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閒石齋A
-
2 # 短腳樂子
一直奇怪普通話的英文叫mandarin而不是Chinese,mandarin其實是滿大人的音譯。清朝滿族入侵佔領北方,滿族人之間講滿語,但是漢人的科技較發達,很多種植,天文,教育等沒有對應的滿語,所以滿族人只能用帶著滿語口音來講漢語,這種語言稱之為滿大人講的語言。逐漸這個滿大人語言被滿族人和漢族人接受,成立官方語語。再後來就把這語言改稱普通話。但是英文一直保留mandarin的稱謂。
-
3 # 使用者67724358697
個人認為,“漢民族共同語,就是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的普通話”是杜撰的吧?
香港說粵語,臺灣說閩南語,也互相不能交流,只能說普通話。難道也參考北京嗎?
普通話,就是最通用的語言,加以全國範圍推廣而已。
-
4 # 看鑑地理
你知道全國哪裡的普通話最標準嗎?在河北的一個小縣城裡,上至百歲老人,下到學前兒童,講的都是一口流利的普通話。走遍大小村落,隨便找個人,普通話水平也能達到二級甲等!這個小縣城在哪裡?他們為什麼普通話都這麼標準呢?
它就是與北京一山之隔的河北省承德市灤平縣。60多年前,全國普通話標準音的採集地就是在這裡。他們從小就是這麼說話的,普通話就是他們的母語。至今有人還開玩笑:“學普通話,原來學的是灤平方言!”可是,普通話不是以北京話為基礎的嗎?為什麼會在灤平採集標準音呢?
其實當年在普通話制定時,是要選擇明清北京官話作為標準音的。但隨著清朝滅亡,外來人口的湧入,帶有兒化音的北京老話逐漸成為了主流,官話便慢慢在北京城銷聲匿跡了。而灤平在明朝是一個軍事無人區,到清朝才有大量的皇莊旗莊在這裡興建,而他們講的,剛好就是純正的北京官話,加之灤平處在燕山山脈之中,相對封閉,人口流動較小。因此,當地那些字正腔圓的北京官話就一直續存了下來,最終成為了普通話採集的標準音。
我是寫《平水韻》古典詩詞的,我認為現代漢語普通話與古漢語相似度90%以上,唯一的缺憾就是入聲字沒有了,但是派入平聲的入聲字只佔到極少數,大多數入聲字仍在上聲去聲裡邊,重新把它們找出來單列就是,即:由現在的陰平、陽平、上聲、去聲4個聲調,變成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入聲5個聲調即可,所以現代漢語普通話是最接近古漢語音的。語言的生命力極為頑強,少數族群語言一旦進入多數族群,一定被逐漸感染和融化。就像中原語音南渡形成的南宋官話,剛開始一定與吳音不同,但時間久了就與吳音相似度很高了,粵語亦如此。同理,阿爾泰語系的滿蒙語、鮮卑語、女真語進入漢語區,剛開始肯定胡音多漢音少,但時間一久必然是漢音多胡音少。所以現代漢語普通話與古漢語音之間的關係,是一脈相承,漢音為主胡音相雜的。由此而言,真要還原古漢語音,首先要確定一個位於中國地理南北分界之間的大多數漢人都講的方言,將其作為基本音,然後既要去除吳音粵語,又要去除滿蒙語,還要去除各地漢語方言,最後我們聽一下,到底是更接近普通話呢?還是其他語音?毫無疑問,一定是現代漢語普通話,只不過是少了入聲字而已。一點思考歡迎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