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太史閒話

    提到中國歷史上專有的特定稱謂“朕”,大家都會異口同聲地說:“那不是古代帝王的‘專利’嗎?”是的,“朕”確實是古代皇帝專有的第一人稱代詞。

    “朕”我也能用

    不過,在中國歷史的長河中,平民百姓也有過一段自稱“朕”的歷史階段,也即說,中國古代的老百姓也曾揚眉吐氣地自稱“朕”!

    中國古代的皇帝專權專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皇帝說一是一,說二是二,號令天下,莫有不從。“朕”,便是他們自己規定的“專利自稱”。

    “朕”字初意

    其實,“朕”,最初的字義指自己(自身),是第一人稱代詞,中國最早的解釋詞義的專著《爾雅》對“朕”的解釋是:“朕,身也”。《說文》中則解釋為:“朕,我也”。《詩·大雅·韓奕》中有“無廢朕命”,《楚辭·》中有“朕皇考曰伯庸”的記述,都是第一人稱代詞。蔡邕在《獨斷》中則闡述得更為直接:“古者尊卑共稱朕。”因此,“朕”最初就是第一人稱“我”、“我的”代稱,不論尊卑,人人都可自稱“朕”。

    “朕”成專用

    “朕”的分水嶺出現在。先秦時,諸侯國君主一般自稱“孤”、“不穀”、“寡人”。隨著秦朝建立,秦王嬴政首創尊號,規定“朕”專作皇帝自稱:“天子自稱曰朕”。自此,“朕”便由大眾普遍使用的自我代稱而變成了皇家的專用代稱,染上了“唯我獨尊”的色彩,平民百姓誰再敢自稱“朕”,那便要獲罪殺頭了,普天之下只有皇帝一人可以使用“朕”這一稱謂。這個稱謂從此一直流傳至中國帝制終結。

  • 2 # grmle248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丞相李斯建議“朕”為皇帝專有的第一人稱代詞。取“天下皆朕、皇權獨尊”之義。嚴格來說,除非僭越或者中國處於分裂時期,否則東亞漢文化圈只有一個皇帝——中國天子,只有一人能自稱“朕”。不過朕是比較書面化的自稱,往往僅出現在詔書等官方文書上。在日常生活中皇帝常稱"我"、“吾”、“孤”等。此外東亞漢字文化圈中日本因為多數時間不是附屬國,且自稱天皇,所以自稱“朕”。北韓半島歷代國王只能稱“寡人”或者“孤”,不能自稱“朕”。1897年北韓王國“升級”為大韓帝國,1910年滅亡前僅僅兩代國君稱“朕”。越南國王對內稱“大越皇帝”,對中國稱“安南國王”,對內時自稱“朕”。擴充套件資料朕在先秦時期是第一人稱所有格,即“我的”的意思,例如屈原離騷:“回朕車以復路兮”,秦朝以後專作皇帝自稱,商、周天子卻多自稱予一人。根據漢許慎說文解字,朕小篆“月”字旁原作“舟”字旁,指木造船的兩塊木板間隙。以其極為細小譬喻寡德以自謙,類似寡人之義。在先秦時,諸侯國君主一般自稱“孤”、“不穀”、“寡人”,隨著秦朝建立,秦王政創立皇帝尊號,規定“朕”專作皇帝自稱。這個稱謂從此一直流傳至辛亥革命中國帝制終結。

  • 3 # 戒榮耀的歷史官

    “朕”這個詞是有它的演變歷史的。  

    先秦時代,“朕”這個詞就用來作為第一人稱代詞,不分尊卑貴賤,每一個人都可以自稱“朕”,就和今天我們自稱“我”一樣。  

    那個時代,諸侯國的國君們自稱什麼呢?  

    主要有以下稱呼:孤、寡人、不穀。  

    老子《道德經》裡有這樣的說法:“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是以侯王自謂孤、寡、不穀。” 這不但把當時那個年代諸侯國國君的自稱寫了出來,而且還說明了原因:國君是“孤,寡”,因為他高高在上,比所有賤民都要高貴,當然是孤獨懸在權力最高峰了。  

    等到秦始皇嬴政建立了第一個大一統王國:秦朝,他也必須用一個特別的稱呼來表明自己獨一無二。  

    首先,肯定不能重複以前諸侯國國君的那幾個稱呼;  

    其次,這個稱呼也不能太陌生,畢竟,生造出一個詞強行人老百姓接受,多少有點一廂情願。

    而且,尤為重要的是,必須借這個稱呼顯示出自己的絕對權力。  

    於是,秦始皇嬴政就想到了,剝奪當時被人們廣泛使用的第一人稱代詞“朕”的平民使用權,以後這個字,只能皇上用!  

    不但解決了稱謂問題,還從老百姓的日常習慣中,把“皇帝”的絕對權力進行了一番很好的展示,可想而知,當時肯定有一些老百姓改不了口,等待他們的,恐怕也是不好的下場。  

    就是不跟你講道理——我是皇帝我說什麼就是什麼,只能我自稱“朕”,你們都只能換個別的稱呼。  

    到了漢代,侯爵級別的人物往往會用“孤”來自稱,那麼小老百姓呢?他們漸漸用其他詞代指自己了,比如“吾”、“我”、“予”、“餘”;當然,這幾個字的具體用法也是有細微區別的。  

    要知道,在商周時代,那時候的天子可是自稱“予一人”的,追溯到堯舜時期,舜是第一個自稱“予”的人,到了後世,這個“予”反而失去了它的高貴屬性,變成了平頭老百姓的自稱,真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三國時期,劉備也好,諸葛亮也好,也都沿襲了漢朝的習慣,自稱“孤”,有意思的是,曹操明明已經挾天子以令諸侯,掌握了形同於皇帝的大權,但他仍然只能自稱“孤”或者“本王”。  

    倒是那個形同囚徒,連自己老婆也保護不了的“曹魏吉祥物”漢獻帝劉協,反而總是自稱“朕”。 

    由此可見,文化上的習俗一旦形成的習慣,會有相當強大的歷史慣性。直到今天,不會再有人自稱“朕”,它已經成為皇權文化的一部分,作為古董,永遠供後人圍觀了。   

  • 4 # 有趣的歷史段子

    “朕”本來的意思為舟中火種,後來慢慢演變為“我”的意思。那麼什麼時候君王開始稱為“朕”呢?史料《史記·李斯列傳》記載:初,趙高為郎中令,所殺及報私怨眾多,恐大臣入朝奏事毀惡之,乃說二世曰:“天子所以貴者,但以聞聲,群臣莫得見其面,故號曰‘朕’。也就是說當年秦始皇統一天下後,名相李斯建議“朕”這個詞就變成皇帝的專有詞彙。只是這個“朕”並不用在日常口語上,而是書面語多一些。日常生活中,皇帝常稱"我"、“吾”、“孤”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網購和實體店的差別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