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此箋

    “有造境,有寫境,此理想與寫實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頗難分別,因大詩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寫之境亦必鄰於理想故也。”

    這是王國維先生在“人間詞話”中對造境與寫境最為明確的闡述。私認為,造景與寫景的主要區別在於浪漫主義創作手法和現實主義創作手法的區別。但要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造境偏重於寫虛,寫境偏重於寫虛。造境,是在“自然之物”的基礎上,作者透過自己的主觀想象與發揮,創造出能引起共鳴的意境、情境或者心境。寫境,是在尊重客觀事物的基礎上,對於自然之物進行客觀描摹,以創出自然的實有之境。

    其次,造境與寫景都是要出於自然而高於自然,不能把兩者完全割裂開來。並不是說造境就是完全的寫虛,寫境就是完全的寫實。主觀的想象也脫離不出自然現實的關照,精神的高度凝練也需要有現實生活的關照。二者都是主客觀結合的產物,只是虛實比例不同。

    最後,作為造境和寫境的主體,詩人既是“寫實家,亦理想家”,而且要有更高的人生層次自由融入與出入於宇宙人生。“入乎其內,故能寫之,出乎其外,故能觀之。入乎其內,故故有生氣;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 2 # 縈旭

    嗯,國維的境界說是詩詞評價的核心標準。出之檻,還有層次之說。可惜,對小說的評價標準缺之,人間詞話遺憾點。我要說的,他的詩詞境界說,也僅是外延的創造。即有我之境,無我之境。至於望盡天涯路,衣帶漸寬,驀然回首,佳境燈火。這是從藝匠的學術境界。不是詩詞之境界。大付雷說讀他的人間詞話需二三百首詩詞墊底。其實也勉強。懂詩詞者,幾十首足夠。因為意境這玩藝需欣賞悟得。不像小說塑造的形象,需想像悟得。會詩詞者,不一定會文章。反之也然。正像演小品者,不一定會演電影。反之也然。詩歌文章成大者,千古唯陶淵明一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DYG選手吵架已不是第1次,19年秋時也曾鬧過“內訌”,主角依舊是易崢,他是否該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