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凌煙閣唐儉
-
2 # 四川達州人
時間比較長。
208年夏,曹操南征劉表,劉表嚇死了。劉琮被推動投降。
劉備與劉琦合兵逃去樊口。孫權命周瑜為主將,程普為副,率三萬精銳水軍,聯合屯駐樊口再進兵至赤壁,隔江與曹軍對峙。
由於荊州水軍整體差距江東水軍一些,零散的小戰鬥都是孫劉聯軍獲得勝利。曹操主力騎兵、步兵一邊在水邊吹冷風,一邊浪費糧食,還被風寒與血吸蟲病折磨。所以堅持到11月時,曹操只能主動燒燬船隻撤退。
隨後,周瑜領主力費時1年攻佔南郡,獲得重要的中心城市江陵(也就是後面借給劉備的那地方),曹軍退守襄、樊。劉備則向南攻擊,佔領荊州南部三郡。
《三國志武帝紀》“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軍還。”
《三國志先主傳》“先主遣諸葛亮自結於孫權,權遣周瑜、程普等水軍數萬,與先主併力,與曹公戰於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與吳軍水陸並進,追到南郡,時又疾疫,北軍多死,曹公引歸”
《三國志吳主傳》“瑜、普為左右督,各領萬人,與備俱近,遇於赤壁,大破曹公軍。公燒其餘船引退,士卒飢疫,死者大半。”
-
3 # 香茗史館
在《三國演義》中,羅貫中將“赤壁之戰”描寫的極為精彩。不過,《三國演義》中的赤壁之戰畢竟是經過藝術加工的,實際上赤壁之戰的過程並不複雜,分為“赤壁初戰”和“火燒烏林”兩部分。簡單敘述一下這場戰爭的過程吧。
曹軍南下,劉琮投降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在完成了對北方的統一之後,開始講戰略中心轉向南方。他一方面積極在鄴鑿玄武池用來訓練水軍,另一方面抽調張遼、于禁、樂進等軍隊向南移動,積極準備南征。同時,令馬騰及家屬遷居至鄴以為人質,以減輕西北壓力。(局勢大致如下圖)
同年七月,曹操開始揮軍南下。八月,荊州劉表病逝,劉琮繼任荊州牧。九月,曹操率軍滴答新野,劉琮投降曹操。
駐軍於樊城的劉備得知劉琮投降後,無奈之下只得放棄樊城南逃。曹操率軍抵達襄陽後,得知劉備已經逃走,於是率軍五千前往追擊,雙方在長坂坡展開激戰,劉備丟妻棄子慌忙逃竄,曹操俘獲大量人馬輜重,後追至當陽橋,由於張飛拆毀橋樑,這才停止追擊。後曹操抵達江陵,大肆封賞功臣。
孫劉聯合,周瑜出兵江東方面,在得知曹操南下後,孫權派遣魯肅前往探查虛實,卻得知劉琮已經投降曹操,劉備則已經向南撤退。魯肅找到劉備後,勸說其與孫吳聯盟,劉備同意後進駐樊口。
曹操從江陵出發後,諸葛亮與魯肅前往江東見孫權,憑藉三寸不爛之舌說動孫權。孫權於是和大臣們商量對策,此時曹操戰書也送達了東吳,東吳官員卻大多主降,只有魯肅主戰。在魯肅的勸說下,孫權召回了周瑜,在周瑜的勸說下,孫權終於下定決心與曹操一戰。
於是,孫權任命周瑜、程普為左、右督,各自帶領萬餘人與劉備合力迎戰曹操;又任命魯肅為贊軍校尉,協助籌劃戰略。
同年十二月,孫劉兩軍合軍一處,逆水而上,抵達赤壁,赤壁之戰爆發。
赤壁初戰,火燒烏林赤壁之戰的過程其實相對來說較為簡單,大致分為兩個階段,一是赤壁之戰,二是火燒烏林。
赤壁初戰:曹操一方由於大多是北軍,不識水性,水師主要以荊州水軍為主,於是曹操將軍隊分為水陸兩軍。中央水軍沿江而下,而陸軍則分南北兩岸,與水軍一同行動。
孫劉聯軍抵達赤壁後,與曹軍相遇,此時曹軍內部瘟疫橫行,而新編水軍及歸附的荊州水軍又協調不力,軍隊戰鬥力不強,因而被周瑜打敗。曹操無奈之下,只得將軍隊“引次江北”,與北岸的陸軍匯合,將戰船停靠在北岸烏林一側,一邊操練水軍,一邊等待良機。
周瑜也知道曹操的主力其實是陸軍,因而在擊敗曹軍水師後並未追擊,而是將戰船停靠在南岸赤壁一側,與曹操隔江對峙。
火燒烏林:曹操為了應對北地將士不習水戰的問題,於是將艦船首尾相接,這樣人馬行於船上便如履平地了,他陸軍的優勢就可以發揮出來。
在得知曹操將戰船連線起來後,周瑜部將黃蓋獻“火攻之策”。於是,東吳方面選取蒙衝戰船十艘,裝上易燃之物,又澆上火油,外面裹上帷幕,上插旌旗,預先備好快艇,系在船尾。
之後,黃蓋送信曹操詐降,曹操信以為真。當時東南風急,黃蓋於是率領船隊駛向北岸,在距離曹軍還有二里多遠時,十艘快船同時點火,火船頓時像箭一樣射入曹軍艦隊,風助火勢,曹操艦隊頓時燃起大火,甚至蔓延到了曹軍設在陸地上的營寨。頃刻間,濃煙烈火遮天蔽日,曹軍人馬燒死、淹死者不計其數。
赤壁之戰後續曹軍動向:曹操大軍被一把火燒了個灰頭土臉,周瑜則率領精銳戰士緊追不捨,曹軍行伍混亂、士氣全無,頓時被殺傷大半。曹操率領殘餘人馬從華容道撤退,周瑜、劉備則率軍水陸並進,緊追不捨。
曹操回到江陵後,害怕由於赤壁失利而導致後院起火,連忙獨自返回北方,留曹仁、徐晃繼續留守南郡,文聘駐守江夏,後又派樂進守襄陽,滿寵守當陽。
東吳動向:曹軍戰敗後,孫權親率大軍向北進攻合肥,卻因中計退兵。周瑜則率軍與駐守江陵的曹仁隔江對峙,另遣甘寧攻向夷陵,曹仁則同時分兵圍攻,甘寧求救於周瑜。周瑜於是和呂蒙前往營救,以淩統斷後。甘寧之圍被解後,東吳軍隊圍攻前來迎戰的曹仁部將牛金,卻反被曹仁兩次突入包圍圈救出。
之後,周瑜與曹仁多次大戰,周瑜更是親自跨馬上陣,卻被流失射中右肋,身受重傷,於是退軍。
劉備動向:劉備在赤壁之戰後,上表請封劉琦為荊州刺史,自己則南下謀取武陵、長沙、桂陽、零陵四郡,並以諸葛亮總督零陵、桂陽、長沙三郡。
赤壁之戰後,荊州一分為三,曹操、孫權、劉備各佔一部,而其中以劉備佔地最廣。(如上圖)
綜上所述,赤壁之戰的過程其實並不複雜,而《三國演義》中的“草船借箭”其實是發生在孫權身上的;而“連環計”也並未發生,蔣幹被派去說服周瑜發生在赤壁之戰後;至於“周瑜打黃蓋”、“諸葛亮借東風”等則是虛構的。
-
4 # 道中道道而道
經過官渡之戰,曹操打敗了袁紹,乘勝前進,又消滅了袁紹幾個兒子的殘餘部隊,很快統一了北方的大片國土。因此,漢獻帝紂曹操為丞相,經過一段時間的整頓,曹操又把朝廷上的大事治理得井井有條,便準備向南進軍,消滅當時,在南方的力量有兩家最強大,一是荊州的劉表。劉表是漢朝皇帝其他軍隊力量。的後代,祖孫幾代管理著荊州幾十個州縣,兵精糧足,是個不可小看的軍事力量,二是在江東剛剛崛起的孫權。
孫權繼承了他兄長孫策的事業,在江東大顯身手,事業興旺發達,將來必定是中原的一大勁敵,因此,曹操決定,發兵南下,先攻下荊州,再渡江消滅孫權。在曹操五十萬大兵出發之前,荊州刺史劉表已經去世,劉表的個兒子劉瓊繼承了父親的刺史官位,他聽說曹操五十萬大兵到來,早已嚇破了膽,哪裡還敢抵抗,慌慌忙忙地開城投降,當時,劉備還沒有自己的地盤,在荊州的新野(今河南新野)暫時屆住,雖有孔明為軍師,關羽、張飛、趙雲為人將,但兵員大少,無力與曹操對抗,只好領兵逃走,因此,曹操幾乎沒遇到什麼抵抗,拿下了荊州,收服了荊州二十多萬水陸兵馬,直達長江北岸下寨,又加緊操練水曹操大軍這時已號稱八十萬,在江北紮下幾十里長的營寨,又給孫權送軍,準備向江東進攻。
去一封書信,說自己領來了八十萬兵馬,要和孫權較量一番,如果孫權識時務的話,就早早投降。曹操大兵一到北岸,江東的人土便焦急不安起來,有的主張堅決與曹兵打一仗,靠著江東的地理優勢,說不定還能勝利,有的主張投降,因為雙方實力相差太大,江東只有不足二十萬可以打仗的軍隊,而曹操有大兵八十萬,這樣打起禾,怎麼可能勝利呢?大家爭論紛紛,相持不下,連孫權也沒了主意。在當時的東吳大臣中,魯肅是個堅決主張抗戰的,他對孫權說,“那些主張投降的人,都是為自己考慮的,因為他們投降以後,還照樣當官,說不定官還當得大些,而你孫權如果投降了,就被別人控制了,祖上留下來的產業也就保不住了廠孫權覺得魯肅是個忠臣,很感動,也想抗戰,但不知怎麼打才好。
魯肅想:“諸葛亮是個很有智謀的人,如果能和劉備聯合起來共同抵抗再把諸葛亮請到江東來做做工作,那就可以壓倒投降派了。”於是親自過江來見劉備,想請諸葛亮到江東去商量一下對策。諸葛亮也是主張孫權、劉備兩家聯合抗曹的,見魯肅來請,馬上和他一道過江,見了孫權,仔細分析抗戰的有利條件和勝利的把握,最後,又徹底說服了江東的軍事統帥周瑜,這才最後定下了孫劉聯合抗曹的策略。既然決定要打,下一步就是怎麼打的問題,周瑜和諸葛亮的看法不謀而千里大江水面上,兩軍交他致勝的最好辦法就是用火攻,但是火攻有兩個難處,第一是火種怎麼送到,如果用船裝載火種去進人對方船隊的話,怎樣才能接近?第二是即使接近了對方的船隊,能使對方的戰亂燃燒起來,但一隻船著火,另外的船馬上開走了,不能絕對方造成損失,必須有什麼辦法,把對方的船固定起來,讓他著火以後還分散不開,這才能夠達到目的。
為了解決這兩個問題,周瑜使了兩個計策,一個是“苦肉計”,故意在商量軍務時和老將黃蓋發生衝突,把黃蓋一頓痛打,打得起不了床,然後由黃蓋就份投降書,說某月某日自己率領船隊來投降曹軍,將船隊上裝滿火箭、火把、火藥,等船隊接近時,燒燬曹兵大船。另一個計策是“連環計”派龐統到曹操大營裡去,針對曹操十兵大多都是北方人,不服水土、不會水性的特點,建議曹操把船隊用大鐵環、鐵鏈鎖起來。形成一個整體,人馬都可以在上面行走,解決了北方土兵暈船、嘔吐的苦惱。這兩條計策在使用時儘管也遇到了一些人的懷疑,但都被曹操高興地接受了,曹操認為,這正是自己大破江東的極好時機。當一切安排妥當之後,剩下一個最大的問題;那就是當時季節正是冬末常刮西北風,曹軍在北,吳軍在南,如果火攻曹平時刮北風的話,火勢正好燒了自己,這使周瑜急得吃不下飯、睡不著覺。
諸葛亮著透了周瑜的心思,說自己可以“借”東南風,周瑜雖不相信,可抱著試一試的心思,便按諸葛亮的要求,辦好了備用物品,讓諸葛亮“借風”。諸葛亮果然“借”來了東南風,東南風一起,他就回到劉備的大本營中。這就是歷史故事傳說的諸葛祭風的由來,實際上,諸葛亮“借”風是假的,而他精通天文地理、氣象知識倒是真的,他料定了這幾天有氣候變化。要刮東南風,所以故意神乎其神地說“借”風,後來長說中又把他進一步神化了。到東南風颳起來的這一天,也就是黃蓋假投降的日子。黃蓋領著二十多隻戰船,把火種射進曹操的水個寨中,連大的大火立即燃燒起來,把曹操的戰船全部燒光。周瑜、諸葛亮又在岸上埋伏了許多兵馬,乘勝追擊堵城,把曹操的幾十萬人馬殺得潰不成軍,曹操只得狼狽地逃回中原。赤壁之戰是中國古代軍事史上一場著名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地這一戰之後,曹操再也沒向江東發動大規模的進攻了。
-
5 # 青言論史
有關赤壁之戰,《三國演義》花了足足八回的篇目,佔全書十五分之一的內容來濃墨重彩地描寫這一段戰事。
然而,在正史《三國志》之中,赤壁之戰卻沒有那麼多的回目。在這裡,我把各主要人物傳記中有關赤壁之戰的記載摘錄下來,供諸位參考:
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軍還。——《武帝紀》(劉備)與曹公戰於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與吳軍水陸並進,追到南郡,時又疾疫,北軍多死,曹公引歸。——《先主傳》瑜部將黃蓋曰:「今寇眾我寡,難與持久。然觀操軍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乃取蒙衝鬥艦數十艘,實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書報曹公,欺以欲降。公特見行人,密問之,口敕曰:「但恐汝詐耳。蓋若信實,當授爵賞,超於前後也。」又豫備走舸,各系大船後,因引次俱前。曹公軍吏士皆延頸觀望,指言蓋降。蓋放諸船,同時發火。時風盛猛,悉延燒岸上營落。頃之,煙炎張天,人馬燒溺死者甚眾,軍遂敗退,還保南郡。江表傳曰:至戰日,蓋先取輕利艦十舫,載燥荻枯柴積其中,灌以魚膏,赤幔覆之,建旌旗龍幡於艦上。時東南風急,因以十艦最著前,中江舉帆,蓋舉火白諸校,使眾兵齊聲大叫曰:「降焉!」操軍人皆出營立觀。去北軍二里餘,同時發火,火烈風猛,往船如箭,飛埃絕爛,燒盡北船,延及岸邊營柴。瑜等率輕銳尋繼其後,雷鼓大進,北軍大壞,曹公退走。備與瑜等復共追。曹公留曹仁等守江陵城,徑自北歸。所摘錄的三份傳記裡,只有周瑜的最為詳細,大約是因為他是赤壁之戰的總指揮的緣故。從他的傳記裡,可以看出,詐降是有的,但是苦肉計是沒有的,至於什麼草船借箭,鐵索連舟,就更只是羅貫中的小說家之言而已。
-
6 # 王定隆
先是周瑜借蔣幹用反間計讓曹操殺了蔡瑁張允,龐統使用連環計讓曹超把船連在一起,周瑜使用苦肉計讓黃蓋詐降 最後一起火燒赤壁
-
7 # 天少有道
曹軍總兵力十七八萬到二十餘萬已然是普遍說法。周瑜分析曹操總兵力十五六萬,荊州軍七八萬,但荊州軍也不可能全部投入前線,曹軍還要分兵駐守江陵、襄陽等地,曹仁至少就有三萬兵力留在了江陵,所以前線兵力還是十七八萬之數。
曹軍主要分為兩個軍團,曹操本部和趙儼、程昱軍。曹操本部分佈於烏林、赤壁,水軍和陸軍並進,不過這隻部隊應當是水軍為主。荀攸、徐晃、樂進、滿寵、曹純、文聘都在曹操軍中,曹真、曹休、曹洪儘管沒有明確記載參戰,不過他們統領虎豹騎和禁衛軍常年從征討,除非生病等情況才會不在軍中。但這也僅是可考證的將領,未記載的將領恐怕更多。
謀士方面杜襲、和洽、崔琰、毛玠很可能在軍中,甚至陳琳、阮瑀也可能在軍中。王粲、賈詡、陳矯明確可知在軍中,陳群和董昭一個參軍一個祭酒,不在才怪。
趙儼擔任護軍都督于禁、張遼、張郃、朱靈、李典、路招、馮楷七軍,再加上程昱軍,總兵力就應該有七八萬之多。這隻部隊具體去向不明,根據曹操主戰場的位置判斷這隻部隊最可能沿著劉備、關羽逃往夏口的去路前進,也就是沿著漢水進軍,軍團大約在曹操本部的北邊。曹操主力由江陵沿著長江水陸並進才到了烏林、赤壁,減去趙儼七軍的兵力,在主戰場的曹軍大約有十萬餘眾,但趙儼軍未必就離曹操本部很遠。(注:荀攸擔任軍師一職,陳群擔任參軍,都是負責統兵的將領之一,不是一般的幕僚,做圖時忘記標註。)
劉備因在當陽大敗,合關羽之兵大約只有一萬餘眾。劉備與劉琦的一萬兵力在夏口會合,同孫權結盟之後,周瑜、程普統領三萬主力與劉備會師。由於孫吳勢力在孫策時代就已經控制了江夏南岸,建安十三年孫權又跨江殺了黃祖,劉琦與劉備過江跟周瑜會合時已經等於沒有領土,江夏以北已等同於曹操的領土。
吳軍以周瑜和程普為左右都督,吳將有參戰記載者有魯肅、黃蓋、韓當、呂蒙、甘寧、淩統、周泰,孫瑜常年與周瑜並肩作戰,可能也在軍中。不能確定龐統當時是否已是周瑜的功曹。關羽作為劉備的水軍指揮官,肯定是參戰了才對,但本傳不載,沒有憑據。無論如何,曹軍的總兵力都是孫劉聯盟的數倍之多。
當時曹操軍發生大規模疾疫,部隊戰鬥力已存在問題。周瑜軍水路並進,與曹操在赤壁發生遭遇戰,這場戰鬥由周瑜得勝,曹操駐紮在南岸赤壁的部隊退回到了北岸烏林,周瑜、劉備在南岸赤壁駐紮,與曹操對峙(魯肅應與周瑜、程普在前線,做圖時忘記了。)
以上就是真正發生的赤壁之戰,實際上是一場遭遇戰,曹操原本的戰略目的是為了追擊劉備,並沒有把孫權軍算計在內。所以曹操本人的傳記寫的是“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赤壁之戰的說法也是源自這段記載。
這場戰爭原本的定義就是曹操與劉備的戰爭,遭遇戰讓曹操措手不及也是因為周瑜突然出現,曹操根本沒想到敵軍的主將突然由劉備變成了周瑜。故而陳壽的《三國志》並沒有互相矛盾,是讀史只看本傳之人誤解。
以下才是實際意義的赤壁之戰。
當時曹操在北岸烏林駐紮,下令以鐵鎖連艦,首尾相接,陣勢浩大。黃蓋觀察出了破綻,獻計於周瑜,認為敵眾我寡,不能夠打持久戰,當用火攻。周瑜乃令黃蓋率蒙衝鬥艦十艘,載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豫備走舸,繫於其尾。
先給曹操送上詐降書,當時東南風大起,黃蓋統領戰艦為先鋒,到了長江中央舉帆,周瑜、劉備的水軍隨後出發。操軍的官吏和將士出營觀望,都說黃蓋來降。就在距離北軍二里餘外,黃蓋下令縱火燒船,船的速度如同箭一般衝入曹軍的連環戰艦,火烈風猛,火燒很快就蔓延到了岸上的軍營。頃刻間煙炎點亮天際,長江之水燒的沸騰,周瑜輕銳繼其黃蓋其後而來,劉備水軍亦縱火燒船,雷鼓大震間,北軍將士燒死溺死者甚眾。
正是“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間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諸葛瑾、步騭也認為周瑜此戰華夏是震。這是一場偷襲的決戰,最上乘的打法,瞧不起偷襲戰的人都是連兵法入門都不懂。《孫子兵法始計篇》雲:“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
詭道的藝術就是用最小的損失換取最大戰果。先鋒黃蓋在指揮作戰時中箭墮入長江,讓吳兵救起後隨意安設在一旁,黃蓋勉強喊著韓當的名字,畢竟是數十年的老戰友,一下間都認出了黃蓋,痛哭著解開黃蓋的衣服治療箭傷。根據曹操個人說法,他自知敗局已定,也下令放火燒船,不給敵人留下物資。於是乎這場戰爭的三大縱火主犯是周瑜、曹操、劉備。
這場戰役真正被燒的地方
-
8 # 白露為霜65799235
總算有不把演義當歷史的題主了。
從三國志的記載看,概括一句話,孫權與劉備聯軍,以周瑜為總指揮,一把火加上瘟疫,破曹。
-
9 # 第五雲飛
經過官渡之戰,曹操打敗了袁紹,乘勝前進,又消滅了袁紹幾個兒子的殘餘部隊,很快統一了北方的大片國土。因此,漢獻帝紂曹操為丞相,經過一段時間的整頓,曹操又把朝廷上的大事治理得井井有條,便準備向南進軍,消滅當時,在南方的力量有兩家最強大,一是荊州的劉表。劉表是漢朝皇帝其他軍隊力量。的後代,祖孫幾代管理著荊州幾十個州縣,兵精糧足,是個不可小看的軍事力量,二是在江東剛剛崛起的孫權。
孫權繼承了他兄長孫策的事業,在江東大顯身手,事業興旺發達,將來必定是中原的一大勁敵,因此,曹操決定,發兵南下,先攻下荊州,再渡江消滅孫權。在曹操五十萬大兵出發之前,荊州刺史劉表已經去世,劉表的個兒子劉瓊繼承了父親的刺史官位,他聽說曹操五十萬大兵到來,早已嚇破了膽,哪裡還敢抵抗,慌慌忙忙地開城投降,當時,劉備還沒有自己的地盤,在荊州的新野(今河南新野)暫時屆住,雖有孔明為軍師,關羽、張飛、趙雲為人將,但兵員大少,無力與曹操對抗,只好領兵逃走,因此,曹操幾乎沒遇到什麼抵抗,拿下了荊州,收服了荊州二十多萬水陸兵馬,直達長江北岸下寨,又加緊操練水曹操大軍這時已號稱八十萬,在江北紮下幾十里長的營寨,又給孫權送軍,準備向江東進攻。
去一封書信,說自己領來了八十萬兵馬,要和孫權較量一番,如果孫權識時務的話,就早早投降。曹操大兵一到北岸,江東的人土便焦急不安起來,有的主張堅決與曹兵打一仗,靠著江東的地理優勢,說不定還能勝利,有的主張投降,因為雙方實力相差太大,江東只有不足二十萬可以打仗的軍隊,而曹操有大兵八十萬,這樣打起禾,怎麼可能勝利呢?大家爭論紛紛,相持不下,連孫權也沒了主意。在當時的東吳大臣中,魯肅是個堅決主張抗戰的,他對孫權說,“那些主張投降的人,都是為自己考慮的,因為他們投降以後,還照樣當官,說不定官還當得大些,而你孫權如果投降了,就被別人控制了,祖上留下來的產業也就保不住了廠孫權覺得魯肅是個忠臣,很感動,也想抗戰,但不知怎麼打才好
魯肅想:“諸葛亮是個很有智謀的人,如果能和劉備聯合起來共同抵抗再把諸葛亮請到江東來做做工作,那就可以壓倒投降派了。”於是親自過江來見劉備,想請諸葛亮到江東去商量一下對策。諸葛亮也是主張孫權、劉備兩家聯合抗曹的,見魯肅來請,馬上和他一道過江,見了孫權,仔細分析抗戰的有利條件和勝利的把握,最後,又徹底說服了江東的軍事統帥周瑜,這才最後定下了孫劉聯合抗曹的策略。既然決定要打,下一步就是怎麼打的問題,周瑜和諸葛亮的看法不謀而千里大江水面上,兩軍交他致勝的最好辦法就是用火攻,但是火攻有兩個難處,第一是火種怎麼送到,如果用船裝載火種去進人對方船隊的話,怎樣才能接近?第二是即使接近了對方的船隊,能使對方的戰亂燃燒起來,但一隻船著火,另外的船馬上開走了,不能絕對方造成損失,必須有什麼辦法,把對方的船固定起來,讓他著火以後還分散不開,這才能夠達到目的。
為了解決這兩個問題,周瑜使了兩個計策,一個是“苦肉計”,故意在商量軍務時和老將黃蓋發生衝突,把黃蓋一頓痛打,打得起不了床,然後由黃蓋就份投降書,說某月某日自己率領船隊來投降曹軍,將船隊上裝滿火箭、火把、火藥,等船隊接近時,燒燬曹兵大船。另一個計策是“連環計”派龐統到曹操大營裡去,針對曹操十兵大多都是北方人,不服水土、不會水性的特點,建議曹操把船隊用大鐵環、鐵鏈鎖起來。形成一個整體,人馬都可以在上面行走,解決了北方土兵暈船、嘔吐的苦惱。這兩條計策在使用時儘管也遇到了一些人的懷疑,但都被曹操高興地接受了,曹操認為,這正是自己大破江東的極好時機。當一切安排妥當之後,剩下一個最大的問題;那就是當時季節正是冬末常刮西北風,曹軍在北,吳軍在南,如果火攻曹平時刮北風的話,火勢正好燒了自己,這使周瑜急得吃不下飯、睡不著覺。
諸葛亮著透了周瑜的心思,說自己可以“借”東南風,周瑜雖不相信,可抱著試一試的心思,便按諸葛亮的要求,辦好了備用物品,讓諸葛亮“借風”。諸葛亮果然“借”來了東南風,東南風一起,他就回到劉備的大本營中。這就是歷史故事傳說的諸葛祭風的由來,實際上,諸葛亮“借”風是假的,而他精通天文地理、氣象知識倒是真的,他料定了這幾天有氣候變化。要刮東南風,所以故意神乎其神地說“借”風,後來長說中又把他進一步神化了。到東南風颳起來的這一天,也就是黃蓋假投降的日子。黃蓋領著二十多隻戰船,把火種射進曹操的水個寨中,連大的大火立即燃燒起來,把曹操的戰船全部燒光。周瑜、諸葛亮又在岸上埋伏了許多兵馬,乘勝追擊堵城,把曹操的幾十萬人馬殺得潰不成軍,曹操只得狼狽地逃回中原。赤壁之戰是中國古代軍事史上一場著名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地這一戰之後,曹操再也沒向江東發動大規模的進攻了。
-
10 # 人生需要玩豆腐
一句話,大的方面說曹操想一統江山但又實力不夠,小處看對困難估計不足,北方人和南方人就內心世界還是有許多不同之處
-
11 # 陳悅漫步海邊
赤壁之戰是中國古代戰爭中的經典戰例,經過小說《三國演義》妙筆生花的闡發,更使得這場戰役變得盡人皆知。
不過,歷史上的赤壁之戰和《三國演義》描寫的檣櫓灰飛煙滅的赤壁大戰存在極大的差別,以下略作敘述,僅供參考。
《三國志》《三國演義》版本
按照正史《三國志》的記載,赤壁之戰發生於公元208年,即東漢獻帝建安十三年。當年,消滅了袁術、呂布、袁紹等山東群雄後的曹操,揮師南下意圖吞併荊州,進而又直接威脅到東吳軍閥的江夏。由此,荊州軍事集團殘存的劉備、劉琮勢力聯合東吳抗曹。雙方軍隊在赤壁江段隔江對抗,當年冬季,東吳將領黃蓋偽裝歸降,乘著東南風大作,帶領船艦火攻曹營,曹軍的船舶因為停泊過於密集,加之處於頂風位置,一時難以散開,紛紛起火燃燒,大火甚至還蔓延到岸上的曹軍營地。
跟隨在黃蓋艦隊之後,周瑜率領的大隊船艦跟進出擊,另外又派出劉備、關羽等軍,登陸北岸截擊曹操陸營。最終曹操感到大勢已去,下令撤退,途中將聚泊在巴丘一帶的大批艦船自行焚燬。曹操軍選擇了退往江陵的捷徑,即橫穿雲夢大澤的華容道,進入雲夢澤後,遭遇大霧,加上道路泥濘,行走艱難,無奈之下命令士兵伐薪草墊路,騎兵終於得以脫險,但是很多步兵遭遇人馬踩踏,或陷在沼澤中,死傷甚重。
據此,按照《三國志》的說法,並沒有鐵鎖連舟,只是船舶停泊過密。而曹操軍的主力,則幾乎全軍覆沒。這一版本也就是《三國演義》藝術塑造的原型。
《漢末英雄傳》版本
相對《三國志》中以少勝多的赤壁大戰,還有另外一個不太受到重視,而且很多細節截然不同的史料版本。名列建安七子的漢末著名才子王粲,著有一部《漢末英雄記》,以傳記體記述了大量漢末三國的故事,也是研究三國曆史的重要史料。其中提到的赤壁大戰卻是完全不同的情況。
建安十三年,曹操揮師南下,併吞荊州。當大軍推進至長江邊時,意圖從赤壁段江面渡江,跨擊江南。此時,一個重要的技術難題出現了,即數萬大軍過江,必須要有足夠的船隻載運,《漢末英雄記》記載當時曹軍“無船”。左思右想後,決定就近取材,當地缺乏樹木,於是便砍伐當地盛產的竹子,製做成竹排水寨。大片竹排聯成的水寨,既可以屯紮軍隊,而且赤壁段江面本就不寬,也可以用於渡江。
北岸曹軍建造大量竹排的情況,很快引起江東的注意,藉著曹軍“未及渡”的關鍵時刻,周瑜決定搶先發起攻擊。一個冬日的夜晚,周瑜派出由上百艘走舸快船組成的艦隊,每艘用50人划槳,共載運數千兵士,藉著夜幕掩護,快速划向北岸的曹軍竹排水寨,抵近後投擲火炬縱火,“火燃即回船速去”,曹軍的數千竹排付之一炬。沖天的火光映紅了大江,失去渡江工具的曹操,於是沮喪“夜走”,軍隊主力並沒有大的折損。
數千人火燒竹排的行動,規模上與《三國志》《三國演義》中廣為流傳的赤壁大戰故事相去甚遠,然而《漢末英雄記》實際上具有很高的可信度。作者王粲早年依附劉表,建安十三年曹操南征荊州時,曾勸劉琮歸降,後被曹操重用,任命為丞相掾,賜關內侯爵位,本人就是赤壁大戰的親歷者。鑑於《三國志》對於赤壁大戰的敘述,多側重於事件謀劃等方面,缺乏戰事細節的資料,尤其是曹軍方面的資料。出自曹營的王粲站在江北一方的視角,恰好彌補了這方面的空缺。
據此,赤壁之戰是一場規模有限,以少勝多的偷襲戰。
回覆列表
建安十三年(208)九月底,劉備按照約定,率領部隊由夏口順流向東兩百多里,駐紮在長江南岸的樊口,準備和孫權的軍隊會合,共同抗曹。
根據情報,曹操的大軍已經準備從江陵出發了,劉備聽不到諸葛亮和魯肅的訊息,他很擔心,每天都派人去探聽孫權軍隊的情況。沒過多久,探馬來報告說,孫權的先鋒船隊就要到樊口了。劉備立刻派孫乾去慰勞他們,看到周瑜也來了。周瑜請劉備上船見面,劉備見面趕緊就問周瑜帶了多少人馬,周瑜告訴他只有三萬多人,劉備一聽很失望。周瑜卻信心十足地回答說,你就看我來打敗曹操吧。接著周瑜率領著孫,劉聯軍向西去迎戰曹軍。
劉備回去後,越想越不對勁,暗中派關羽帶領一部分人馬,向北過漢水去作準備。假如周瑜失敗了,也好留條後路,安全撤退。
十月底,周瑜把指揮部設在三江口,選擇在赤壁附近的江面,作為決戰的地點。周瑜又派經驗豐富,熟悉地形和水性的老將黃蓋,韓當做先鋒部隊的指揮,準備直接進攻曹軍。緊跟在後面的是主力船隊,周瑜和程普在中心進行指揮。呂蒙,淩統,太史慈的部隊做陸軍先鋒,劉備的軍隊在後方的漢口附近,防備曹操的陸上進攻。
正像諸葛亮分析的那樣,曹操計程車兵多數是北方人,剛到南方,因為水土不服,許多人病倒了。長江風浪很大,這些士兵不習水性,船在江面上搖晃,許多人暈船。曹軍和周瑜的水軍打過幾次小仗,都被打敗了。有人給曹操出主意,用鐵鏈把戰船都連在一起,船上再鋪上木板,就穩當多了。這樣一來,果然是穩固多了,就像在陸地上一樣平穩。曹軍士氣也高昂起來。
大將程昱,張遼提醒曹操,提防著對方用火攻。曹操覺得,現在這個季節是刮西北風,周瑜的船在東南方向,如果放火,只會燒著周瑜的船,所以就沒把這事放在心裡。
黃蓋也發現了曹軍用鐵鏈連船的弱點,就向周瑜建議說:“敵人的軍隊比我們多得多,如果這樣相持下去,對我們很不利,得趕快想辦法攻破敵人才行。曹操把戰船連在一起,行動不方便,我們用火攻的辦法來打敗他們”。周瑜一直也想用火攻,就是擔心風向不對,弄不好會燒著自己。所以只能耐心地等待風向改變。要想火攻,離遠了不行,得有人靠近曹軍的戰船。周瑜和黃蓋商量,就派黃蓋去。他要黃蓋寫了投降書,派了個能說會道的人送到曹操那裡。信上說:“從大勢來看,用江東這麼點兵力對抗曹公的百萬大軍,這是所有的人都看得清的。只有周瑜,魯肅看不清形勢,不自量力。現在我願歸順曹公,我準備在雙方交戰時,率領先鋒部隊投降,指引曹公的兵馬,直接進攻周瑜的指揮部,來報答曹公”。
曹操接到黃蓋的降書,開始有些懷疑,又一想信中說的倒有理,也就相信了,便和送信人約定:黃蓋投降時,船上以插有畫龍的旗為訊號。
十一月十二日,風向突然變了,轉成刮東南風。黃蓋帶領10艘大船,船上裝滿乾柴草,用油澆上,外面裹上布,插上約定的旗號,又把靈活機動,便於作戰的小艇拴在大船後面,乘著風勢,向北岸飛速駛去。快接近曹操的戰船時,黃蓋讓士兵舉起火把,一起呼喊:“黃蓋來投降了!”曹軍聽見喊聲以為黃蓋真來投降了,都走出船艙觀望。開始,曹操看見黃蓋來投降,正在得意,後來發現不對勁兒,趕緊命令部下攔住快艇,但是已來不及了。黃蓋命令士兵點著乾柴,加速衝向曹軍戰船,然後跳上小艇撤退。這時,風勢更猛,火借風勢,風助火威,不一會兒,曹軍的戰船全著了。接著,岸上的營寨也起了火,曹軍大亂。孫,劉聯軍衝殺過來,曹軍大敗。
在瀰漫的大火中,曹操帶著殘兵敗將,匆忙順著陸路,經過華容向江陵逃去。正趕上剛下完雨,氣溫驟降,路上到處是泥,戰馬陷進泥潭中,很不好走。曹操命士兵每人抱一堆枯枝雜草,走在前面鋪路,才勉強透過。一路上逃跑計程車兵爭先恐後,互相踐踏,加上生病受傷的又死了不少。劉備,周瑜從水陸兩線追擊,一直追到南郡。曹操留下曹仁,徐晃守住江陵,樂進守襄陽,自己率領人馬回北方去了。以後曹操再也沒有力量向南發展了。
赤壁之戰,曹操自負輕敵,指揮失誤,加之水軍不強,終致失敗。孫權,劉備在強敵面前,冷靜分析形勢,結盟抗戰,揚水戰之長,巧用火攻,創造了中國軍事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