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文史磚家
-
2 # 填哥嗑歷史
我們老祖宗有一句話,叫做:“不作死就不會死”,宋國的行為,跟我們完美的解釋了什麼叫做“作死”。
武王滅商後,作為殷商後裔的微子啟,被封在宋地,繼承殷商血脈。宋國版圖跨越今天河南東部,江蘇西部和山東西南地區。這是中原的腹心地帶,物富民豐。地理位置比早期的齊楚秦燕等國好多了。
但是這樣的形勢也造成一定的問題。就是人民富有,工商業發達,造成人民不善於打仗。都有錢了,誰還喜歡打打殺殺的啊,都經商賺錢去了。所以一旦周邊有強大的國家,宋國就比較危險了,這是一塊肥肉啊。
偏偏宋國周邊就有很多這樣的國家。
中國的地理形勢有句古話,就是金角銀邊草肚皮,處於邊陲的國家地區容易發展。因為窮,窮則思變啊。邊陲地區,向外拓展空間也比較容易。在宋國的東邊,齊國強大起來了,在宋國的南邊,楚國強大起來了,在宋國的西邊,晉國強大起來了。
這些鄰居,都是狠角色,都是摸滾打爬發展起來的國家,軍力強盛。都不是宋國可以惹的。
夾在中間的宋國,本來只要好好發展,不去惹這些鄰居,也倒沒什麼。因為宋國也不是好惹的角色。而且可以作為這些強國的緩衝地帶。
偏偏宋國老是要出來刷一下它的存在感。春秋時期,宋襄公因為助齊孝公即位,覺得自己非常厲害,想學齊桓公與諸侯會盟,做霸主。宋襄公與諸侯會盟於盂。在會盟時被楚國給抓了。
楚王一看抓個宋襄公沒什麼用,就放走他了。沒想到宋襄公不知好歹,帥兵挑釁楚國,結果又被楚國給暴揍了。
從此以後,宋國安靜了一段時間。專心搞他的商業和弭兵會盟去了。
沒想到,戰國時期,宋國國君作死的毛病又患了。又出來刷存在感了。
這一次,是宋偃王。宋偃王在位初期,宋國發展得還不錯。在他的統治下,宋國兵強馬壯的,有“五千乘勁宋”之稱。
所以,宋偃王信心爆棚了。東伐齊,南伐楚,西伐魏,據史記記載:
君偃十一年,自立為王。東敗齊,取五城;南敗楚,取地三百里;西敗魏軍,乃與齊、魏為敵國。盛血以韋囊,縣而射之,命曰“射天”。淫於酒婦人。群臣諫者輒射之。於是諸侯皆曰“桀宋”。告齊伐宋。宋偃王,基本把能得罪的強鄰都給得罪了。睦鄰友好的關係搞不好啊,鄰居基本上都恨的牙癢癢的。偏偏宋偃王,這時不修德政,弄得國內民怨沸騰。而且這個時候五國伐秦,諸侯國的注意力都轉移到函谷關去了。
齊國悄悄的和幾個鄰居商量下,咱們二一添作五,把宋國給拿下,得到一塊肥肉,還免得他老是在我們眼前晃盪。
所以,公園前287年,齊楚魏三國合作,把宋國給包餃子了。
不久,宋偃王出逃,死於溫。《史記.宋微子世家第八》記載:
王偃立四十七年,齊湣王與魏、楚伐宋,殺王偃,遂滅宋而三分其地。不過,宋國這塊肉不好吃,因為齊國想吞獨食,引得其餘六國的不滿,除楚國外,其它五國組成聯軍,差點把齊國滅了。這是後話。
所以說,做人要有自知之明,不能作死。宋國物產豐富,人口眾多,如果國君兢兢業業,憑著“勁宋”的實力,自保是沒問題的。偃王不修德政,濫用武力,終被齊所滅。自作孽,不可活也。
回覆列表
戰國時期,實力最強的七個諸侯國-秦齊楚魏趙燕韓,被統稱為“戰國七雄”,它們之間的戰爭與和平,幾乎構成了當時中國的全部歷史。其實,在“七雄”之外還存在著兩個實力相當雄厚的國家,其中,中山國被稱為“第九強國”,而宋國則被稱為“第八強國”。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宋國的興衰史。
宋國的始祖,是商紂王的庶兄微子啟。周武王滅商後,將商紂王的兒子武庚冊封於殷,以奉其宗祀。然而武庚不甘心接受周朝的統治,因此在周武王駕崩後,便聯合管、蔡兩國造反,結果被周公姬旦平定、擊殺。武庚被殺後,周朝本著“存亡繼絕” 原則,將微子啟冊封於殷商興起之地-宋,讓他統治殷商遺民,以繼續奉其宗祀。
宋國版圖最盛時(戰國中期),據有今河南省東部、江蘇省西北部和山東省西南部,面積約有10萬平方公里,並且都是膏腴之地。不僅如此,在周朝各諸侯國當中,宋國的角色極為特殊,不僅爵位最高(公爵),在封國內繼續保留殷商的服色、祭祀等活動,而且深受周天子的禮遇,政治地位極高。
不過,由於王位繼承製度的混亂(“父死子繼”和“兄終弟及”並存),宋國的政局一直比較動盪,其中最嚴重的一次發生在宋殤公時期(前719-前710年)。當時,大臣華父督不僅公然弒君,而且還殺死大司馬孔父嘉,迫使其子木金父逃往魯國避難,後裔由此成為魯華人。而木金父的五世孫,正是儒家創始人孔子。
宋國的內亂持續多年,直到宋襄公子茲甫在位時(前650-前637年),才迎來振興的時刻。宋襄公執政時,以齊桓公霸業的繼承者自居,憑藉著平定齊國內亂的功勞,糾合諸侯在盂地會盟,一躍而成為“春秋五霸”之一。然而,宋襄公的霸主地位遭到楚成王的挑戰,後者不僅在盂地會盟時扣押他,並且在此後的泓水之戰中完敗宋國,使得宋襄公辛苦建立起來的霸業付諸流水。
宋襄公薨逝後,宋國的實力一落千丈,此後淪為晉、楚兩大國爭霸的“犧牲品”,戰事連年不斷,時間長達80餘年,直到第二次弭兵之盟後(前546年),才獲得喘息的機會。在此後的數十年時間裡,宋國利用國內外和平環境不斷地發展、壯大自己,並“偷空”滅掉曹國(前487年),實力由此大有起色。
戰國初期,晉國被魏趙韓三家瓜分,楚國尚未從對吳戰爭的失利中恢復元氣,秦國僻處西方,而齊國也因長期的內亂而實力不振,宋國雖然並未列入“七雄”之中,卻利用各種難得的機遇繼續發展自己,實力比春秋末年變得更強。不僅如此,此一時期的宋國經濟也異常繁榮,包括商丘(宋國都城)、陶丘、彭城在內,出現很多商業發達、人口稠密的大城市。
宋國的實力在宋康王在位時(前329-前286年),達到了歷史的頂峰。宋康王名子偃,是宋闢公之子,宋剔成君的弟弟,不僅儀表堂堂、天生神力,而且胸懷大志,很想恢復當年商朝的榮光。因此,等到宋康王逐兄篡位後,便開始大刀闊斧地進行政治改革,在十餘年的時間裡,使得宋國的實力不斷強盛。
憑藉著強大的國力,宋康王先從攻擊小國入手,以此來試探各大國的反應,一戰便滅掉滕國。當發現大國對此毫無反應時,宋康王變得更加肆無忌憚,並將進攻矛頭指向齊魏楚三大鄰國,向東攻克齊國五座城池,向南侵佔楚國淮北之地,向西取得魏國兩個縣邑,戰績堪稱斐然。此時的宋國,號稱“五千乘之勁宋”,儼然成為“七雄”之外的戰國第八強國。
憑藉著一連串的軍事輝煌,宋康王開始變得驕傲自滿,不僅公然僭號稱王,而且行為日漸乖戾暴虐。為顯示自己的權威,宋康王不僅“射天笞地,斬社稷而焚滅之”(見《戰國策·卷三十二》),而且經常在王宮中徹夜狂歡,並讓國民都喊他為“萬歲”。對於勸諫他的大臣,宋康王無一例外都予以殺害。各國因憎恨康王的暴行,便將此時的宋國呼為“桀宋”。
宋康王的倒行逆施,為國家招致滅頂之災。前286年,恢復元氣的齊國,聯合楚、魏兩國攻打宋國,聯軍連戰連捷,不久便到達宋都商丘城下。由於宋康王已盡失民心,因此國都軍民拒絕為他作戰,紛紛逃散出城。眾叛親離的宋康王倉皇地逃往倪侯的住所,但很快便被齊軍搜出並斬殺。由此,立國800餘年的宋國(前1114-前286年)滅亡,領土被齊、魏、楚三國瓜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