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真理再現人間
-
2 # 1號火鳥
這是視界邊緣的光,到達望遠鏡內,已經很衰弱了。故而模糊不清了。這就是望遠鏡的極限。更換不同的觀察方法,觀察距離可以提高。無論怎樣,都只是宇宙的一個微小犄角旮旯。人類無法看到整個宇宙,不過,這已經可以推測宇宙的大致情形基本如此。
-
3 # 鵬飛
這問題很簡單,因為宇宙空間充滿暗冷電磁物質,當天體磁場在這充滿暗冷電磁物質的空間運動旋轉,其磁場就會與這些暗冷電磁物質在發生相對交切切割作用同時,又受到它們的反切作用而形成相應的歸心電磁壓力,這就是所謂的宇宙背景輻射。其實在這裡我們還可這樣理解,宇宙背景輻射是由於銀河系中心天體磁場的自轉作用,對我們的太陽系磁場產生相對離心交切切割帶動作用同時,又受到銀河系空間充滿暗冷電磁物質的低溫高壓之歸心反切作用,對太陽系磁場空間產生的電磁輻射作用。
-
4 # 量子科學論
宇宙微波背景從哪裡來?
仰望夜空,無論我們用眼睛還是用望遠鏡,在可見光下我們會發現宇宙中充滿了恆星、星系、星團和發光的天體。
但是如果我們使用不同波長的光來觀察宇宙,我們將會獲得一個全新的視野。x射線告訴我們黑洞、中子星和超熱氣體的位置;紫外線告訴我們宇宙中最熱、最年輕的恆星;近紅外線告訴我們溫度較低的恆星,氣體雲的位置;而遠紅外告訴我們熱、冷氣體和塵埃,包括未來恆星的位置。比如說我們用紅外線觀察天空,看到的完全是由區域性星系主導的景象,圖中包括我們的星系,星系中的恆星,以及離我們比較近的星系。下圖:
如果我們從天空地圖中減去區域性光源,就會發現大量的微小點光源,它們顯示了宇宙的結構:星系、星系團和位於銀河系附近的細絲。當你看下面這張圖片時,我們看到的是一張宇宙大尺度結構的地圖。
但是如果我們觀察微波波段呢?我們看到的不是宇宙豐富的結構,而是和星系,黑洞,氣體,塵埃類似的東西,我們看到的是下圖的景象。這是由1989年COBE衛星觀測的早期宇宙微波影象!
微波天空向我們展示了空間各個方向上相同的溫度2.725開爾文,這是大爆炸留下的遺蹟,當時的宇宙年齡只有現在的0.0027% !
從這個角度看,如果把宇宙精確地縮小到一年,那麼現在是12月31日晚上11點59分,微波輻射就是宇宙在1月1日凌晨12點14分的樣子!也就是來自宇宙大爆炸後38萬年的時候,中性原子形成的那一刻,宇宙發出的第一道光,穿越重重障礙,帶著大爆炸早期的資訊,經歷了138億年的旅程來到了我們現在的地球!
上圖是2009年發射的普朗克巡天衛星拍攝的宇宙微波背景的波動圖,或者說是天空不同區域的溫差,精度達到了微開爾文。圖中藍色和紅色區域代表了高溫和低溫,溫度之相差了幾百微開爾文。這種微小的差異是我們誕生的必要條件。
最冷的區域(最藍的區域)實際上向我們展示了138.2億年前的空間區域,那裡的物質比平均水平略微稠密一點,因此,光子在傳播的過程中因為引力的作用會發生紅移,損失的能量更多,而最紅的(最熱的)區域就是物質密度最小的區域。
這就是我們用微波波長觀察宇宙時所看到的:宇宙微波背景(CMB)。
有哪些科學理論證明?微波輻射中包含了哪些科學宇宙微波背景實際上延伸到了遠紅外和無線電光譜中!
2.725 K這個數字對應於CMB的輻射峰值的光子能量。CMB的光子來自於宇宙早期熾熱的等離子濃湯,年輕宇宙中的物質、輻射和其他粒子不斷的碰撞、交換能量並使其升溫。這就產生了一種非常特殊的輻射光譜,稱為黑體光譜。宇宙中的每一個光子都隨著空間的膨脹而冷卻,波長被拉長!
背景輻射在微波中會達到峰值,微波輻射也延伸到了紅外波段,特別是波長超過300微米的紅外波段,一直到無線電波段,所以說你家裡的老式電視機是可以接收到大爆炸的餘暉的!
宇宙微波背景是一個超過10萬光年厚的“表面”!
我們都知道宇宙經歷了一個不透明時期,在這個時期宇宙中的光子會與自由電子和質子,發生十分頻繁的碰撞,光子不能自由的傳播!但是宇宙冷卻到中性原子形成的時候,絕大多數光子就可以自由的翱翔了,會在接下來的138億年裡自由的傳播,直到這些光子被膨脹的宇宙拉長到微波段,然後撞上我們的探測器,我們才發現這就是大爆炸的餘暉。
但是宇宙並不是一下子就會冷卻,原子核和電子也不是一下就能變成中性原子;這個過程需要足夠的時間讓宇宙慢慢的冷卻下來,這個過程就持續了數十萬年,這就是為什麼CMB有時被稱為“最後散射的表面”。
今天在宇宙微波背景中看到的冷熱點與現在宇宙中的所有結構完全無關!
因為最後一個散射面厚度約為117,000光年,這意味著隨著時間的推移,宇宙的物質結構會發生變化!事實上,從現在開始的117,000年後,我們看到的微波輻射冷熱點分佈也會和現在的不同。
而我們在宇宙中看到的大尺度結構是由一個巨大的宇宙網路演化而來的,這個網路由最初的“種子”波動組成,遍佈整個宇宙。我們現在看到的結構與幾十億年前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有關,但是和我們今天看到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無關!
隨著時間的推移CMB只會在細節和分佈上有所不同;無論我們什麼時候看波動的頻譜是不會發生變化的。
宇宙中引力束縛結構的大小有一個下限!
由於早期宇宙中光子的存在,那是的輻射壓力很大,最初的密度較高的區域,不管是大區域還是小區域,都開始試圖在引力的作用下塌縮,但是光子的輻射壓力會將這些結構衝散。這些過程會使大小區域中的波動逐漸減小,使物質分佈更加均勻,但有略微的不完美,也給宇宙留下了物質結構形成的種子,也阻礙了更大尺度和微小尺度上結構的形成!
所以在宇宙的束縛結構中所能存在的最低質量大約是幾十萬太陽質量。
因此球狀星團就成為宇宙中恆星的最小結構,大約10萬顆以上恆星的集合!
-
5 # 星球上的科學
當今關於宇宙的來源,佔據主導的假說是“宇宙大爆炸”學說,大概是說在宇宙誕生的初始,宇宙中所有的物質都是由一個無限密度的奇點而爆發出來的。
在大爆炸的那一刻,大量的物質和能量被釋放出來,然後光就漸漸充滿了整個空間宇宙。然而其他形式的光,比如微波,對研究宇宙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而微波背景輻射被稱為“宇宙中最古老的光”,也被稱為20世紀60年代天文學四大發現之一,是由1964年5月13日美國貝爾實驗室發現的。宇宙從誕生到現在,溫度和密度都已經明顯的降低,大量的光子向各個方向穿行,之後又經過了很長時間,光子的等效輻射溫度降到了微波的波段人類所發現。
宇宙背景輻射是來自宇宙空間中的微波輻射,存在於各個方向,並且不隨著任何公轉或自轉而改變方向。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就是證明大爆炸理論的最有力證據,微波背景輻射是在宇宙大爆炸中產生的電磁輻射,它的發現說明了宇宙之前是一個大量的輻射場,也就是有極高的溫度,極高的壓力的一個場。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是宇宙大爆炸留下的微波,由於宇宙的大爆炸導致了微波被散落在各個地方。其中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可以非常精確地符合溫度在2.726±0.010K 的黑體輻射譜,證實了銀河系還有另外一個相對運動速度。
結語由於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高度各向同性,對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在不同方向上的漲落的的觀測得出,宇宙的年齡是在137±1億年……不過宇宙微波背景輻射表達出的宇宙資訊更重要的是證實了宇宙大爆炸學說。
回覆列表
觀看宇宙最主要的是眼睛。
《從眼睛談新科學之路》
希望此文為科技盡點微薄之力。
現在網上可看到許多武警氣功表演,把一疊磚或石頭或鐵都能打斷,為何以骨肉之脆能打斷硬物,原理在哪?
其實人體奧妙無窮,經過長期修練,體內生出能量叫作功。比如老人骨質酥鬆摔倒易斷,如果他體內骨頭若充滿功的物質使密度越來越大,超過磚石就不易再斷。其韌帶內臟各細胞,若充滿這種能量物質肯定身體好,這就是其科學原理。能量,通常都以光的表現形式。
人眼為何能看見東西?其實當今科學發現眼睛就是個攝像頭,起攝取物體作用,成像在大腦松果體上。人眼的鏡頭得配合可見光比如太陽燈光等,才能看見東西。
現在醫學發現松果體極像一個眼睛,道家稱它為泥丸宮,其實人的靈魂你真正的自己就在這裡。如果松果體這個眼與雙眼都充滿功這種能量物質,會出現什麼作用呢?它就能看到普通人看不見的東西。它配上紅外線紫外線X光宇宙中其他種類光,這個人就出現所謂的特異功能,可隔牆看物透視人體。功力大者能量密度粒子更細膩者,它就能看到其他空間山水生命。
有人說眼見為識,其實你肉眼看到的只是可見光的表現,比如蛾子在紅外線其它光譜中是五顏六色很漂亮的,宇宙中許多星系只能用紅外其他光線才能看見,所以眼見為實是錯誤的。
現在科學量子學雙縫實驗剛剛知道宇宙是有意識的,宇宙是多空間的,所以出現平行宇宙論多維空間論。這就是傳統和尚道士能看到高層空間神的世界的科學原理。研究懂了都不是迷信都是科學。
傳統神學科技認為人體是最先進的機器,所以核心就是修練開發本能,讓人體發達。外部機器越發達人體越倒退,有汽車許多人走路都不行了。有電腦笨的不會算帳了。
當今科技的顯微鏡弱點就在於它只看一個點,它若能像眼睛一樣所有分子原子各種粒子整體的看,就能看到其他空間的情況。我說的這些呀,真正專業科學家會大吃一驚,我等於告訴他一新科技之路。所以神學才是真正高科技而不是迷信唯心。
遠古的史前文明都是我說的神學科技,研究出的飛船突破空間的星際遊行。
任何產品先有理論後有物,如其他空間,你都不知宇宙是多時空的怎麼突破空間啊?你知道了但是你沒眼睛顯微鏡看,你怎麼能讓機器物質符合其他空間結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