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亦文亦物

    《膽巴碑》是元代書法家趙孟頫存世的代表作之一,它全稱為《大元敕賜龍興寺大絕普慈廣照無上帝師碑》。“膽巴”這奇異的名字實際指的是元代的宗教領袖、一代國師-膽巴國師,此帖是為他而寫。

    這件作品是趙孟頫奉敕書寫於延祐三年(公元1316年)的大楷作品,通篇903字,用筆精純、方圓結合,楷書與行書筆意結合,是他在晚年寫出的“古今絕倫 品屬第一”的書法,一直珍藏於故宮博物院。

    1、楷書四大家

    在中國的書法史上,楷書大家層出不窮。三國時期有鍾繇;晉代有王羲之、王獻之父子;唐代有虞世南、歐陽詢、歐陽通、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可以說,唐代及唐之前是楷書的頂峰時期,名家輩出。他們對楷書的形成和演變、突破都產生了極大地推動。但是,唐代之後,五代、宋代則相對衰落;直至元代,趙孟頫繼承了二王筆法,再一次把楷書推向頂峰。也因此,書法史上的“楷書四大家”就有了:歐(歐陽詢)、顏(顏真卿)、柳(柳公權)、趙(趙孟頫)排序。

    2、書壇領袖趙孟頫

    趙孟頫這個人,實際在歷史上口碑一直很差,但書法倒的確很牛。他是浙江吳興人,本來是北宋的皇室後裔,宋太祖第四子趙德芳的世孫(趙匡胤第十一世孫)。偏偏卻在元代受到重用,有著40年的“貳臣”經歷,官至兵部郎中、榮祿大夫、死後更被追授“魏國公”,諡號“文敏”,世俗之人也因此對他成見頗深。

    “讀書過目成誦,為文操筆立就”,講的就是其早年的天資。南宋滅亡之時,他剛滿二十五歲,此後七年閉門讀書,直至後來以江南“遺逸”品學第一人被舉薦於忽必烈面前。

    事實上,趙孟頫還是一位非常勤奮的書法家,用功刻苦,臨寫書法每日達五百紙,日書一二萬字,行筆如飛,字字端嚴。

    趙孟頫,可以說是不多見的,真正的以書法成就而流傳史冊的大家,是絕對的“以書聞名”者。

    3、書法名篇《膽巴碑》

    趙孟頫一生留下的作品極為豐富,成為當代人研究元代文化的珍貴文物資料,他獨創了“趙體”楷書。大字楷書作品有《膽巴碑》《玄妙觀重修三門記》《湖州妙嚴寺記》等;小字作品有《汲黯傳》《大洞玉經》《楔帖源流》;行書有《閒居賦卷》《赤壁賦》《白石先生蘭亭考跋》《洛神賦》等;《膽巴碑》是趙孟頫63歲的晚年之作,有名家評價:神力老健,如挽強者矯矯然(楊峴語);骨氣遒美,太和之朗無其佻者(李鴻語)

    (膽巴碑高畫質版)

    如今,墨跡紙本藏於故宮博物院,據今700年,毫無殘損,是當代人學習趙體大字楷書的絕佳帖本,謂之趙體“納草於楷”的經典代表作。

  • 2 # 升降沉浮

    膽巴碑的確是趙松雪的巔峰之作!與趙的妙嚴寺碑,三門記,張總管墓誌銘等趙不同時期的代表之作相比,膽巴碑是趙的晚年之作,最能體現趙字風彩和神韻。當然,一般認為晚年的另一傑作_仇鍔碑其造詣g更高,但是此碑由於用筆流暢,更飄逸不適合初學。筆者習趙有一些年頭,對此有較深體會,至今仍然還不敢臨仇鍔碑,就是怕把手寫壞了!下面是一幅臨貼,一幅創作練習,請教正。

  • 3 # 千年蘭亭

    趙孟頫的《膽巴碑》全稱《帝師膽巴碑卷》,是老趙晚年大楷中的代表作,奉元仁宗敕命撰 文並書碑、篆額。

    趙孟頫晚年書碑甚多,亦最顯自家風範。膽巴(1230年一1303年)是元代藏族高僧,世宗時被封為國師,仁宗皇慶間追號“大覺普慈廣照無上膽巴帝師”。

    此碑自署書於延佑三年丙辰(1316,63歲),紙本,凡131行,計923字, 33.6cmx166m,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趙孟頫書《膽巴碑》正值學富筆強之時,通篇用筆精純, 多二王法;結字雄健深沉,取李邕法。

    全篇結構上端莊舒展,氣勢上開張大度,筆畫間靈動飄逸,風韻上遒媚之至。其行筆提按幅度不大,平順流暢,豐潤婉通。點畫精到沉著,雖無大起大落,但頗具神明變化。

    字形扁方,撇捺開張,結構勻稱,疏密有度,於規整莊嚴中時見瀟灑天真的 韻致。體勢方正穩健,渾厚圓活,骨力內藏,老勁凝重而又神采煥發,筆筆遒麗,字字挺拔,神完氣足,無一懈筆。

    其起筆、收筆、點畫、轉折、牽搭,以及字的向背、爭讓、頂戴、承託、主次、呼應等,無不意在筆先,筆到法隨,法度謹嚴。

    如長橫寫得並不平直而有微妙的起伏變化,使其剛健挺拔中多了些婀娜靈秀,有婆娑起舞的動感。捺畫一波三折,重按精收,稜角分明,含蓄內蘊,有鉄宕起伏之勢而又舒展自然。

    《膽巴碑》筆法精熟,最能體現老趙大楷略帶行書筆意的特點。

  • 4 # 子衿書法

    膽巴碑為趙孟頫六十三歲時所作。他存世作品眾多,而此作有“古勁絕倫,品屬第一”之譽。我們就來看看此作的一些技術特點有些什麼。該書通篇一氣呵成,點畫精純。無一懈怠之筆。整體以楷法為基調,偶間行書血脈貫穿始終,字形舒張,沉著痛快醇和典雅。表現出趙孟頫書法特有的靈動神韻。

    我們在觀看古碑帖,特別是楷書作品,往往會覺得碑上的字要比墨跡的更工整,更具有楷書的特徵。其實這是一種完全的誤解。碑中的字,是經過匠人的二次雕鑿而成,對原書作,也僅限於儲存其形質而已。細緻的地方,完全被刻刀所破壞。根本不能表現出來,現在的初學者,一開始接觸的字帖,基本上是碑刻版的影印字帖,很少有人會從墨跡入手。這樣就形成了先入為主的審美觀念。總以為楷書就是應該是碑刻中的那個樣。反而對墨跡的自然靈動產生了不工整的感覺。才有了趙書無工楷的論斷。我們再來看看他的碑牌膽巴碑,工還是不工?上石後的膽巴碑怎麼樣?是不是工整的不要不要的!

    膽巴碑作為趙孟頫楷書的代表作,是不用懷疑的。至今是不是他的最高水平,則不可一概而論。畢竟他的作品很多,而且精品無數。每一件都足以為法。沒必要定出一二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叫聯合作戰?聯合作戰有那些特點?適應什麼樣的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