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信昶銀藝術品稽核中心
-
2 # 口袋裡的喵
因玉璜為禮器,所以在新石器時期的良渚文化中它是一種象徵禮儀的一種掛飾。在帶有宗教性質的活動中,巫師會在頸部帶上它,以顯示自己的身份。
璜的本意就是半璧形的玉,所以玉璜的形狀為半璧形,其實它更像現在大家看到的彩虹的形狀。上面會刻著一些神秘的圖案,經過慢慢的演變,後來上面會多刻一些龍、虎、蛇、鳳等祥瑞的一些獸類。到了春秋戰國時期,玉璜的樣式和雕刻花紋逐漸變多。
玉璜在新石器時期良渚文化中,玉璜一直是女性的一種象徵,是一種可以體現她社會地位的一種象徵。隨著良渚文化的衰退,當時社會體系的環境變化,玉璜之類的一些玉器逐漸消失。雖然玉璜被當時一些中原地區的複雜社會所繼承,但是當時青銅器禮器已經出現了,玉璜作為禮器的作用慢慢消失,逐漸變成了裝飾的玉器了,所以玉璜的特殊作用和意義已經遠遠不如新石器時代了。
玉璜是發明最早、流行時間最長的一種玉器。它始於新石器時期,沿用於漢朝以後。
什麼是玉璜?
玉璜最早出現在何時?
玉璜最早見於新石器時代中期的仰韶文化、大溪文化、崧澤文化遺址中,形制有扇面形、半環形、橋形、半月形、近半月形、近半圓形、條形等,不一而足,兩頭各鑽二孔,均為素面。
河南臨汝北劉莊仰韶文化遺址出土的玉璜,半環形,素面,兩端各有一穿孔。
重慶巫山人民醫院大溪文化遺址2號墓出土的玉璜,近似橋形,兩端各有一圓形小孔。
浙江嘉興南河浜崧澤文化遺址59號墓出土的玉璜,扁平半月形,兩端各鑽兩孔,孔緣有系掛繩索的磨勒痕跡,出土於墓主人的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