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門四學士釋義:亦稱“ 蘇門四友 ”。亦稱“ 蘇門四子 ”。指 北宋 文學家 黃庭堅 、 秦觀 、 晁補之 、 張耒 四人。他們在文學上各有成就,受到 蘇軾 賞識薦拔,故名。蘇門四學士即黃庭堅、秦觀、晁補之、張耒四人合稱。都出自蘇軾門下,最先將此四人並稱加以宣傳即蘇軾本人。他說:“如黃庭堅魯直、晁補之無咎、秦觀太虛、張耒文潛之流,皆世未之知,而軾獨先知。”(《答李昭玘書》)。另,蘇門四學士又和陳師道、李廌合稱蘇門六學士。在蘇軾的眾多門生和崇拜者中,他最欣賞和重視這四個人。最先將他們的名字並提和加以宣傳的就是蘇軾本人。他說:“如黃庭堅魯直、晁補之無咎、秦觀太虛、張耒文潛之流,皆世未之知,而軾獨先知。”(《答李昭玘書》)由於蘇軾的推譽,四人很快名滿天下。《宋史·文苑(六)黃庭堅傳》記載:“黃庭堅與張耒、晁補之、秦觀俱遊蘇軾門,天下稱為四學士。”秦觀(1049-1100)字太虛,又字少遊,漢族,北宋高郵(今江蘇省高郵市)人,稱“蘇門四學士”,別號邗溝居士、淮海居士,世稱淮海先生。被尊為婉約派一代詞宗,官至太學博士,國史館編修。代表作品:《鵲橋仙》《淮海集》《淮海居士長短句》。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黃豫章,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哲宗立,召為校書郎、《神宗實錄》 檢討官。後擢起居舍人。紹聖初,新黨謂其修史“多誣”,貶涪州別駕,安置黔州等地。徽宗初,羈管宜州卒。宋英宗治平四年進士,紹聖初以校書郎坐修《神宗實錄》失實被貶職,後來新黨執政,屢遭貶,死於宜州貶所。晁補之(1053—1110年),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字無咎,號歸來子,濟州鉅野(今屬山東鉅野縣)人。《宋史·晁補之傳》雲:晁補之為“太子少傅迥五世孫,宗愨之曾孫也。父端友,工於詩。”從這幾句簡短的記載裡,可知晁補之生長在士宦之家、書香門第。他從小就受到家庭良好的文化薰陶,加上他聰敏強記,幼能屬文,日誦千言,故早負盛名。張耒,字文潛,號柯山,生於北宋至和元年(1054),歿於政和四年(1114),享年六十一歲。他是宋代著名的詩人,“蘇門四學士”(秦觀、黃庭堅、張耒、晁補之)中辭世最晚而受唐音影響最深的作家。因其曾擔任過起居舍人,所以人又稱其張右史;因其晚年居陳(今河南淮陽),陳地古名宛丘,所以人亦稱其宛丘先生;因其儀觀甚偉,魁梧逾常,所以人複稱其“肥仙”。
蘇門四學士釋義:亦稱“ 蘇門四友 ”。亦稱“ 蘇門四子 ”。指 北宋 文學家 黃庭堅 、 秦觀 、 晁補之 、 張耒 四人。他們在文學上各有成就,受到 蘇軾 賞識薦拔,故名。蘇門四學士即黃庭堅、秦觀、晁補之、張耒四人合稱。都出自蘇軾門下,最先將此四人並稱加以宣傳即蘇軾本人。他說:“如黃庭堅魯直、晁補之無咎、秦觀太虛、張耒文潛之流,皆世未之知,而軾獨先知。”(《答李昭玘書》)。另,蘇門四學士又和陳師道、李廌合稱蘇門六學士。在蘇軾的眾多門生和崇拜者中,他最欣賞和重視這四個人。最先將他們的名字並提和加以宣傳的就是蘇軾本人。他說:“如黃庭堅魯直、晁補之無咎、秦觀太虛、張耒文潛之流,皆世未之知,而軾獨先知。”(《答李昭玘書》)由於蘇軾的推譽,四人很快名滿天下。《宋史·文苑(六)黃庭堅傳》記載:“黃庭堅與張耒、晁補之、秦觀俱遊蘇軾門,天下稱為四學士。”秦觀(1049-1100)字太虛,又字少遊,漢族,北宋高郵(今江蘇省高郵市)人,稱“蘇門四學士”,別號邗溝居士、淮海居士,世稱淮海先生。被尊為婉約派一代詞宗,官至太學博士,國史館編修。代表作品:《鵲橋仙》《淮海集》《淮海居士長短句》。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黃豫章,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哲宗立,召為校書郎、《神宗實錄》 檢討官。後擢起居舍人。紹聖初,新黨謂其修史“多誣”,貶涪州別駕,安置黔州等地。徽宗初,羈管宜州卒。宋英宗治平四年進士,紹聖初以校書郎坐修《神宗實錄》失實被貶職,後來新黨執政,屢遭貶,死於宜州貶所。晁補之(1053—1110年),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字無咎,號歸來子,濟州鉅野(今屬山東鉅野縣)人。《宋史·晁補之傳》雲:晁補之為“太子少傅迥五世孫,宗愨之曾孫也。父端友,工於詩。”從這幾句簡短的記載裡,可知晁補之生長在士宦之家、書香門第。他從小就受到家庭良好的文化薰陶,加上他聰敏強記,幼能屬文,日誦千言,故早負盛名。張耒,字文潛,號柯山,生於北宋至和元年(1054),歿於政和四年(1114),享年六十一歲。他是宋代著名的詩人,“蘇門四學士”(秦觀、黃庭堅、張耒、晁補之)中辭世最晚而受唐音影響最深的作家。因其曾擔任過起居舍人,所以人又稱其張右史;因其晚年居陳(今河南淮陽),陳地古名宛丘,所以人亦稱其宛丘先生;因其儀觀甚偉,魁梧逾常,所以人複稱其“肥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