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巴山清溪

    謝邀請!鴉片在古代主要是用在中藥方里,李時珍《本草綱目》中稱為阿芙蓉。不知什麼年代開始,有那麼一些人把鴉片做為煙來吸,由此!產生漂漂欲仙的感覺。這實際上鴉片的作用從治病已走上了毒品的道路。但鴉片在中國漫延開來也就是在1840年鴉片戰爭後。外國資本為了開啟中國的市場,發現鴉片可以解決貿易逆差。這樣透過二次鴉片戰爭,鴉片在中國站穩了腳根。在民國時期有的軍閥就是靠鴉片籌集軍費的,這種情況直到新中國成立鴉片才絕跡。

  • 2 # 給靈魂一點味道

    先說說鴉片一詞的來由:鴉片是用罌粟果的汁烘乾製成。罌粟原先產於南歐及小亞細亞,在公元前五世紀左右,希臘人把罌粟的花或果榨汁入藥。發現它有安神、安眠、鎮痛、止瀉、止咳、忘憂的功效,希臘人稱其音為“阿扁”。公元六世紀初,阿拉伯人把罌粟傳到了波斯,波斯人變“扁”音為“片”,稱其為“阿片”。在公元七八世紀的時候,罌粟作為藥材從印度等地傳入中國,華人把“阿”音又發成了“鴉”音。從此,在中國就有了“鴉片(或雅片)

    《大明會典》記載鴉片是暹羅和爪哇的進貢品。據學者王克煜考證《大明會典》裡確有如是記載,這些鴉片的確是西方的舶來品。《大明會典》記載了當初亞洲藩屬國給明皇室進貢鴉片的事。暹羅、爪哇、孟加拉,他們的國王定期向中國派出朝貢使團,拿著黃金鑲邊的國書,嚮明朝進貢當地土產的各種寶物,以取悅宗主國,貢品中就有鴉片,不過《大明會典》把它叫做 “烏香”。暹羅每次給皇帝進貢200斤,皇后100斤,其他兩個國家進貢的數量史無明文。明朝皇帝得到鴉片這樣的春藥,當然是樂不可支。萬曆皇帝30年不上朝,在宮中試驗、服食丹藥,他的丹藥中就有鴉片,他給鴉片起名叫“福壽膏”。他不上朝藉口是頭暈、眼花,其實主要原因是縱慾過度,再加上鴉片的毒癮所致。數百年後的1958年,定陵被挖掘後,科學家對萬曆皇帝的屍體進行化驗,發現他的骨頭中含有嗎啡成分,這是萬曆皇帝食用鴉片的鐵證。後來實行禁菸並引發了鴉片戰爭的道光皇帝旻寧,在他做親王的時候就是一個鴉片鬼,和他一樣喜歡鴉片的還有一些貝勒之類高階貴族。旻寧寫了一篇歌頌鴉片的文章,洋洋得意地炫耀吸食鴉片後耳目聰明、心神清爽的感覺,說鴉片是真正的快樂源泉,甚至還賦詩一首來形容他的體驗。明朝列為藩屬“貢品”,作為藥物。清初傳至民間。由於很多八旗子弟和王公大臣都在吸食鴉片,上行下效,吞雲吐霧,更是風流的象徵,大家可以想想,靠一個癮君子來支援林則徐禁菸可能嗎?皇帝自己都離不開鴉片,不可能在全國範圍禁菸的。皇帝、親王、貝勒、皇后、公主、太監、高階官僚、高階文人都孜孜不倦地吸食鴉片,鴉片成為上流社會的時尚。自然而然吸食鴉片成為上流社會樂此不疲的雅事,於是更風靡全社會,實際道光年間的鴉片戰爭為鴉片的推廣起到一個很大的宣傳作用。上流社會的雅事,逐漸就被附庸風雅追逐時尚的中下階層的人所模仿複製,擴散到了整個社會。國內追逐鴉片時尚的資訊被追逐利潤的國際鴉片販子捕捉,他們大量走私鴉片,因而價格不斷降低,致使底層販夫走卒都可以吸兩口,體驗一下上流社會趨之若鶩的富貴口味。這也是清朝不能根本不能禁絕鴉片的根本原因。拋開武器和軍隊的差異,從統治者的需要的角度看這也是而鴉片戰爭根本不能打贏的根本原因。

  • 3 # 愛與被愛的真諦

    是清朝末期從國外流傳進中國的。那時的中國是個封建大國,一些西方國家對中國的豐富資源覬覦已久,希望透過這種方式使中國人民頹廢,好坐收漁翁之利!再加上鴉片這東西是毒品,從而只要碰到它的人都會有依賴性,所以中國越來越窮,人們越來越不健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亨氏米粉裡面有沒有糖精香精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