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展翔的天馬
-
2 # 來看世界呀
石炭紀地球大氣氧含量達到了35%,氧氣含量高說明植物茂盛,對動物來說就有足夠的食物,環境有比較適宜生長,加上生存競爭等因素,使得昆蟲的體型也不斷增加。
自然界的能量流動是從植物開始的,植物固定大氣中的氮和碳,從Sunny採集能量,合成有機物,成為自然界第一層能量級,氧氣多說明植食性動物的食物充足,食物充足帶來的是可供養的某種生物數量的龐大,而進化是以種群為單位的,種群大就會產生更多的變異,在生存競爭中,體型大的生物佔有一定的優勢。另一方面,昆蟲和脊椎動物的呼吸系統不一樣,它們是用位於腹部氣門氣管的開閉式呼吸,空氣中氧濃度越高越有利於它們的呼吸,支援更大的體型。
在生存競爭和環境的不斷變化中,昆蟲的體型逐漸增加。但對於昆蟲來說,體型大既是優勢也是劣勢,體型大固然可以躲避一些小型動物的襲擊,對於同時代的恐龍等生物來說,它們也不過是開胃點心,並且像蜻蜓那樣翅膀結構,支撐龐大身軀的飛行是不利的。在距今1.5億年的白堊紀也有過大氣氧含量突然增加的狀況,但是昆蟲的體型卻縮小,那時候已經出現了一些會飛的大型脊椎動物,加上後來鳥類的出現,昆蟲的天敵多了,體型大了太扎眼,生存競爭又使它們的體型下降。
生物的體型是多重因素作用的結果,最基本的就是基因突變,現有相關基因體型才能增大,但環境因素、生存競爭又可能使生物的體型成為不利於生存的因素,多種因素作用下,生物體型不斷變化。
-
3 # 貓先生內涵科普
石碳紀為什麼出現大型的昆蟲?貓先生先給答案吧,是當時大氣的成分中含氧量造成的。
石碳紀的大氣成分和現代的大氣成分有很大的不同,根據地質分析,其含氧量比現代的21%要高得多!一般認為達到了26%,有的分析甚至提出了30%的推測。如此高的含氧量,對於昆蟲這種身體外骨骼構造的生物而言,可以大大提升本身的代謝率,也就是有了更大的體型可能的成長空間。
其次,當時古大陸仍未發生分離,按照地理環境而言,澳洲和美洲大陸都沒有從亞洲大陸分離,是一塊比現代大得多的完整大陸。按照孤單效應,生物也可以更大的體型生長。
但隨著氣候以及大氣成分的改變,和陸上植物逐步被被子植物更替。昆蟲自身代謝率的限制,重新使得小體型的生物更容易適應和生存下來。也就逐步演化為現代昆蟲的體型了。
一句話,進化就是一個搭積木的過程,而不是一場焰火表演。可能性最終形成現代最合理的選擇。
我是貓先生,感謝閱讀。
-
4 # 哀衰
氧氣是維持地球生命生存的重要氣體,沒有氧氣,動植物都無法生存。那麼地球的氧氣又從何而來呢?
地球上氧氣的產生有三種,一:植物光合作用產生氧氣。二:透過化學實驗獲取氧氣 三:把其它的氣體透過光的分解產生其它的氣體。
-
5 # 科普科學
古代都有著都極其“健壯”的身材,其中最大的,便是巨型食草龍,它的體重能夠達到70多噸,即便是現今大象,也只不過是它的七分之一。 昆蟲界也毫不例外,甚至差距更大,古生代的很多昆蟲的體型都是現在的數十倍以上。
為什麼那是候的生物都那麼龐大呢?氧氣:
主要原因還是古生代的空氣中氧氣含量高,據測算當時的氧氣在空氣中的含量高達30%之多,如此高氧的環境給動物和機體們提供了巨大的能量,在這高濃度的生長加速器環境下植物更加茂盛。
食草動物不愁吃喝,吃的好長的壯,繼而當時的食肉動物更不愁為了一日三餐而奔波勞命,當然最主要的還是空氣中氧氣的濃度造就了當時生物的身形。為什麼那時氧氣濃度高:
主要是因為當時海洋裡有豐富的藍藻,這些藍藻能夠透過光合作用為地球提供充足的氧氣,同時藍藻也能夠作為最低端的食物鏈,供養上層的生物。
就像現在孩子為啥長的高?那當然吃得好啦!吃嘛嘛香,身體倍棒!
-
6 # 壹點科譜
石炭紀,地球古生代的第5個紀,根據研究石炭紀從距今約3.55億年前開始至2.95億年前結束,前後經歷了大約6500萬年。煤的誕生主要就是石炭紀的功勞。
石炭紀當時由於地質運動非常活躍,導致陸地面積不斷增加,加上氣候溫暖溼潤,使得大規模的森林成爆發式增長,也使陸生物種得到了空前發展的機會。
石炭紀也被我們成為“巨蟲時代”。為何這樣說呢?根據出土的化石表明,當時的一些動物和昆蟲可都是非常巨大的,有些直接可以驚掉下巴!來看看下面幾種:
巨脈蜻蜓,這種蜻蜓根據化石表明,翼展可達接近一米,當時在爬行類還沒崛起時,可謂是叢林中的空中霸主!我們現在的蜻蜓有多大,最大也不過10多釐米!
巨型馬陸,馬陸也是大家比較數字的東西,它還有個名字叫做千足蟲。現在看來這東西根本不起眼,但是那個時候,說它可以吃人都不為過。體長可以達到3米,異常高大,是地球有史以來最大的節肢動物!
還有許多比如巨型獨角仙,巨型蟑螂,巨型螳螂……上面只不過的有點突出的個例。那麼當時為何會有如此大的昆蟲和動物呢?這其實也和當時的氣候環境有關係。
當時由於植被異常豐富,這為許多動物提供了非常充足的食物,再加上氧氣含量非常高,為大型動物的誕生創造了有力的條件!我們知道如今人類的身高也隨著營養的跟上整體水平越來越高。當時的動物其實也是如此,隨著食物的生存條件的優厚,遺傳作用下體型也就越來越大,最終達到頂峰。
隨後由於地球環境聚變,大型動物由於氧氣含量和食物的不足,紛紛走向滅亡,體型小的吃得少,對大氣氧氣也不是那麼挑剔,最終得以倖存!
-
7 # 軍機處留級大學士
在45億年的時間裡,地球經歷了一些相當重大的變化,3.6億年前是昆蟲綱動物統治地球的時代。人類時代是在地球被昆蟲覆蓋整整3.6億年後才到來的,那個時代天空遍佈一種翼展0.6米的捕食性蜻蜓。與此同時,“龍蠍”,一種滑板大小的蠍子,在這些巨大的蜻蜓下面快速奔跑,伴隨著2.5米長的原始蜈蚣。地球上這個可怕的時代被稱為石炭紀。
在石炭紀,地球上發展了許多新的昆蟲科,許多昆蟲種類增長到難以置信的規模。幸運的是,今天2.5米長的蜈蚣明顯消失了。科學家們仍然在爭論這些動物為什麼會存在以及它們為什麼會消失,但是有幾個可能的因素值得一提。
與石炭紀相比,今天的蟲子很小,這可能是由於昆蟲的呼吸方式,以及環境無法大規模支撐。
昆蟲呼吸依賴於一系列遍佈全身的導管。大多數昆蟲甚至不“呼吸”,確切地說,而是讓氧氣被動地擴散到它們的呼吸系統。當昆蟲變得太大時,這些氣管不能收集足夠的氧氣支撐它們的身體。
然而,大約3億年前,地球充滿了氧氣。今天的大氣是21%的氧氣,而石炭紀的大氣是35%的氧氣。有了這種氧氣過剩的環境,昆蟲的呼吸系統可以支撐比現在昆蟲更大的體型。一般來說,變大是一件好事:大型動物更容易在戰鬥中獲勝,可以在資源匱乏時儲存更多能量,並更有效地儲存熱量。
對於昆蟲來說,要做到這一點,空氣中需要有更多的氧氣。然而,足夠的氧氣並沒有突然出現,大氣層的這種變化可以歸因於地球上第一批樹木的到來。
在石炭紀之前,樹木不存在。在此期間,第一批可以被正確識別為樹木的東西出現了。這些樹不同於我們今天所知的樹——它們更像根淺的大型蕨類植物,這使它們容易倒下。在此期間,它們生長在覆蓋地球大部分的沼澤中。
然而,古樹和現代樹木確實有一個共同的重要特徵。它們都是由纖維素和木質素複合物——木材構成的。木材也恰好是碳的絕佳儲存地。隨著這些樹越長越高來爭奪Sunny,它們從大氣中吸收了越來越多的碳,並將其轉化為氧氣,從根本上改變了大氣的組成。
當然,今天也發生了同樣的活動。但是現代樹木分解並釋放碳回到環境中。在石炭紀,這並沒有發生。木材是地球上的一種新材料:能夠消化它的真菌和微生物還不存在。當這些樹倒下死去時,它們留在原地。樹幹慢慢堆積在沼澤地上,儲存了大氣中的大量碳,這就是這段時間(石炭紀)的名稱來源。事實上,隨著枯樹層層堆疊,它們逐漸被壓縮成巨大的煤層,這是人類今天使用的大部分煤的來源。
所有這些描繪了一幅非常超現實的古代地球畫面。那將是一個潮溼、沼澤的地方,覆蓋著無盡的樹林和巨大的蕨類植物,爬滿了人類手臂大小或更大的昆蟲。
今天,如果昆蟲有手指的長度,人類可能會認為它“大”。大約1.5億年前,蟲子突然開始縮小。這也恰好與第一批鳥類的出現相吻合,它們的首選獵物是無處不在、行動緩慢且富含蛋白質的蟲子。在飛行掠食者的攻擊下,體型變大不再是優勢,昆蟲的體型也變小了,只不過是變得太大而不是龐大了。
到大約2.6億年前,真菌和微生物進化來消化木頭。尚未轉化成煤的樹木很快被消化,它們的碳被釋放到大氣中。這平衡了空氣中碳氧的比例。沒有有利的大氣條件和捕食的壓力,昆蟲再也無法維持它們龐大的體型,並逐漸縮小到我們熟悉和更易於捕捉的體型。
今天,工業化下地球的大氣正經歷著與石炭紀相反的變化,空氣中二氧化碳的數量正在增加。直覺上,這似乎意味著昆蟲越來越少。然而,人類不知道這對昆蟲數量會有什麼確切的影響。一些研究表明,這甚至可能是間接的增加某些昆蟲的數量。最終,令人毛骨悚然的大蟲子還會回來嗎?
-
8 # 鍾銘聊科學
石炭紀時期出現過非常多的巨型昆蟲,除了巨脈蜻蜓外,還有千足蟲和巨大的蠍子,因此石炭紀又被稱為“巨蟲時代”。
其中一種名為“巨脈蜻蜓”的昆蟲,體型不僅達到了0.95米,還成為了當時的天空霸主,要知道在現在,蜻蜓別說成為天空霸主了,就連體型都縮小了很多。
那麼,為什麼石炭紀會出現近1米的巨型蜻蜓呢?(這裡補充一下,出現巨型蜻蜓的原因和出現巨型蜈蚣的原因是類似的,因此,這裡就以“蜻蜓”為主角來講述。)
獨特的環境之所以會出現巨蟲時代,其實和生活的環境離不開關係。
而海洋的生物基本上都是用腮呼吸的,因此這些海洋生物演化成昆蟲後,並沒有使用肺呼吸因為它們並沒有肺,所以是透過骨骼,形成一個個微小的氣管,透過氣管把氧氣注入其中。
現在的蜻蜓依然使用氣管呼吸。
在石炭紀時期,由於植物眾多,因此空氣中的氧含量達到了歷史以來最高峰35%,而我們現在生活的地球,氧氣含量只有21%。
在這種呼吸的幫助下,以及空氣中豐富的氧含量,讓這些生物有條件朝著體型更大的方向發展。
躲避天敵和捕食之所以沒有說氧氣和蜻蜓的呼吸器官,是巨脈蜻蜓體型巨大的原因,是因為演化是沒有目的的,雖然這樣的條件可以使他們的體型更大,但生物也不一定會朝著這個方向發展。
但是環境是會淘汰一批不適應環境的演化方向,這個環境很大程度時捕食與被捕食的關係。
巨脈蜻蜓是石炭紀時期的天空霸主,以小型昆蟲以及微型兩棲動物為食,處於當時的食物鏈頂端,地位類似於現在的老鷹。
但是,自從生命誕生的那一刻起,生命就遵循著“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的規律,但是生存是生物的本能,為了讓自己的生命延續下去,每個生物都演化出了自身的應對策略。
有些生物努力讓自己變得有毒,避免天敵打自己主意。有些生物透過和種群一起生活,避免落單時被天敵吃掉。而有些生物,則是透過讓自己變得更大,從而避免別的生物吃掉。而且,變得更大還能方便自己捕食,讓自己的生命延續下來。生命的演化不會遵循著一個方向,每個生物在生存競爭時都有自己的應對策略,而巨脈蜻蜓則是透過讓自己變得更大,從而稱為石炭紀的天空霸主。
(這裡補充一點,只是為了方便理解如此闡述,實際上,生物並不能自發地選擇自己的演化方向,而是自然選擇的,一般演化過程中會出現很多突變型,只有那些利於活下來的會被選擇。)
此處科普一下:巨脈蜻蜓的祖先肯定不能控制自己的後代變大,是那些在演化時沒有變大的巨脈蜻蜓無法捕食獵物,以及被別的昆蟲所吃,也就是說那些體型沒有變大的巨脈蜻蜓是被自然淘汰掉了。
久而久之體型變大的巨脈蜻蜓適應了環境,被保留了下來,因此巨脈蜻蜓後來才演化成體型巨大的樣子。
食物眾多一個完整的食物鏈,應該包含:分解者,生產者,消費者。
在石炭紀時期,森林密佈,食草昆蟲眾多,也就是生產者眾多。而此時的地球上還沒有演化出更高階的消費者。
比如:此時的爬行動物體型過小,且是昆蟲的食物。也就是說巨脈蜻蜓不僅食物眾多,而且沒有天敵。
這樣的環境簡直是蟲族的樂園,因此,蟲族在這個時期崛起了。
假如我們能夠穿越時空,捕獲幾隻巨脈蜻蜓帶回現在放生,不考慮環境是否能存活,僅僅是天敵這一項,就足以使巨脈蜻蜓滅絕。
也就是說,巨脈蜻蜓之所以能夠統治石炭紀時期的天空,是因為更高階的消費者還沒有出現。從側面也說明:時勢造英雄。
總結1:石炭紀時期的氧氣含量較高,達到了歷史巔峰35%,而且巨脈蜻蜓是依靠外殼上的氣管呼吸,因此這樣的條件適宜巨脈蜻蜓生存。
2:為了躲避天敵和更好的捕食,不同種類的生命演化出了不同的應對環境的方法,而巨脈蜻蜓種群是透過變大來躲避天敵,和捕食獵物。
3:在石炭紀時期,更高階的食肉動物還沒出現,因此巨脈蜻蜓的天敵還沒有出現,而且當時地球上巨脈蜻蜓的食物眾多,因此巨脈蜻蜓在石炭紀時期,不僅成功的生存了下來,還成為了石炭紀時期的天空霸主。
-
9 # 江氏小盜龍
石炭紀被稱為巨蟲時代,因為當時出現了許多巨大的蟲子。
巨型蜻蜓學名巨脈蜻蜓(Meganeura monyi),翼展可達70釐米,和今天孩子們玩得滑翔機模型差不多大。巨脈蜻蜓可是飛行的食肉動物,它不但會捕食其他蟲子,而且能夠捕食
巨型蜈蚣學名節胸(Arthropleura),體長近3米,其背上覆蓋著一片片的盔甲,盔甲下面有好多好多的腿。節胸曾經被認為是像蜈蚣一樣恐怖的食肉動物,但是最近的研究卻傾向於它是一種以植物為主食的動物。
石炭紀的地球上不僅有巨脈蜻蜓和節胸這樣的大傢伙,當時的蠍子、蜘蛛同樣比今天的同類大得多,那麼為什麼那個時候包括昆蟲在內的節肢動物長得那麼大呢?原因就在於大氣中豐富的含氧量。
石炭紀屬於典型的富氧時代,當時空氣的含氧量達到了35%!比今天21%的含氧量高得多。較高的含氧量會對以肺呼吸的脊椎動物(爬行類、鳥類和哺乳類)帶來氧中毒等損害,但是對於節肢動物就完全不一樣啦。節肢動物的呼吸方式與脊椎動物不同,是靠身體表面的氣管直接呼吸,所以體積越大,需要的要求就會成倍增加,這也是為什麼今天的昆蟲往往長不大的原因。
正是得益於石炭紀大氣中豐富的含氧量,昆蟲在內的節肢動物才能獲得巨大的體型,石炭紀因此也被成為“巨蟲時代”。 -
10 # 獵奇動物社
石炭紀被稱為“巨蟲時代”,是生物史上昆蟲體型最大的一個時期。其實,在生物的進化史上,早在奧陶紀就有了體型比較大的生物,比如身長3.6米的板足鱟(hou)以及身長6米的直殼鸚鵡螺等等,包括石炭紀以後的侏羅紀的恐龍以及白堊紀之後的大型哺乳動物,比如劍齒虎、擬獅等等。所以說,在生物的進化史上,幾乎每個時期都有大型的生物。那麼,為什麼在石炭紀會出現大型的昆蟲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奧陶紀的大型節肢動物-板足鱟)
石炭紀石炭紀是古生代的第五個紀,大約開始於距今3.5億年到2.9億年前,總持續時間約為六千萬年左右。關於紀的劃分,實際上是根據不同時期的地質特點來決定的,比如白堊紀就是因為地質中有大量的白堊黏土而得名,而石炭紀則是因為地質中有大量的煤炭而得名。
石炭紀是陸地生物空前發展的時期,頻繁的地殼運動使得陸地面積逐漸增大,溫暖溼潤的環境使得陸地上的植被格外的茂盛,這兩個條件使得陸地生物具備了發展的首要因素。
從已發現的石炭紀時期的地質層中,科學家們發現了大量的蕨類植物化石,由此推斷,整個石炭紀除了是陸地生物空前發展的時期外,也是蕨類植物最繁榮的時期。
巨蟲時代石炭紀被稱為“巨蟲時代”。大量的陸地和植被為昆蟲的發展提供了先決條件,有了大量的植物就證明這些昆蟲有足夠的食物。而且由於石炭紀蕨類植物茂盛,而且幾乎覆蓋了整個陸地,所以在光合作用下,這些蕨類植物釋放了吸收了二氧化碳釋放了大量的氧氣。根據科學家的推斷,石炭紀可能是從地球誕生以來氧氣含量最多的一個紀,尤其是石炭紀的後期。
這兩個條件,使得昆蟲的體型開始變大,出現了地球生物發展史上體型最大的蜻蜓、蜘蛛等昆蟲。根據已發現的化石看,白堊紀的巨型蜻蜓的翼展在1米左右,體長也在1米左右,巨型蜘蛛的體長在20公分以上,甚至還出現了3米長的巨型馬陸。
那麼,為什麼石炭紀的昆蟲體型都比較大呢?石炭紀昆蟲體型龐大的兩個原因。
01 環境優勢
上面我們說過,石炭紀陸地上被大量的蕨類植物覆蓋,在光合作用下,氧氣含量達到了歷史最高。而氧氣含量高,呼吸系統處理空氣的能力就越小,所以這些昆蟲屬於更大的呼吸器官來適應高濃度的氧氣含量。呼吸器官的增大促進了身體的變大,這是相輔相成的。
再加上,當時氣候溫暖、溼潤,極有利於昆蟲的生長。所以,石炭紀的昆蟲體型比任何一個時期的昆蟲體型都要大。
02 氣壓關係
根據科學家的分析,石炭紀的氣壓比現在的氣壓要高很多,而氣壓升高就意味著有大量的空氣湧入昆蟲的體內,因此為了適應氣壓,昆蟲的體型越來越大,最終達到一個與當時氣壓平衡的形態。
總結每個時期的生物都有其特點,而這些特點恰恰就是為了更好的適應當時的環境。白堊紀高濃度的氧氣含量以及高氣壓下,昆蟲為了更好的生存,逐漸增大的內部器官使整個身體慢慢變大,最終形成了“巨蟲時代”。
-
11 # 軍機處留級生
石炭紀地球:3.589億到2.989億年前
這張照片展示了石炭紀沼澤森林中一些最著名的生物,如巨型蜻蜓和各種早期兩棲動物和其他四足動物。
在幾億年的時間裡,陸地生態系統主要侷限於海洋,到石炭紀開始時,陸地生態系統已經建立。原始森林迅速向內陸蔓延,透過光合作用向空氣中輸送氧氣。
儘管在石炭紀之前的泥盆紀末期,海洋生物大量滅絕,但陸地生態系統正在蓬勃發展。第一批兩棲動物由魚類進化而來,昆蟲由節肢動物進化而來,第一批原始樹木構成了陸地生物群落的基礎。慢慢地但肯定地,我們的世界開始類似於我們今天所熟悉的東西。然而,隨著石炭紀的到來,進化即將失控。
石炭紀是一個由它的極端所定義的時期。它見證了有史以來最高的氧氣水平,最大的昆蟲和蜘蛛,以及前所未有的氣候變化。這是一個以其難以置信的不穩定性而聞名的時代,在這個時代,幾乎所有的生物都在爭奪鬱鬱蔥蔥的雨林世界的主導權。由於巨大的生物量,我們今天依賴的大部分煤都是在這個時期形成的。其實這個名字本身就是‘含煤’的意思。
光合作用導致超大型昆蟲
自從大充氧事件在23億年前發生,氧氣對地球上生命的進化有如此深遠的影響,就像在石炭紀一樣。隨著前所未有的土地綠化,氧氣水平迅速上升,在此期間最高可達35%。今天,人類可能難以適應如此富氧的大氣,因為我們習慣於呼吸僅含21%氧氣的大氣。然而,正是這一歷史新高允許節肢動物進化到可怕的程度。相比之下,我們今天習慣的相對較低的氧氣水平,由於節肢動物呼吸系統的工作方式,對它們的最大體型設定了一個下限。
第一個可怕的石炭紀生物是肺蠍,一種長到28英寸(70釐米)的蠍子。這種野獸可能是它生活的維塞安時代最大的陸地食肉動物之一,可能捕食小型四足動物。與它同時代的是同樣畸形的大型節肢動物,有史以來最大的陸地無脊椎動物。
雖然最早的飛蟲可能是在泥盆紀進化而來的,但直到晚石炭世它們才真正起飛,而且它們確實是以一種風格起飛的:巨型蜻蜓是一種史前蜻蜓,翼展26英寸(65釐米),是有史以來最大的飛蟲之一。
隨著氧氣水平失控,當時的恐怖不僅僅是巨型蟲子。森林火災也很普遍,因為如此高的氧氣含量會讓潮溼的生物質很容易著火。換句話說,地球上的一切都更加易燃,由於森林火災的普遍存在,天空可能會有一點點紅色。
腐朽的森林是未來的能源
這張圖展示了沼澤森林坍塌後幾百萬年煤炭是如何形成的。
晚石炭世是一個特別動盪的時期,在此期間全球波動很大。在這一時期的後半期,氣溫和海平面急劇下降,二氧化碳水平有史以來第一次下降到工業革命前的水平。從大約3.2億年前的大冰川開始,氣候在寒冷和乾旱以及炎熱和潮溼之間波動,導致了一路上多次小的滅絕事件。
到目前為止,這些滅絕事件中最重要的是石炭紀雨林崩潰,發生在大約3.05億年前,接近該時期的尾聲。橫跨新形成的泛古大陸熱帶沼澤地的大片煤林遭受了嚴重的損失。
儘管這一事件發生在數億年前,但直到今天,它對人類仍然極其重要。這種巨大的煤森林生物量的崩潰導致了一層緻密的泥炭層的形成,最終在數百萬年後變成了煤。一個發人深省的想法是,我們今天依賴的大部分能源都是由於這次滅絕事件。我們實際上是在利用難以置信的古代森林遺蹟和生活在其中的無數生物來推動我們的文明。
-
12 # 大聰明BigClever
石炭紀號稱“巨蟲時代”,氧含量升高是造成這一現象的核心原因。
所謂石炭紀,太高處於28400萬—36000萬年之前,前後大約延續了6500萬年左右的時間。前接泥盆紀,後續二疊紀。
石炭紀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陸地面積不斷增加,氣候非常的溫暖,空氣非常的溼潤。由於植物的大規劃演化發展,驚人的蕨類森林直接導致了地球含氧量的持續提升,因此陸地生物也得到了史無前例的發展,也正是由於含氧量及氣候環境的改變,也直接導致了各種大型昆蟲的誕生。
石炭紀時期的地球含氧量很可能達到了35%左右的水平,是要明顯高於目前地球21%左右的水平的,當然氧含量也不能無限的高,一旦再高,生物可能就會出現氧中毒的情況。
石炭紀的各類代表性巨型生物。巨型蜘蛛:大小比人的頭部還要大,擁有自己的洞穴,透過蛛絲探索外界及捕獵其它生物。
巨型馬陸:長度達到了驚人的3米之多,身體外部有著厚厚的盔甲保護,是地球歷史上最大的節肢類動物。
巨型蜻蜓:石炭紀的蜻蜓與今天的蜻蜓是有著巨大的差異的,那個時期的蜻蜓翼展超過1米多,比現在的很多大型鳥類都要大。
總結:歸根結底,石炭紀之所以有大量的巨型昆蟲,主要得益於氧含量的升高,另外植被的茂盛也為這些昆蟲提供了很好的庇護所及食物來源。因此在地球歷史上只有這個時期的昆蟲體積非常巨大,後期伴隨著地球整體氣候及氧含量的變化,各類昆蟲也開始逐步向小型化演化了。
回覆列表
這些巨型的昆蟲是的確存在過的,在阿根廷,人們也發現了這種昆蟲的化石,所以有它們的存在,肯定是沒有疑問的。
古生代的石炭紀是在距今3.6億至3億年前,所以它們的存在要比恐龍稱霸的時代,大約在距今2.3億至6,500萬年前,還要早很多。
為什麼會出現這些巨蟲?其實在幾億年前,這個地球上空氣中的含氧量還是比較高的,一般可以達到45%,現在的氧氣含量只有21%,這個差別還是挺大的。
就是因為當時地球上的含氧量比較高,才會使地球上的物種非常豐富。其實在當時的環境下,植物的種類也是非常豐富的,畢竟植物也是需要進行呼吸,有更多的氧氣,它們才可以生活得更好。
所以當時的陸地上,植被的覆蓋率也是非常高的,這樣就可以為這些昆蟲提供非常充足的食物,地球上可以進化出這種巨型的昆蟲也是有可能的。
一般大型的動物,只要它們可以運動起來,對於氧氣的消耗量也是非常大的,正是因為當時地球上的空氣含氧量非常高,才可以滿足這些進行昆蟲的需求,而現在的含氧量變得如此低了,也就無法提供足夠的供氧量了。
巨型昆蟲為什麼會消失?其實現在我們都知道昆蟲是處在食物鏈比較低端的位置,所以當時的巨型昆蟲也是處在食物鏈較低端的位置,但它們之所以可以存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就是因為處在食物鏈更高的位置,還沒有出現可以將它們吃掉的動物,才有它們較為輝煌的時代。
但隨著巨型爬行動物的出現,它們是可以向這些巨型昆蟲發出挑戰的,而它們又會吃了這些巨型昆蟲,就會逐漸的取代巨型昆蟲的位置,成為地球上新的主人。
這也逐漸地成為了恐龍稱霸的時代,畢竟恐龍的體型有的甚至可以達到十幾米,一般的也有好幾米,它們的體型是比這些巨型昆蟲更大的,自然就有能力消滅巨蟲。
巨型動物的消失巨型的動物並沒有完全地消失,但在陸地上的巨型動物基本上大部分都已經滅絕了,科學家推測,那是由於大約6,500萬年前的小行星撞地球造成的。
這樣也可能會造成大量的植物死亡,因為這些植物才是維持氧氣含量的重要成員,在地面上的植被大部分都消失之後,空氣中的氧氣含量也會急劇減少,這樣也就無法再支援太大體型的動物出現了(純屬推測)。
綜上所述,這些巨型生物的出現,最關鍵之處就在於空氣中的氧氣含量,當這個含氧量非常高的時候,就可以支援這些巨型生物的活動,地球上也會進化出這樣的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