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465424935672

    曹丕伐吳失敗的重要原因在於他的戰略眼光不足,因為他既不知蜀中的山路進軍的速度遠不如渡江至吳為慢,這也就是蜀遠吳近之理。伐蜀是沒用的,因為是劉備伐孫權,你趁機伐蜀只是替孫權解圍;孫權只想取荊州,暫時還無意侵蜀。

    曹丕的戰略考慮根本是白擔擾,因為孫權只是暫降,避免兩面受敵,當時中國除了劉孫兩家外就只餘下了已臣的遼東公孫氏,不像是群雄並起的年代。也許他真的是部份了劉曄的部份意見(伐吳不是初衷),但時間卻選擇得極壞,在陸遜已擊退劉備後,孫權已能騰出兵力來應付魏的入侵了。

    曹丕真的有點輕敵和麻痺,認為孫權真的會納質入朝,所以對東里袞回答曹丕謂“其(孫權)不可必服”當作耳邊風,而盲目相信同使的浩周的一番“權必臣服”的話,聽後很高興,以為“有以知之”(見《吳主傳》注引《魏略》)。孫權若真的沒有野心,繼兄業後不久就納質了(見《三國志.周瑜傳》注引《江表傳》),赤壁之戰前也不降,哪有可能坐擁三州後才納質、真心稱臣呢?

    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而況於無算乎!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孫子兵法.始計第一》其實曹丕三路伐吳之戰,勝負一早已分,戰略上曹丕完敗予孫權和陸遜。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79f0f736afc37931d1a0a155e7c4b74542a91185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的男生比女生還愛臭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