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8點國家防總、水利部會商釋出了7條防禦洪水措施,其中一條就是迎戰颱風“黑格比”,重點防控太湖流域洪水災害,下面我們看看太湖流域目前水位狀況如何?
從國家汛情網站上看到,目前太湖流域仍然處於超警戒水位,大部地方超0.4米,最高超0.56米,最低也在0.03米,前期長江流域梅雨期,太湖流域的水情一直處於高位,前期洪水還沒有消化完,這與太湖流域的地形有關。
上圖是太湖流域周邊地形圖,太湖地形大致由西向東傾斜,為此水系呈由西向東洩瀉之勢,平均年出湖徑流量為75億立方米,蓄水量為44億立方米,也是一個蓄水能力較強的湖泊。
上圖中可以看出,太湖主要有兩大水系匯入,一支是苕溪,另一支是荊溪,苕溪水系源於浙江省天目山,以東、西苕溪為主,是水系中代表山區性質的河流,苕溪水系經由湖州,在小梅口、大錢口等沿湖漊港入湖。其水系總面積為太湖水系中最大。
荊溪水系源於宜溧山地和茅山東麓,可分為南溪水系、洮滆湖水系、江南運河水系,向東注入太湖,集水面積約1.9萬平方公里。荊溪水系比較特殊,不僅是直接注入太湖,水系之間還有南北向排程河道,江蘇省境內還有江南運河南北向截水入長江,入湖水系流域面積為6081㎞²。
我們再看看太湖的排水河道:
太湖洩洪主要靠兩條河道,一條是透過望虞河,北排到長江。一個是東排,透過太浦河進入黃浦江。這兩條河道除了排洩太湖洪水外,還要承擔排洩區域內澇水的任務,因而在防汛緊張期間,特別是颱風來時尤其顯得不夠用,為此上海與江蘇投資超400億,建120公里人工河。在吳淞江的上游開口,建設一條總長超過120公里的河道,經上海將太湖水匯入長江。另外還有一些小河道排入長江或黃浦江。
今年第4號颱風“黑格比”已於凌晨3點30分前後在浙江省樂清市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13級,達到颱風級38米/秒,目前以每小時20-25公里的速度向偏北方向移動,將穿過浙江中北部和江蘇中南部,江蘇東南部、上海、浙江中東部等地有大到暴雨,其中,上海、浙江東北部等地有大暴雨,局地有特大暴雨(250~300毫米)。
太湖流域常年迎戰颱風,防洪設施經受了歷史的考驗,曾經歷過大大小小的颱風,沒有出現過大的洪水災害,但這次卻與往年不同,經過前期長江流域梅雨期洪水的累積,從6月中旬太湖一直在警戒水位以上運轉,時至今日,長江水位緩緩回落,但太湖由於集水面積較大,排洩不暢,仍然處於警戒水位以上,這將是對太湖流域最嚴峻的考驗。
太湖流域地勢低窪,周邊有很多小河流匯入,這次“黑格比”一路不斷增強,水汽聚集越來越多,中心區超過250~300mm的降水量,這種短時間、高強度降水無疑對太湖地形、排水不佔優勢的流域,產生很大的衝擊。
太湖的排水能力取決於長江水位的高低,長江水位雖有回落,但還在高水位,北排的望虞河排入長江,與東排的太浦河匯入黃浦江,目前處於高差不大,排水較慢的現狀,為此要加大人工機排能力,動員社會所有力量,加大防洪力度,針對太湖流域的地形劣勢重點在排。
苕溪與荊溪水系位於太湖流域上游 ,屬於山區性河道,落差大,流速快,河道容量低,要重點防預大堤潰壩事故的發生,以及泥石流產生的次生災害,山間地質滑坡容易堵塞河道,襲奪支流,釀成大災。
太湖流域是我們國家重要的經濟發展地帶,也是長江流域經濟發展龍頭,周邊有我們國家重要高階裝備生產基地,如蘇州、無錫、江陰、南通、宜興、杭州,這裡的GDP產值一直居我們國家首位。這裡的洪水災害對我們損失最大,2019年經過利奇台風的衝擊,給我們造成的損失達300多億,而這次”黑格比“雖然比不上“利奇馬”強大,但此次是太湖超警戒水位的背景下的颱風侵入,所產生的洪水災害可能要比利奇馬災害要重,希望大家嚴陣以待,把災害降低到最低程度。
昨晚8點國家防總、水利部會商釋出了7條防禦洪水措施,其中一條就是迎戰颱風“黑格比”,重點防控太湖流域洪水災害,下面我們看看太湖流域目前水位狀況如何?
從國家汛情網站上看到,目前太湖流域仍然處於超警戒水位,大部地方超0.4米,最高超0.56米,最低也在0.03米,前期長江流域梅雨期,太湖流域的水情一直處於高位,前期洪水還沒有消化完,這與太湖流域的地形有關。
上圖是太湖流域周邊地形圖,太湖地形大致由西向東傾斜,為此水系呈由西向東洩瀉之勢,平均年出湖徑流量為75億立方米,蓄水量為44億立方米,也是一個蓄水能力較強的湖泊。
上圖中可以看出,太湖主要有兩大水系匯入,一支是苕溪,另一支是荊溪,苕溪水系源於浙江省天目山,以東、西苕溪為主,是水系中代表山區性質的河流,苕溪水系經由湖州,在小梅口、大錢口等沿湖漊港入湖。其水系總面積為太湖水系中最大。
荊溪水系源於宜溧山地和茅山東麓,可分為南溪水系、洮滆湖水系、江南運河水系,向東注入太湖,集水面積約1.9萬平方公里。荊溪水系比較特殊,不僅是直接注入太湖,水系之間還有南北向排程河道,江蘇省境內還有江南運河南北向截水入長江,入湖水系流域面積為6081㎞²。
我們再看看太湖的排水河道:
太湖洩洪主要靠兩條河道,一條是透過望虞河,北排到長江。一個是東排,透過太浦河進入黃浦江。這兩條河道除了排洩太湖洪水外,還要承擔排洩區域內澇水的任務,因而在防汛緊張期間,特別是颱風來時尤其顯得不夠用,為此上海與江蘇投資超400億,建120公里人工河。在吳淞江的上游開口,建設一條總長超過120公里的河道,經上海將太湖水匯入長江。另外還有一些小河道排入長江或黃浦江。
今年第4號颱風“黑格比”已於凌晨3點30分前後在浙江省樂清市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13級,達到颱風級38米/秒,目前以每小時20-25公里的速度向偏北方向移動,將穿過浙江中北部和江蘇中南部,江蘇東南部、上海、浙江中東部等地有大到暴雨,其中,上海、浙江東北部等地有大暴雨,局地有特大暴雨(250~300毫米)。
太湖流域常年迎戰颱風,防洪設施經受了歷史的考驗,曾經歷過大大小小的颱風,沒有出現過大的洪水災害,但這次卻與往年不同,經過前期長江流域梅雨期洪水的累積,從6月中旬太湖一直在警戒水位以上運轉,時至今日,長江水位緩緩回落,但太湖由於集水面積較大,排洩不暢,仍然處於警戒水位以上,這將是對太湖流域最嚴峻的考驗。
太湖流域地勢低窪,周邊有很多小河流匯入,這次“黑格比”一路不斷增強,水汽聚集越來越多,中心區超過250~300mm的降水量,這種短時間、高強度降水無疑對太湖地形、排水不佔優勢的流域,產生很大的衝擊。
太湖的排水能力取決於長江水位的高低,長江水位雖有回落,但還在高水位,北排的望虞河排入長江,與東排的太浦河匯入黃浦江,目前處於高差不大,排水較慢的現狀,為此要加大人工機排能力,動員社會所有力量,加大防洪力度,針對太湖流域的地形劣勢重點在排。
苕溪與荊溪水系位於太湖流域上游 ,屬於山區性河道,落差大,流速快,河道容量低,要重點防預大堤潰壩事故的發生,以及泥石流產生的次生災害,山間地質滑坡容易堵塞河道,襲奪支流,釀成大災。
太湖流域是我們國家重要的經濟發展地帶,也是長江流域經濟發展龍頭,周邊有我們國家重要高階裝備生產基地,如蘇州、無錫、江陰、南通、宜興、杭州,這裡的GDP產值一直居我們國家首位。這裡的洪水災害對我們損失最大,2019年經過利奇台風的衝擊,給我們造成的損失達300多億,而這次”黑格比“雖然比不上“利奇馬”強大,但此次是太湖超警戒水位的背景下的颱風侵入,所產生的洪水災害可能要比利奇馬災害要重,希望大家嚴陣以待,把災害降低到最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