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明朝末年,明朝境內發動了很多次的起義,但是數次起義都被官軍鎮壓下去了,從中有了大部分農民軍的降軍,但是明朝卻相比仁慈,很少殺投降的起義軍,導致起義軍的一些將領明奉陰違,暗地裡實力越做越大,最後起義軍發展壯大,再明末起義軍和清軍的入侵裡外一頓錘,明朝還是被推翻了,為什麼當初清軍入侵的時候用農民軍來抵抗呢?松錦大戰幾乎嚴重削弱了明朝的軍力,之後用起義軍攻擊清軍不是更好嘛?有沒有明朝官員想到這點呢?
5
回覆列表
  • 1 # 修者17

    這個問題其實很好回答。一 當權者會放心嗎。 二 軍費問題既然正規軍要軍費,農民軍也要 ,要是你,你會如何選擇。三 仇視問題,怎麼統一指揮規劃。如果沒有統一的指揮都是白搭。誰又能指揮。最後一點崇禎皇帝招降農民軍也只是權宜之計而已

  • 2 # 落星逐月

    明朝的失敗,不在於沒有軍隊,而是在於錢的問題。

    明末的大概情況就是皇帝沒錢,大臣有錢,中央沒錢,地方有錢。崇禎被逐漸架空。有幾件事可以看出,遷都被大臣攔下,太子去南京也被攔下。其實農民軍這個問題也有人提出來,李自成也希望明朝能給他裂土分王,他可以帶著農民軍去抵抗滿清軍隊。但是這件事遭到了大臣們的反對,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東林黨人。明崇禎一朝,皇帝權力被極度壓縮,東林集團控制朝政,雖然皇帝不停的更換首輔大臣,但是由於前期他廢去了魏忠賢的內監勢力,自己有沒有組建自己的勢力班底,導致了孤身一人與大臣們對抗,有些政策無法實施。

    退一步講,即使明朝政府同意農民軍抵抗滿清,但是農民軍的戰力實在是太差了。山海關一戰,農民軍前鋒與吳三桂激戰,後續部隊看到滿清部隊來了後不僅不支援前鋒,反而撒腿就跑。除了山海關一戰,後面的農民軍基本上一點戰力都沒有,李自成也在九宮山不知所蹤。所以讓農民軍抵抗滿清只可能讓明朝政府多活幾天,結果還是一樣的。

  • 3 # 一枚明粉

    問題有錯誤,明朝事實上派遣了。

    關於崇禎招撫流民的政策(招安的叫流民,不招安的叫流寇),八個字:“分兵隨營,調遣殺賊”。也就是說被招安的農民軍各部,需要將其精壯納入軍隊,分置在各營,並且要服從排程作戰。

    也就是投降過來的民軍首領即明朝的將軍。那就有義務為明王朝作戰。

    下面我們來看下這些人:

    白廣恩:最初跟混天猴為盜匪,在頭領戰死後,降明,在曹文詔帳下作戰,到了崇禎十年已經積功到副總兵。崇禎十一年隨洪承疇入援京師,期間與清軍作戰,小有斬獲,在作戰中“右腿箭傷刺骨”;在松錦決戰中,被洪稱為“敢戰三總兵”之一。戰後任薊鎮中協總兵,與入關阿巴泰作戰多次。之後加為蕩寇將軍,從徵陝西流寇。這算不算?

    左良玉帳下有很多投降過來的農民軍首領。在1638年京師戒嚴,即明確要求左良玉率部入衛,與清軍作戰,因為各種原因,到了彰德清軍已經出關。這算不算調降軍抵抗清軍?

    孫傳庭率兵入援京師,在追擊清軍出口作戰中。其所部郭汝磐即降寇之混天星、武大定即殺蠍子塊、黃巢而不復叛者。

    僅僅1638年入衛京師就有如此多的降將參與。怎麼能說明朝沒有用起義降軍抵抗滿清的入侵呢?

    我們對戰爭史的思考要深入史料,而不是人云亦云侃侃而談。

    在戰爭中,消化使用降將、降兵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對於降將、降兵而言,這也是洗白自己的機會。雙方都有共同的需求,所以降將、降兵用到戰場上很正常。

    具體到明末而言,由於降將更熟悉本地與當年合作之流寇,用於本地作戰會起到更有用的效果。所以參與北部邊疆作戰的會比較少。至於用到北部邊疆,是形勢已經很嚴重了。

    推薦多看李湖光老師的書。

  • 4 # 巴地約

    呵呵,這個問題有點幼稚,第一,招降的起義軍可能戰鬥力太差,根本不能對陣滿清軍隊。第二,招降並作戰需要銀子,用同樣的銀子,你是自己練兵還是用來發給招降的隊伍?第三,招降的軍隊隨時可能會譁變,再次叛變,其忠誠性比較低,一般不敢用來獨立打仗,就是輔助也得小心,因為打仗的時候一旦逃跑,或者叛變,會對戰局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所以將領也不敢用他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17年全運會100米自由泳決賽為什麼沒孫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