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勇戰王聊歷史

    (中間的“吉”字,代表這枚錢是吉林鑄錢局造的。)

    而題主說的白銅幣,其實是一種使用鎳白銅製作的樣幣。因為裡面加了20%-30%左右的鎳,銅只佔70%-80%左右,這才呈現出銀白色。其優點就是延展性好,硬度高,色澤美觀,耐腐蝕。而且,只有雲南四川等地產白銅。因此,白銅更多的是被用來製作生活器具,而不是錢幣。

    古代煉丹術士“點石成金”,說的就是用雄黃等藥物點化銅為“白銀”(銀白色)!這種白銅叫“砷白銅”,冶煉的時候會有毒氣產生,基本不怎麼用。

    清朝留存的白銅幣,是戶部製造出來的樣幣,存世很少。按照清朝規制,戶部出樣幣給全國十幾個鑄錢局,這些鑄錢局再根據樣式“就地取材”製作。有紅銅的用紅銅,沒紅銅的用黃銅。做好以後,從成品中選幾個封樣給戶部查驗。戶部查驗合格,才能放出去流通。

  • 2 # 八哥描丹青

    鑑於各省鑄行銅元毫無節制, 清政府便著手整頓和統一幣制,試圖將鑄幣權收歸國有,加強控制。據史料載: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清政府為整頓幣制,集中鑄幣權,在天津籌建戶部造幣總廠,至光緒三十一年五月竣工開鑄。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10月,清政府在天津設立的戶部造幣總廠開始鑄造新式銅元“大清銅幣”,並頒佈《整頓圜法章程十條》,所以又稱“當十”銅幣。

    其中規定:“銅元成色定為用九七紫銅,三釐白銅,原用聽錫一釐”;“重量定準當二十者重庫平四錢,當十者重庫平二錢,當五者重庫平一錢,當二者重庫平四分”;“統一製造大清銅幣,由戶部頒發祖模,均與總廠所鑄一律,惟於正面加鑄省名一字,以便查考。每次鑄出,均須呈送財政處戶部化驗,並由財政處戶部隨時遵派要員前往稽查”“各省所鑄銅幣,應令該省所設官錢公估等局,酌量市面情形定價,隨發隨收,持之以信”;

    這一時期銅元的顯著特點,正面均鈐有漢文“大清銅幣”字樣,左右邊緣分列“戶部”和干支紀年文字, 後期去掉“戶部”, 僅留干支紀年文字, 上緣列滿文“大清銅幣”, 下緣列紀值文字; 背面為統一蟠龍, 又稱“部頒龍”或“大清龍”, 上緣前期為“光緒年造”、後期為“宣統年造”字樣,下緣為英文“TAI—CIIING—TI—KUO COPPER COIN”, 漢譯為“大清帝國銅幣”。戶部所鑄銅元正面中央無文字,各省所鑄銅元正面中央鑄一陰文單省名,也有個別為陽文以示區別。幣值分為當制錢二十文、十文、五文和二文四種。此階段新疆地區鑄行“宣統元寶”銅元,西藏地區曾鑄行“宣統寶藏”銅元,僅此兩例。雖然清政府處心積慮改革幣制,但未能有效遏制住全國大肆鑄造銅元的勢頭,各省局以利之所在都陽奉陰違。

    宣統二年四月,度支部奏定《幣制則例》廢兩改元,確定國幣單位名稱為“元”,以銀為本位,一元為主幣,重庫平七錢二分。另以五角、二角五分、一角三種銀幣,五分鎳幣及二分、一分、五釐、一釐四種銅幣為輔幣。宣統三年天津度支部造幣總廠開鑄二分、一分五釐、一釐新式銅元外,還鑄有紀值文字分別為二十文、十文、五文、二文、一文新式銅元。其中二十文、十文有紅銅、白銅兩種,五文僅紅銅一種,二文、一文銅元按幣中央有無鑿孔,分為有穿和無穿兩大類。總體來講,製作白銅幣和每一次的銅幣改革都是為了朝廷對於銅幣市場的管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雀梅下山樁幾天發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