,所以說,王玄策對印度國情有一定的瞭解,不是盲目作戰。2,貞觀十七年,印度戒日那王派使者來訪大唐,所以大唐與戒日那王交好。貞觀二十一年,王玄策出使印度,戒日王因內亂已死,原來的戒日王丞相奪取王位,因擔心大唐與戒日王的親密友誼對自己不利,囚禁大唐使團,王玄策逃脫後決心復仇。3,利用姻親關係借兵。因為尼泊爾王,以及大唐和吐蕃都有聯姻,所以比較順利的從尼泊爾借得7000軍隊。4,唐太宗時期的大臣能文能武,名將輩出,即使是普通的使臣,也有良好的軍事素養,帶兵打仗不在話下。所以利用火攻大破印度的象陣,解決了最大的阻礙。

    5,唐人敢戰善戰,這是時代賦予的性格,唐朝在對外戰爭的表現,大家有目共睹,唐人的骨子裡就流淌著自豪,自信,霸氣的血脈。6,大唐的國力給了他們底氣,永不言敗,從不膽怯,任何人不能挑戰大唐的尊嚴。7,結果大家都清楚,王玄策不僅攻滅中印度,還順勢打到東印度,迫使東印度王納貢求和。8,王玄策的功績是大唐給予的底氣,他本人也是大唐國力強大的一個真實寫照。

  • 2 # 微言FM

    王玄策,漢族,生於河南洛陽,與高僧玄奘同鄉。唐初貞觀十七年至龍朔元年(643~661)間三次出使印度(一說四赴印度)的使節,促進了中印文化的交流。曾為融州黃水縣令,後升為朝散大夫。公元641年因北印度的瑪卡達送使節來唐,因而以對其答札之副使節身份。接著,翌年以正使的身份再度前往印度,而被捲入提的王位篡奪事件,創造了“一人滅一國”的傳奇戰績。中印度滅亡,王玄策的確有指揮之功,但是若沒有吐蕃和泥婆羅(尼泊爾)的借兵,王玄策一人也斷然不能成事,因為這不是神話故事,沒有人可以一人滅一國。

  • 3 # 葦說定製化運營

    唐朝貞觀年間,國力雄厚,泱泱大國氣吞萬里如虎。而大唐周邊蔥嶺南有國名叫天竺(即今印度),彼時國內分為東、南、西、北、中印度。貞觀二十二年,這一年的盛夏,天竺國內發生政變,卻陰差陽錯地和遙遠的大唐扯上了千絲萬縷的關係,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貞觀盛世,唐朝屬國眾多,包括新羅、倭國以及渤海郡國等等,這麼多屬國,離得又很遠,那時候又沒有現在的資訊交流技術,怎麼辦呢?那就出訪吧,不遠萬里的親切慰問,讓屬國也可以感受幾分千里之外的大唐盛世之象。

    公元647年,唐太宗命王玄策為正使、蔣師仁為副使出使西域。此次出使天竺、回訪吐蕃,路途遙遠,難保下次再去是什麼時候,使團還要探望遠嫁吐蕃的文成公主,所以帶了很多禮品。出使人數斟酌再三,定在了30人。

    於是這一行30人的使團浩浩蕩蕩地從長安出發了,路線大致沿著長安—回鶻—中亞—天竺(今印度)—吐蕃的方向行進,一路平安無事,終於到了天竺地界,只待親切友好的交流之後便可攜帶禮品前往吐蕃看望文成公主,沒成想這批禮品早就被人惦記上了!

    在王玄策率領的使團到達之前,印度的國王屍羅逸多因病去世,臣子阿羅那順篡權自立為王,這位置名不正言不順自然引起了北印度的騷亂。國內正騷亂不說,這位篡權的國王阿羅那順得知唐朝使者帶著禮品路過,竟然帶著數萬軍隊把王玄策的使團劫了!

    你沒看錯,此人為印度國王,集齊了數萬軍隊,不是為了開疆拓土,而是聲勢浩大地搶了唐朝使團的幾車禮品,扣押了使臣王玄策以及蔣師仁,然後開開心心地去恆河邊上慶祝了……可能慶祝的太開心,他們對王玄策以及蔣師仁的看管並不十分嚴緊,竟被二人找了空擋溜了……

    王玄策帶著蔣師仁策馬北上,他二人並沒有立刻返回長安,在確認安全后王玄策迅速修書兩封分別送往了吐蕃以及泥婆羅(今尼泊爾),這兩國是大唐堅定的屬國,尤其是吐蕃和唐有聯姻在先,此次被劫的更是送給文成公主的禮品。

    松贊干布在看完信火冒三丈,迅速召集了1200名精銳的騎兵,尼泊爾看到此舉後也派遣了7000鐵騎協助王玄策。就這樣,王玄策自命為總管,命蔣師仁為先鋒,帶著拼拼湊湊不足萬人的軍隊重返天竺找阿羅那順算賬了!

    此時的阿羅那順還在恆河邊慶祝,(真不知道搶了幾車禮品究竟為什麼這麼高興)看著遠處賓士而來的鐵騎還以為自己看花了眼,估計還喝了兩口大唐的御酒壓了壓驚。

    王玄策帶領軍隊長驅直入看到的就是這樣一幅場景,阿羅那順和他的部下在恆河邊醉生夢死,在他們還未反應過來之時項上人頭早已搬了家。阿羅那順迅速躲回北印度茶博和羅城,王玄策用“火牛陣”一仗擊潰印度數萬象軍。

    阿羅順那大驚,守城不出,王玄策滿心只想一雪前恥,拿出唐軍攻城的各種手段——雲梯、拋石車、火攻,狠攻月餘。據記載,此次戰役被斬首的天竺士兵有三千多人,因為踩踏和擁擠而被擠入恆河嗆死的有上萬人。

    大勝之後王玄策並未鳴鼓收兵,而是乘勢攻入中印度,併發誓要盡滅印度。此前城破阿羅那順匆匆逃亡,求助東印度國王尸鳩摩相助。王玄策設計引得阿羅那順上鉤,援兵盡折,阿羅那順被活捉,中印度亡!

    而因為出兵相助阿羅那順的東印度王玄策也沒打算放過,尸鳩摩早已嚇得魂飛魄散,連忙送上牛馬萬頭、弓刀纓絡財寶若干,向王玄策以及所率大軍謝罪,表示臣服大唐帝國,至此,王玄策才作罷,押著阿羅那順回朝覆命了。這就是傳說中的“大唐與印度之戰”,也是傳說中王玄策一人滅一國的故事。

    王玄策,一個在外毫無根基的外交官,僥倖逃生後沒有倉皇而逃,而是憑藉過人的智慧殺敵數萬、俘虜數萬,依靠借來的近萬雜牌軍掃平了整個印度,這種壯舉在整個世界軍事史上絕無僅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這是咸豐重寶雕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