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鍋煮了

    朱標的死對朱元璋打擊很大,不僅僅是因為朱標是他最喜歡的兒子,更重要的是他多年來辛辛苦苦培養的接班人沒了,他不得不重新考慮接班人的問題。

    按理說如果朱標不死的話,皇位遲早是他的,而且皇位也將會在朱標這一脈繼承下去,但是現在朱標死了,朱元璋卻依然選擇跳過其他兒子,將皇位傳給朱標的兒子,也就是皇孫朱允炆,原因無外乎以下幾點:

    遵循宗法制度,杜絕後世子孫在皇位傳承中出現紛爭

    在中國流傳上千年的宗法制度中,關於繼承問題上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則,那就是嫡長子繼承製,也就是“立嫡以長不以賢”,在這種制度下,嫡長子在繼承權方面的絕對優先權,朱標身為嫡長子,即便是他英年早逝,沒有當過皇帝,但是在法理上講,他這一脈仍是正統,皇位理應在他這一脈傳遞。

    自古皇子們為了皇位自相殘殺的事情時常發生,如果不嚴格遵守宗法制度,那麼手足相殘的事情很可能就會在他的子孫中發生。

    平衡其他皇子,維護王朝的穩定

    俗話說:“老子英雄兒好漢”,朱元璋總共有26個兒子,除了能力和威望最強的皇太子朱標外,其中還有9個被朱元璋分封到邊塞,負責鎮守邊疆,朱元璋賦予他們很大的權力,手中都握有兵權,可以調動地方部隊,任命王府官吏。而這9個邊塞王爺中,秦王朱樉、晉王朱棡、燕王朱棣、寧王朱權等在邊塞長期與塞外民族作戰,各個能力出眾,驍勇善戰,除了朱元璋和朱標能壓制他們,其他人很難駕馭。

    如果朱元璋把皇位傳給朱棣,那麼其他幾個塞王難免會有意見,同樣是皇子,有幾個同樣也是馬皇后生的嫡子,能力都不相上下,為什麼傳給朱棣而不是其他人。所以,等朱元璋死後,他們還會不會老老實實的鎮守邊塞,登上皇位的朱棣能不能壓制住他們,這都不好說,如果皇子之間產生嫌隙,帝國的根基將從內部動搖,這顯然不是朱元璋想要的結果。

    彌補朱標未能繼位的遺憾,把對朱標的愛延續給孫子

    朱標是朱元璋的嫡長子,也是朱元璋最喜歡的一個兒子,他出生時朱元璋正是跟元軍激戰,長子降臨的訊息給朱元璋帶來極大的鼓舞,戰勝敵軍之後,朱元璋甚至在當地的一座山上刻石留念,上書“到此山者,不患無嗣”。此後,朱元璋雖然陸陸續續有了二十多個兒子,但是朱標在他心目中的地位一直穩如泰山,不管是在自立為吳王的時候,還是在建立大明之後,朱元璋始終把朱標當做唯一認可的接班人來培養,對他傾注了大量的心血。

    在朱元璋看來,大明王朝的皇位早晚都是朱標的,皇位的繼承也會是在朱標一脈中傳遞,現在朱標死了,給他留下了莫大的遺憾,為了彌補這個遺憾,把皇位傳給他的兒子,讓皇位繼續在他這一脈中傳承。

  • 2 # 品史君

    古代除了特殊的時候,一般都是嫡長子繼承製,是為了減少皇子之間的鬥爭,維護帝國的穩定。

    朱元璋時期實行的嚴刑峻法,洪武一朝的大臣都惴惴不安,想著下一任實行儒家學說,所以朱允炆非常適合。朱棣有著非凡的軍事才能,朱元璋認為他能很好的輔助朱允炆。後期怕朱允炆掌控不了武將,殺了一批武將,只留下會守城的耿炳文,結果歷史的程序沒有按照朱元璋所期望的走下去。

  • 3 # 農民工歪說古今

    明太祖朱元璋是“嫡長子繼承製”的忠實粉絲,在尚為稱帝之前,朱元璋便已經開始著手建立一套具有明朝特色的“嫡長子繼承製”,為的就是避免後世出現兄弟爭儲、禍起蕭牆的局面。吳元年,朱元璋在稱吳王的同時,便正式冊立嫡長子朱標為吳王世子。洪武元年,朱元璋開元建國,正式稱帝,是年,正式冊立嫡長子朱標為皇太子。

    有一種說法,說孝慈高皇后馬氏無所出,朱標系李淑妃所生,個人對此持保留態度。如果朱標真的是李氏所生,朱元璋在世時或許會壓制李氏的地位,可是明惠帝朱允炆即位之後不太可能繼續壓制自己“親祖母”的地位。畢竟,尊李氏為後與“嫡長子繼承製”並不矛盾,即便朱標是庶出,在沒有嫡子的情況下,庶長子依然是第一順位繼承人,這絲毫不影響朱標系的正統地位。

    那麼,為何洪武二十五年朱標去世之後,朱元璋寧可傳位孫子朱允炆也不傳位明成祖朱棣呢?原因很簡單,朱棣是庶出!雖然“靖難”之後,朱棣為抬高自身身家,標榜自己是孝慈高皇后馬氏所生嫡子。但是,實際上他只是庶出。而且,在朱棣之上還有秦愍王朱樉、晉恭王朱棡兩位哥哥。洪武二十五年朱標去世時,朱樉和朱棡都活著!如果馬皇后無子,那麼朱標、朱樉、朱棡、朱棣都是庶出。朱標沒了,在朱棣前面還有兩個哥哥。如果朱標、朱樉、朱棡都是嫡出,而朱棣是庶出,就更加沒有朱棣什麼事情了。即便如朱棣所說,他也是嫡出,那麼他之前依然有兩個嫡出的哥哥朱樉和朱棡活著,怎麼輪也是輪不到他的。

    或許有人要說了,朱樉和朱棡都死在了朱元璋之前,朱元璋可以等他們死了再立朱棣為皇太子啊!可是,作為父親,你會覺得兒子一定死在自己之前嗎?更何況,朱棡死於朱元璋去世的當年,彼時朱元璋已經虛七十一歲了。即便是洪武二十五年,朱元璋也已經虛六十五歲了,在那個時代也算是風燭殘年了。試問,虛懸儲位六年之久,朱元璋等得起嗎?更何況,朱元璋怎麼就能料定朱棡死在自己去世當年?別忘了,朱元璋可是“嫡長子繼承製”的忠實粉絲,他又怎麼可能讓儲位虛懸六年之久。

    從朱樉的諡號“愍”以及史籍記載來看,朱元璋並不中意這個兒子。而對於朱棡,朱元璋雖然不討厭,甚至還挺喜歡,但是朱樉根本不是當皇帝的料,這一點朱元璋也是知道的。因此,朱元璋不太可能立朱樉和朱棡為皇太子。那麼,問題就來了,既不能虛懸儲位封朱棣,又不能傳位給朱樉、朱棡,怎麼辦?最終,朱元璋選擇了更加徹底的“嫡長子繼承製”,或者也可以叫做“嫡長房繼承製”,就是說儲位只在嫡長房產生,嫡長房絕嗣了才考慮其他嫡子和庶出的兒子。而明朝後來的皇太孫、親王世孫、郡王長孫就是為這個制度而生的。

    綜上所述,無論是嫡出還是庶出,朱棣都沒有資格成為皇太子。而朱元璋為了明朝的長治久安又堅定地執行“嫡長子繼承製”。因此,朱標雖然死了,可依舊輪不上朱棣當皇太子!最終,朱元璋選擇了孫子朱允炆。一來朱允炆性格溫和,正好與朱元璋自己形成互補。二來,選擇嫡長房的孫子,也避免了立朱樉、朱棡還是朱棣的麻煩。但是,朱允炆嫡得也不是那麼“典型”,他的生母是朱標的側室呂氏,並非原配。而且,洪武二十五年,朱標原配常氏的次子朱允熥還活著,只比朱允炆小了一歲。那麼,為什麼朱元璋最終選擇朱允炆呢?

    一個原因眾所周知,朱允熥的舅姥爺藍玉尾大不掉,在朱標去世之後,朱元璋很自然地認為孫子鎮不住藍玉這位悍將,已經準備動手除掉藍玉了。這個時候立朱允熥,到底要不要繼續處置藍玉,很棘手。而且,處置藍玉或多或少是會影響到朱允熥的,選擇朱允炆則沒有這麼多問題。同時,由於朱允炆的生母呂氏在朱標原配常氏去世後被扶正,這又涉及到繼妻扶正前所生之子的地位問題,而這個問題同樣是會引起兄弟鬩牆、政局動盪的潛在因素。於是,朱元璋以最為簡單粗暴的方式解決了這個問題,不論原配、繼妻所生,皆視為嫡子,只論齒序!這等於是給後世子孫樹立了一個標杆,同樣是為了避免儲位之爭,為了明朝的長治久安。就這樣,本沒有太大希望的朱允炆最終成為了皇太孫,繼而成為了皇帝。但是,無論是朱允炆也好、朱允熥也罷,皇位繼承人只能在朱標系、也就是嫡長房產生,怎麼輪也不會輪上庶出的朱棣!這就是為什麼朱標死後,朱元璋寧可傳位給孫子也不傳給朱棣的原因。如果朱棣是秦愍王朱樉所處的位置,或許朱元璋也就沒有那麼多糾結了,直接立朱棣為皇太子了名正言順。只可惜,朱棣不是,他是庶出,而且還是老四!這就註定了在“嫡長子繼承製”的大框架下,朱棣沒有上位的可能性,而這也為後來的“靖難”埋下了伏筆。透過合法途徑上位不行,那朱棣就只能透過非法途徑了,不是嗎?

  • 4 # 無慾金剛

    這牽扯到制度問題,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有了規矩也不是人人都認可的,總的要有一個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的權衡和繼承

  • 5 # 錦鯉小毛球

    朱元璋傳位給孫子朱允炆而不是兒子燕王朱棣有多層次的原因在裡面。

    從國家制度上考慮,朱元璋實行的繼承順序是立嫡立長。歷史經驗也證明對於政權的順利交接和維護國家安定來說,這種繼承順序是最合理也最有效的。朱元璋明白這個道理,既然確立了制度也就不會輕易打破這一規則。

    從朱元璋個人感情而言,太子朱標是朱元璋非常喜歡的,同時也是非常欠疚的。朱標本人非常宅心仁厚,執政能力也很強,作為國家的接班人在能力上完全沒有問題。朱標成長過程中基本是隨朱元璋南征北戰,罪受了不少,福卻沒享多少,朱元璋個人感情上對這個兒子還是心中有愧。朱標的早死對朱元璋是個不小的打擊,出於對這個兒子的複雜感情和正常的繼承順序考慮,傳位給孫子也合情合理。

    從當時客觀國家情形考慮,四海之內基本已經平定,不太可能再有大的戰事。國內可能出現反叛的情況也基本被朱元璋扼殺了(功臣基本被殺光了),所以當時的主要執政方針不是軍事行動,而是穩定國內發展生產。朱棣軍事能力很強,但已經不是當時執政者所需要的主要能力。況且朱棣與朱元璋本人性格很像,多疑而嗜殺怕,這對國家政權的穩定來說是個不可控因素,朱元璋不敢冒重新把國家帶入戰亂這個險。朱允炆雖然年紀小,但繼承了其父親朱標性格寬厚的優點,這點無疑對後期執政的穩定更加有利。所以選擇朱允炆而不是朱棣也是朱元璋結合當時社會形式綜合考慮的結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郵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