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王乃棟說書畫

    傳世書法十大名帖有很多版本了,但選擇欠精,混雜不可靠的作品。今精選十大名帖,供識者欣賞參考:

    1、東晉王羲之《蘭亭序》(神龍摹本),書聖行書代表作,書法史上最重要的筆法代表作。充分展示了中側鋒的筆法和內擫外拓的筆勢,以及提按自如入木三分的優雅筆意,稱為天下第一行書,成為後世書法之法典。

    2、唐顏真卿《祭侄稿》行書真跡,變法出新意、無意出真情的書法曠世傑作,稱為天下第二行書。

    3、唐孫過庭《書譜》草書真跡,唐代學二王草書最精采的論書鉅著。

    4、唐張旭《斷碑千字文》大草刻帖,唐代狂草傑作,書法史上的天人相合、字筆相融、形意相發的絕世狂草和書法巔峰。

    5、唐懷素《小草千字文》草書真跡,人書俱老、意態古拙的小草極品。

    6、五代楊凝式《韭花帖》行書真跡,神傳《蘭亭序》筆法,下筆便到“烏絲欄”,繼承書法秘訣,題壁傳授書法,遙度明代董其昌禪書的亂世大書法家。

    7、北宋李建中《土母帖》行書真跡,書法古拙多於巧形,書意濃於字樣,開宋代意趣書法先河的宋初著名書法家。

    8、北宋蘇軾《黃州寒食詩》行書真跡,天下第三行書。詩化書法代表作,出新意於二王之中,寄詩情於豪放之外,位居北宋四大書法家之首。

    9、北宋黃庭堅《李白憶舊遊詩》大草真跡,合拙意、禪意於書意,悟筆法、詩法於草法,宋代惟一的能寫狂草的書法家,在張旭線形筆勢狂草高峰之下,尚能以點入草,雖氣勢不足,亦有意趣。

    10、南宋陸游《自書詩》行書真跡,楷書、行書、草書三體合一的詩性書法。晚年傑作,純任自然,極盡筆性,書意豪情,天真爛漫,書法逸體難以為繼。

  • 2 # 張勁逸

    歷來公認的有三大行書,它們是王羲之《蘭亭序》,顏真卿《祭侄稿》,蘇軾《寒食帖》;這些大多數人是耳熟能詳,不用贅述,而在前三甲之外,也還有再排的,只是沒有為廣大書法者孰知。

    再一個,要論名帖,首先必須是真跡,而恰恰《蘭亭序》是雙鉤摹寫,沒辦法,因為王羲之和蘭亭序太偉大了,老祖宗說"下真跡一等",也就是說王羲之摹寫帖,竟然沒有任何書法家和他比肩。這是一句題外話。下面繼續列舉名帖——

    第四大行書《伯遠帖》伯遠帖墨跡本。晉王珣書。此帖筆法遒逸,古厚拙重。董其昌雲:“珣書瀟灑古淡。長安所見墨跡,此為尤物,足見東晉風流。”鈐有“乾隆御覽之印,並與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王獻之《中秋帖》同列為《三希堂法帖》之一。

    第五大行書《韭花帖》,蕭散有致。此帖的字型介於行書和楷書之間,姿度風流,布白舒朗,清秀灑脫,深得王羲之《蘭亭序》的筆意。《韭花帖》,被稱天下第五行書。

    第六大法帖《平復帖》,筆法簡潔,凝練,蒼茫中透出率真質樸 它也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紙質法帖《平復帖》

    七 米芾《蜀素帖》

    八 柳公權《蒙詔帖》此帖氣勢磅礴,痛快酣暢,渾莽淋漓,意象恢宏,極具虎嘯龍吟、吞吐大荒的氣派,

    其結體不像柳體楷書那樣,而是欹側多姿,險絕有致,不拘常規,放浪形骸,極少唐朝森嚴法度的束縛。其用筆也不像柳體楷書那樣鐵骨錚錚,耿介特立,而是有剛有柔,有骨有肉,其章法大小肥瘦,參差錯落,虛實疏密,相映成趣,一氣貫注。

    九 歐陽詢行書《張翰帖》,筆法險勁,猛銳長驅。高宗聞而嘆曰:“詢之書遠播四夷。晚年筆力益剛勁,有執法廷爭之風,孤峰崛起,四面削成,非虛譽也”。此帖的風格與歐陽詢的楷書風格基本上是一致的,同是以險取勝。清乾隆帝評論道:“妙於取勢,綽有餘妍。”

    十 李建中書《土母帖》筆法得歐陽詢法韻致,遒勁淳厚。行筆又融入顏真卿及魏晉書風。

    其書筆致豐腴肥厚,結體端莊穩健,風格豐肌秀骨,氣宇軒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刺玫花的養殖方法和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