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旅行中國
-
2 # 攀枝花雨花石
我的理解是:顧名思義,名人故里應該是指歷史上曾經對中華民族做出突出貢獻的民族英雄或出名人物的故鄉、故居。隨著國內旅遊業的發展,各省、地方為提高知名度來爭取遊客。除了有歷史定論者外,還有一些目前為止仍然存有爭義的歷史名人,大家都在尋找依據,爭取得到認可。這是我粗淺的理解,不知道正確與否,還望大家繼續解釋清楚。謝謝!
-
3 # 雲臺山閒人
謝邀,隨著旅遊業的發展,不少地方以傳承名人文化為藉口爭奪名人故里,表面上是為了保護文化遺產,而更多是為爭搶經濟利益,名人故里的搶奪過程中對於文化遺產經濟價值的過度追求,已經將文化遺產利益化,商品化。有的地方為了出名甚至大肆炒作一些負面的文化現象和歷史人物,如西門慶這樣的反面人物、孫悟空等虛構的人物,產生了不良的社會影響。
在爭搶名人故里的背後往往都伴隨著大拆大建,和花錢不菲的各種推介活動。放到名人名下的文化園到風景區,動輒投資上億,因此,“名人經濟學”應運而生。現在,招商引資搞企業有一定風險,環境評價一票否決壓力很大,但借名人搞旅遊,既能提高知名度,還綠色環保,所以很多地方對這些產生了濃厚興趣。
-
4 # 佩榮
原因其一,在於對先人的認同和自豪感,能歷史留名的,都是傑出的人物,有著傳奇的經歷,有共同血緣的炎黃子孫,對傑出傳奇的名人有強烈的認同和自豪感。其二家族傳統的帶動。好多的姓氏儲存了家譜,或者要重修家譜,溯本追源,在血緣和文化,追尋著自己和中華民族源源相連,同生共榮的歷史和命運。而歷史名人就是自己家族,乃至自己對中華文明產生的影響和貢獻,這深深的激勵和鼓舞著我們砥礪前行,愛我中華,去做出更大的貢獻。第三,民族文化和精神的代表。名人如老子、孔子、岳飛、杜甫等等往往都是中華文化和精神的象徵和代表,是我們世世代代精神的家園。最後,就是由以上原因帶動的經濟利益。中國喜歡搶名人,是想把這代表的文明和精神帶回家,把那份自豪和認同帶回家,把自己和中華民族的歷史淵源帶回家,也把一點經濟收入裝進褲兜。
-
5 # 濰小市民
表面上是為了保護文化遺產,其實質是為的經濟利益,名人故里是指在歷史上曾經對民族、國家做出突出貢獻的民族英雄、歷史名人的故鄉、故居。
保護名人故里無可厚非,但是現在名地對名人故里的搶奪對於文化遺產經濟價值的過度追求,其本質已將文化遺產利益化、商品化。
小到各縣、市、省現在已發展到國際,如南韓爭奪中國歷史性節日“端午節”。究其根本都是經濟利益!!…………………!!
-
6 # 最愛歷史
爭奪名人故里由來已久,一個歷史名人,身後的是非竟比生前多得多,這是幸或不幸?
一曾子死後大約1900年,他的墓被“發現”了。
明朝成化年間,山東嘉祥縣的官員上奏朝廷,說有個漁民在本縣南武山南麓一個坍塌的洞穴裡,發現了一個懸棺,還有墓碑,上面寫著“曾參之墓”。
當時的皇帝是明憲宗朱見深。朱見深喜歡新奇事,鐘意玩顛覆,一聽到這個重大訊息,連下聖旨,要求當地好好保護曾子墓,差點就授為當年的“十大考古發現”之首。
嘉祥縣隨後奉旨大興土木,在南武山南麓新建了曾府、曾廟、曾子墓等紀念性建築。
到了嘉靖十八年(1539),明世宗下詔,一定要找到曾子後裔。普天之下,沒有皇帝找不到的人,於是在江西永豐縣找到了曾子59世孫曾質粹,給了他一個封號,然後全家遷徙到嘉祥縣。
作為孔子的主要弟子,曾子是“儒家四聖”之一。古代主要史籍均把他記載為費縣南武城人(現平邑縣魏莊鄉南武城)。
曾子畫像。
這下問題來了,費縣的官員感覺被搶了老祖宗一樣,不可接受。他們多次上書山東巡撫、三司,請求上級官員主持公道,說歷代史書明確記載曾子故里為春秋魯武城,在費縣境內,怎麼突然跑到100多公里外的嘉祥縣去了呢?
但這事有皇帝的批示在那裡,上級官員也不敢作主啊!
費縣人始終咽不下這口氣,到了清代,乾隆年間重修位於南武城的曾點墓、曾參墓,朝廷禮部也認可了費縣的曾參墓。這意味著,明朝皇帝力挺的嘉祥縣新發現的曾參墓遭到了“打假”。
這場發生於明清時期的曾子故里之爭,至此告一段落。
但直到今天,平邑縣(原費縣)和嘉祥縣依然引用各自的歷史資源,把自己當做真正的曾子故里。為此,兩地時常爆發口水戰,並屢屢涉及教科書、各種辭典關於曾子籍貫的註釋權之爭。
比曾子有兩個故鄉更弔詭的是,他迄今還有兩座墓!
網路百科上,關於曾子墓的兩個定義。
二身後是非猶未了,豈止是曾子一人?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一篇《出師表》,提及一處地名,千百年來就讓兩個地方為爭奪諸葛亮故里,鬧得不可開交。
迄今,湖北襄陽、河南南陽都認為自己是諸葛亮的躬耕之地,兩地分別擬投資百億規模去打造古隆中、臥龍崗。
早在清代道光年間,一個叫顧嘉蘅的官員就遇到了諸葛亮歸屬的棘手問題。
顧嘉蘅是湖北宜昌人,一生曾五次出任河南南陽知府。他很敬重諸葛亮的人格,在南陽知府任上曾親自主持重修南陽武侯祠。
當時,諸葛亮的躬耕之地隆中,到底在哪個地方早已爭論不休。河南、湖北兩省,尤其是襄陽、南陽兩地的文人,均引經據典,希望坐實隆中就在本省的結論。
表面是學術爭論,其實充滿地方意氣。
南陽當地的文人於是提出來,請顧嘉蘅為南陽武侯祠寫副對聯。
這樣,顧嘉蘅的身份就顯得很尷尬:一個湖北人做了河南南陽的父母官,他應該怎麼對這場爭論進行表態?
如果傾向諸葛亮躬耕於襄陽,則逆了南陽人的心;如果傾向諸葛亮躬耕於南陽,則要揹負出賣桑梓的罵名。無論怎麼說都不合適,真是左右不是人。
但顧嘉蘅畢竟是進士出身,文才了得,憋了許久,終於憋出一個大招。他提筆寫道:
心在朝廷,原無論先主後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陽南陽!意思是,諸葛亮一心報效蜀漢朝廷,對先主劉備和後主劉禪都一樣忠心耿耿,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如今諸葛亮早已名滿天下,人人皆知,後人就不必再分辨他屬於襄陽還是南陽。
此聯立意相當高遠,顧嘉蘅藉此也名揚天下。
然而,南陽人、襄陽人並不買單,他們一致認為這是和稀泥,不但沒有消解兩地紛爭,反而加深了兩地的芥蒂。
有意思的是,在爭奪諸葛亮的過程中,最受傷的反而是諸葛亮的出生地——山東臨沂。南陽、襄陽爭得不亦樂乎,所爭不過是諸葛亮出山前寄居地,而他的出生地,通常所說他是哪裡人,這個最重要的資訊點,卻被無視了。
山東人心裡苦啊。
襄陽,古隆中,三顧堂。
三以上,我只是隨手舉了兩個頗有歷史淵源的個案,想必大家已經看出來了:包括曾子、諸葛亮在內的歷史名人故里之爭,古今皆然,但從古演變至今,有一個明顯的“脫虛向實”的轉變。
簡單來說,古人更多爭的是文化認同、地方榮譽等“虛榮”,今人更多爭的是文化資本、旅遊資源等“實利”,有名人故里的加持,可以開啟名氣,發展經濟,助力政績。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中國歷史上幾乎所有數得上號的一線名人,都遭到兩地、三地甚至數地的爭搶。
搶名人的地方太多,老祖宗明顯不夠用了!
最近,我看了許多爭奪歷史名人故里的資料,簡單梳理了一條爭奪脈絡:
搶歷史人物—搶神話(傳說)人物—搶小說(虛構)人物
第一階段,各地開始爭奪歷史名人故里,這些名人是實實在在存在過的。比如我前面舉的例子,嘉祥縣和平邑縣搶曾子、南陽市和襄陽市搶諸葛亮。
這樣的例子還有許多:
一個周瑜,有安徽廬江縣和舒城縣在搶,鬧到最後,需要安徽省政府出面開協調會。
一個李白,出現四個故里,分別為四川江油、湖北安陸、甘肅天水、吉爾吉斯斯坦的托克馬克市(碎葉城),搞到要打官司。
一個朱熹,竟有兩省四地——福建的尤溪縣、建陽市和武夷山市,以及江西婺源市,自命“朱熹故里”,分別傾注地區和省域之力,砸錢證明自己是朱熹真故里。
一個曹雪芹,也有四省四地在輪番證明自己是“曹雪芹故里”,各懷鬼胎,有的是認真的,有的花錢請學者當槍手,弄假成真,有的純屬碰瓷提高知名度……
到第二階段,真實的歷史名人不夠用了,有些地方遂開始搶神話(傳說)人物。
這些人物,要麼涉及民族起源信仰,比如伏羲、神農氏、黃帝、炎帝、大禹。無論歷史還是考古,均無法證實存在過的人物,因為有共同信仰的背書,很多地方明目張膽地搶起來。
前兩年,陝西、河南就再度掀起公祭黃帝的爭奪戰。相關人士一語點破:背後利益巨大,呼籲國家介入,給個定論。
這中間最荒誕的是,2012年,山西吉縣宣傳在當地人祖山考古發現了“女蝸遺骨”,由此證明吉縣是“女蝸故里”。
訊息一經披露,網友說:接下來,玉皇大帝、太上老君也要相繼出土了。最後,吉縣當然被打臉。
但網友的調侃與擔憂,還是變成了現實。到了第三階段,各地真的開始搶小說虛構人物了。
梁山伯與祝英臺,傳說感人,家喻戶曉,於是全國有十多個地方都自稱“梁祝故里”。梁祝再世,化成一對蝴蝶是不夠的,得化成一窩才行。
這種無厘頭的爭奪戰,發展到極致,終於結出了一朵大奇葩,那就是數年前的“西門慶故里”之爭。山東陽穀縣、臨清縣和安徽黃山市,兩省三地,相繼把虛構的負面人物西門慶,當成振興本地經濟的“文化產業英雄”。
其中,陽穀縣表示要建設“水滸傳·金瓶梅文化旅遊區建設專案”,臨清縣提出打造“西門慶旅遊專案”,而黃山市則聲稱將投資2000萬元開發“西門慶故里”(媒體介入後,該市表示已經停止這個專案的運作)。
古今奇觀,黑色幽默!
四眼睜睜看著各地對歷史名人資源的爭奪“步步深入”,我一直想知道,這種混合了地方榮耀感與經濟實際訴求的鬧劇,它的終點會在哪裡。
直到我看到去年的一條舊聞,才明白,有些地方、有些“專家”,已經不屑於在國內爭爭搶搶了。
他們的目標,直指人類文明發源地。
一本名為《文明源頭與大同世界》的書中,作者聲稱研究發現,人類文明發源於中國大湘西地區,後來西遷,才開創了古希臘和古羅馬文明。
《文明源頭與大同世界》一書部分目錄。
在“學術戰狼”的眼中,大湘西天下無敵。
相比之下,此前搶諸葛亮、搶炎黃二帝、搶西門慶的那些地方,格局都太小了,缺少天下觀和世界觀。
照此發展,我一點兒都不懷疑:接下來,有些地方要準備搶宇宙中心了。
回覆列表
感謝小夥伴提問。針對這個問題,有一個很直觀的理解是,在當今大社會環境下,人們越來越關注生活的健康化。那麼旅遊就是一個很值得考究的話題。每年旅遊業是全國乃至全世界當中最重要的經濟支柱,這足以說明旅遊業的發展之強勢,之迅猛。基於這個原因如今國內各地到各省都在爭搶名人故里以此旅遊業來拉動當地經濟文化的飛速上升。
舉個例子,最有名的名人故里的爭搶當屬“武則天故里”。武則天出生地目前存在有兩種爭議,一是指唐朝京師長安,即今天的西安。二是,今天的四川廣元-利州,四川廣元的武則天故居較為被大眾認可。並有武則天生於四川廣元,長在山西文水的說法。
當今社會人們越老越重視精神層次的提升,旅遊不僅可以得到適當的放鬆與修養還可以增加人的閱歷,開闊心胸。放眼國內外凡是旅遊景點多的省份,當地旅遊業一定會為當地的居民帶來很大的經濟來源,解決很大一部分就業問題。也會給當地政府帶來很大的經濟回報。所以造就了各地個省市名人故里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