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鎂客網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來試想一下:

    當地球不再發生海嘯、地震、颱風、火山噴發,也不再有這些天災帶來的傷亡病痛,經濟損失,處處都是鳥語花香,和風暖陽,我們不用擔驚受怕會成為大自然隨意一次怒火的犧牲品,這樣的地球,難道你不想要嗎?

    假設所有條件都已成熟,我想人類沒有理由不去創造一個這樣的系統,畢竟人類很早就開始嘗試干預天氣了,人工降雨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限制人類的從來都是技術、資源這些因素。

    而自然,從來都不是人們首要思考的因素,地球的生態平衡是否會被打破,操控自然是否會遭到其反噬,沒有人能準確預測接下來的走向,人們更不會為了一個看似虛無縹緲的結果去放棄獲得眼前真實可感的利益。

    縱觀古今中外的無數事例,人們大多數情況下都是走先破壞、再治理的道路,“人定勝天”的這種逆反心理根植於人類本性中,人類當然懼怕大自然的威力,但又總是不安分,想試探它的底線,去挑戰它的權威,在不觸到大自然底線給自己招致災難的前提下,人們總是儘可能地向大自然再多索取那麼一點。

    《全球風暴》中能夠控制氣象的衛星之所以叫“荷蘭男孩”,其實是源於一個民間故事,據說以前荷蘭有個小男孩,路過一座堤壩,看到堤壩上有個小孔,他知道萬一潰壩,海水就會湧進來,造成大災難。於是,小男孩用手指塞入小孔,一動不動,直到大人發現他。這個勇敢而有毅力的小男孩的故事流傳甚廣,大陸出版的《美德書》還把這個故事給收錄了。

    可見,人定勝天這種態度並不意味著人類狂妄自大,以破壞的代價去戰勝自然,而是意味著更加積極地去掌握規律,並且在不傷害大自然的前提下,利用規律對大自然加以改造,這些嘗試都可以算是人類能動適應地球的另一種形式,是我們智慧和勇氣的體現。

    只是,再怎麼改造,都不應該忘記感恩與敬畏大自然。所謂的自然災害只是我們人為的主觀定義,事實上,地震、海嘯、火山噴發都是地球再正常不過的活動,就像我們人類每天呼吸,喝水,打哈欠甚至打噴嚏一樣正常並且無法避免,地球運行了幾十億年,在此期間孕育出了人類的生命,我們應該感謝它,而不是反過頭來埋怨它,想要強制性改造它,只因為它沒有讓我們生活的更舒服,不那麼合我們心意。

    而且如果真的有那麼一個系統,執行也會有很大的阻礙。電影裡,別有動機的人將它當成武器,去引發更為可怕的戰爭,這並不是沒有可能。權力應該關在籠子裡,而控制地球氣象這樣的權力實在是太過龐大,我們目前還無法造出能關住這麼大權力的籠子,或者說,這樣的權力就不應該存在於這個世界上,對地球,對人類本身都是。

    最後,我們不應該只是在天災人禍出現時無謂地悲天憫人,而是應該在大自然一片寧靜時,就自覺地去維護它的這份寧靜不被破壞,無論我們當時改造自然的能力有多大,這樣的原則始終都不應該改變。

    人類和大自然相處過程中的平衡點可能無法被精確的找到,但這並不是我們忽視它的理由,我們完全可以給人類本身的發展設定一個自我約束,這需要我們所有人對大自然都有著感恩與敬畏之心。

  • 2 # 強zrq

    我覺得應該被創造出來。因為可以更好的讓大家體驗在災難面前死裡逃生,讓人們知道環境惡化的嚴重性、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間詞話》中造境與寫境有哪些區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