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劉侃歷史

    關於同治皇帝的皇后阿魯特氏的死在一些史料中有記載。《翁同龢日記》寫有:“嘉順皇后臥疾已久,今益劇矣”,而清代官方則稱“痛經大行皇帝龍馭上賓,毀傷過甚,遂抱沉痾。”總之說明她是病死的。那麼她在死前是否懷有同治皇帝的遺腹子?至今還沒有任何證據佐證,更談不上被她的婆婆慈禧除掉一說。

    當然坊間傳聞同治死後,阿魯特氏覺得自己地位尷尬,作為繼任皇帝光緒的皇嫂,自己又向來與不喜歡自己的婆母慈禧不睦,丈夫已死,自己前路也無望,然後求問狀元父親崇琦,崇琦寫了一字“死”,於是阿魯特氏吞金自殺以死明志,但是這些都是傳說未必是實。

    說慈禧除掉同治的遺腹子也是無稽之談。可以肯定的是阿魯特氏生前沒有留下遺腹子。咸豐的子嗣稀薄,只有一兒一女。作為唯一的皇位繼承人——同治承載了皇族傳宗接代的大任,如果同治的妃嬪們有孕,後宮脈案不可能不記載;當時尚且有對阿魯特氏親厚的慈安太后還在,懷有子嗣這麼大的事她不可能不知道,並且會排除萬難保護懷有身孕的阿魯特氏,以求母子平安。再則當時慈禧也要看慈安的東宮面子,沒有能力在後宮一手遮天,更談不上冒著殺死“親孫兒”惡名,行祖宗禮法不容之事。

    同治十七歲才大婚,因為和自己的親媽慈禧不和,本來和自己選定的阿魯特氏情深意篤,但是由於有個強勢的媽——慈禧的介入,後宮生活也變得鬱鬱寡歡。皇后阿魯特氏不善於逢迎慈禧,遭慈禧的厭惡,於是慈禧強令兒子親近自己喜歡的富察氏,少年天子後宮之事也要受老媽制擎,逆反心起,乾脆獨宿養心殿,誰也不親近,就算阿魯特氏想要一個親生孩子,這種機率都很小。阿魯特氏和同治有遺腹子之說不過是一些人同情同治皇帝在慈禧高壓威逼之下早逝的一種臆想罷了,純屬猜測毫無根據。

    退一萬步阿魯特氏真的懷有“龍種”,一般女子都是“為母則剛”,她為了腹中的骨肉,為了報答同治立她為後的恩情,必然會選擇堅強的活下去,把孩子養下來,不可能抑鬱而死甚至輕生,她父親可是正宗的旗人狀元,滿腹經綸剛正守禮,為了女兒腹中的正宗大清皇脈,斷不會如坊間傳言縱容女兒有輕生之舉。

    綜上所述,阿魯特氏懷有同治的遺腹子以及被慈禧除掉一說毫無根據,純屬無稽之談。

  • 2 # 文化歷史精神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欽顯皇后,葉赫那拉氏,咸豐帝的妃嬪,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實際統治者。 1852年入宮,賜號蘭貴人(清史稿記載懿貴人),次年晉封懿嬪;1856年生皇長子愛新覺羅·載淳(同治帝),晉封懿妃,次年晉封懿貴妃;1861年咸豐帝駕崩後,與孝貞顯皇后兩宮並尊,稱聖母皇太后,上徽號慈禧;後聯合慈安太后(即孝貞)、恭親王奕訢發動辛酉政變,誅顧命八大臣,奪取政權,形成“二宮垂簾,親王議政”的格局。清政府暫時進入平靜時期,史稱同治中興。1873年兩宮太后捲簾歸政。 1875年同治帝崩逝,擇其侄子愛新覺羅·載湉繼咸豐大統,年號光緒,兩宮再度垂簾聽政;1881年慈安太后去世,又因1884年慈禧發動“甲申易樞”罷免恭親王,開始獨掌大權;1889年歸政於光緒,退隱頤和園;1898年,戊戌變法中帝黨密謀圍園殺後,慈禧發動戊戌政變,囚光緒帝,斬戊戌六君子,再度訓政;1900年庚子國變後,實行清末新政,對兵商學官法進行改革。 1908年,光緒帝駕崩,慈禧選擇三歲的溥儀做為新帝,即日尊為太皇太后,次日17點(未正三刻)在儀鸞殿去世,葬於菩陀峪定東陵。

    姓名:葉赫那拉氏

    性別:女

    籍貫:中國(清朝)

    出生地:北京

    民族:滿族

    等級:皇妃、皇太后、太皇太后

    陵墓:普陀峪

    代表作品:《富貴圖》國畫集、《魚藻圖》、《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書畫

    主要成就:重用漢臣,興辦女學

    出生日期:1835年11月29日(道光十五年十月十日)

    去世日期:1908年11月15日(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

    別稱:老佛爺

    旗籍:滿洲鑲藍旗(後抬入鑲黃旗)

    英拼:Empress Dowager Cixi

    信仰:藏傳佛教

    地位:皇妃、皇太后、太皇太后

    別稱:老佛爺

  • 3 # 老帥看戲

    慈禧太后掌權後,先後有三位地位舉足輕重的女人死在她的手中,她們分別是:同治帝皇后阿魯特氏、慈安皇太后和光緒帝珍妃。

    相對於對於慈安皇太后和光緒帝珍妃而言,同治帝的這位皇后的知名度實在是太低了,以至於知道她的人就很少,就更不要說是關於她的事蹟了。

    同治帝皇后阿魯特氏,蒙古正藍旗,其父崇綺才高八斗、學富五車,曾經一舉奪得咸豐年間的狀元。此後,崇綺這位難得的人才被朝廷選中,留在翰林院,成了皇帝的一位高階秘書。

    同治十二年九月,在慈禧太后和慈安太后的安排下,清宮為成年的同治帝舉行了盛大的選秀活動。

    然而,被同治帝和慈安太后同時看中的阿魯特氏,卻入不了慈禧太后的法眼。而慈;禧太后則相中了另外一名秀女——侍郎鳳秀之女。雖然慈禧太后幾次給兒子同治帝示意,但卻被同治帝故意忽視了。於是,慈禧太后就此和皇后阿魯特氏結下了仇恨——既然我整治不了自己的兒子,老孃還整治不了你!

    所以,從同治帝大婚那天起,慈禧太后就開始故意找皇后阿魯特氏的茬——不管是言行舉止,還是衣食住行,凡是她看不順眼的事情,都要當眾指出,毫不給這個國母皇后留情面。

    一日,阿魯特氏陪慈禧一起看戲。當臺上演到男歡女愛時,慈禧看得津津有味,阿魯特氏卻轉頭回避不看。慈禧為此很是不高興,罵她是假正經。阿魯特氏身邊的人都勸她多討慈禧歡心,否則皇后的位置不保。

    阿魯特氏說:“我一直當太后是長輩,即使她待我不好,我也應尊敬她。我是奉天地祖宗之命,由大清門迎入,地位不是輕易可動搖的。”清朝規定,皇帝大婚時,只有皇后能從大清門進入,其她妃嬪只能由神武門進入。

    慈禧的探子,把阿魯特氏這番話告訴慈禧,慈禧非常生氣。因為慈禧是從品級低下的貴人一步步走上權力巔峰,她最大的遺憾就是沒能從大清門風風光光的進宮。阿魯特氏這幾句話刺到了她的痛處,對其恨意更深。最令人震驚的是,有一次慈禧太后得知皇后阿魯特氏給兒子同治帝打小報告後,竟然親自帶人來到同治帝的寢宮,當著同治帝的面把皇后阿魯特氏給打了幾巴掌。

    當時同治帝尚在病中,而正是慈禧太后的這幾巴掌,把同治帝本已有所好轉的病情,徹底給打得沒救了——病中之人,最怕的就是生氣,尤其是同治帝這種眼看著妻子被當眾打罵,卻根本就無法起身相救的情況。

    (1874年)十二月初五同治帝病死,年僅十九歲。十四天後,兩宮太后釋出懿旨:“皇后作配大行皇帝,懋著坤儀,著封為嘉順皇后。”同治帝死後,阿魯特氏傷心過度,兩個月後,也病死了,年僅二十二歲。

    關於阿魯特氏的死有很多種說法。有人說,阿魯特氏外祖父端華是慈禧的政敵,慈禧因而遷怒於阿魯特氏。也有人說,阿魯特氏懷了同治帝的遺腹子,慈禧怕她生下孩子,阿魯特氏成了皇太后,自己就不能垂簾聽政。還有人說,同治帝沒死之前,慈禧就恨阿魯特氏入骨,同治帝死後,必定要除掉她。 不管阿魯特氏以哪種可能性死去,但都指向是慈禧逼死的。阿魯特氏的命運是悲劇的。

    再說說可憐皇后死後惠陵被盜

    惠陵被盜後,由於東陵當時處於無人管理狀態,盜口一直到1952年清東陵成立文物保管所時才堵砌上。由於洞口長期未堵,當地許多百姓都到地宮裡看過。當地流傳說:惠陵地宮裡那位娘娘的屍體一點兒未爛,面目如生。她渾身被扒得一絲不掛,肚子被剖開,腸子流了一地。社會上盛傳這位娘娘是吞金死的,他們為了取金子,把娘娘的腸子從頭到尾擼了一遍。 可憐的阿魯特氏皇后。死後百年竟也落得這樣的下場。

    由上可以看出,應該是沒有懷孕,但是死因不明,未必是自殺,很可能是慈禧下的黑手

  • 4 # 虎牙萬寶閣

    我是吾盂,我來回答。我並不認為同治皇帝的皇后阿魯特氏是因為懷有同治帝的遺腹子而被慈禧除掉的。

    這種說法並站不住腳。

    ①清朝後妃有孕都會有很嚴格的保護措施,太醫院中有那麼多名太醫每天就是幹這事的。如果皇后真的懷孕的話,清朝的醫案上不可能一點兒記載都沒有。

    ②不合常理。同治帝是十月份生病,十二月份去世,不管說是史料上記載,他是因為天花去世的,是民間傳說,他因為常年留宿花街柳巷而感染梅毒去世。那麼皇后肯定是在十月份之前懷孕的,皇帝去世74天后,皇后也離開人世,如果皇后腹中真的懷有孩子的話,那胎兒已經有將近五個月了,當時慈安太后尚在人世,如果兒媳婦真的懷有兒子的遺腹子,慈安太后拼命也會保護的。

    ③慈禧沒有必要迫害阿魯特氏及她腹中的孩子。慈禧太后這個人雖然做事沒有什麼下限,但也向來是是無利不起早的一個人。就算阿魯特氏腹中真的懷了同治帝的遺腹子,當時光緒皇帝已經進宮了,阿魯特氏名分已定,就算這個孩子生出來,也不過是皇宮裡多養一個人的事兒,有什麼干係。何況國不可一日無君,諾大的大清早不可能等著一個皇后十月懷胎之後生個孩子再立他為皇帝吧!這個孩子生不生的出來,對慈禧垂簾聽政都沒有什麼危害,阿魯特氏在皇宮中雖然不是什麼逆來順受的性子,但是跟慈禧太后去爭權奪利的話,她還沒有這個本事。那麼慈禧又何必冒天下之大不違去迫害孤兒寡母?

    綜上所述,我認為阿魯特氏在同治皇帝身死之後,覺得生活無望,自盡循節而死,倒是更有可能。

    以上是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 5 # 有得觀史

    據傳,同治的皇后阿魯特氏懷有同治的遺腹子,被慈禧害死了,後人還追尊這孩子為末阿哥,但是這種情況可能性很小。

    第一,同治皇帝十七歲大婚,十九歲駕崩,大婚到駕崩共兩年零三個月,十月懷胎,如果同治生育能力強,他的孩子都該生出來了。

    第二,同治皇帝有一個皇后,四個皇貴妃,他最喜歡皇后不太喜歡皇貴妃富察氏,而慈禧喜歡富察氏不喜歡皇后。慈禧插手同治的婚姻生活,同治很反感,乾脆兩個都不寵幸。不過,同治還有三個皇貴妃,她們不受影響,正常總得有一個開花結果的吧!實際情況是沒有。

    第三,皇后懷孕這樣的事情對於皇家來說是大事,都會有詳細記載,實際情況沒有,即便是皇家記錄被修改。當時應該有很多人知道。同治駕崩後,皇后整天以淚洗面,皇后的父親請示慈禧怎麼辦,慈禧的回答,“隨大行皇帝去吧!”如果皇后懷有龍種,有大清的血脈,慈禧的話等於殺死龍種,那時慈安太后還在,慈安才是大清之主,慈禧殺了龍種怎麼向慈安交代!

    第四,同治好玩,被恭親王奕訢的兒子載澄帶入花街柳巷,因為經常逛妓院染上了梅毒,當時沒有青黴素,這種病無法治癒。同治帶病上陣,生育能力一定受影響。

    第五,同治皇帝的生父咸豐皇帝,31歲駕崩,在古代年齡也不算小了,他一共才生三個孩子,一個女兒,兩個兒子,其中還有一個兒子早夭。同治生育能力差很可能是遺傳。

    綜上所述,同治的皇后有遺腹子,很可能是後人編造的故事,目的是往慈禧身上潑髒水,可信度不高。

  • 6 # 張生全精彩歷史

    這事需要從同治的皇后阿魯特氏嫁入宮中說起。

    阿魯特氏一開始,就很不得慈禧待見,為什麼這樣說呢?

    (阿魯特氏劇照)

    一、選後風波。

    清朝宗室一向盛行早婚,一般男子在14歲之前,已經成了家,然而同治卻拖到17歲才成婚。

    這中間的原因,正是他的生母慈禧遲遲不想歸政,畢竟只要同治成婚,就意味著他成人可以親政了,所以慈禧總是找各種理由,阻撓兒子成婚。這樣拖來拖去,就拖到了17歲。

    朝野對此議論紛紛,就連慈安太后也多次過問。迫於壓力,慈禧只得讓同治成婚。

    同治選後是大事,慈安和慈禧身為兩宮太后,自然要替他把關。

    在眾多八旗秀女中,慈禧看中了員外郎鳳秀的女兒富察氏。

    富察氏柔順聽話,看著是個好擺佈的女子。

    慈安則看中了鄭親王端華的外孫女,清狀元戶部尚書崇琦的女兒阿魯特氏。

    阿魯特氏出身於書香仕宦之家,才貌雙全,自幼便受到極好的教育,知書達理,穩重端莊,很有母儀天下的氣質。關鍵是,她還比同治大兩歲,如果做了皇后,必能對同治多有教化。

    同治亦和慈安的意思相同。所以儘管慈禧一再旁敲側擊,想左右他選後,但他還是選定了阿魯特氏。

    慈禧好生氣惱,覺得同治和慈安一條心。再說。鄭親王端華可是她的政敵(咸豐臨終任命的八大顧命大臣之一,後在辛酉政變中被慈禧所殺),同治卻故意挑阿魯特氏做皇后,分明是故意和她作對。

    因此,心胸狹隘的慈禧,難免遷怒於還未過門的阿魯特氏。

    (慈禧劇照)

    二、三觀不合。

    早在咸豐在世時,咸豐便很喜歡戲曲。在宮中還養了優伶,常常讓他們唱戲。

    慈禧那時候學了些南方小曲,取悅咸豐。

    待咸豐去世後,慈禧也成了戲迷,常常讓戲班子在宮裡演戲給她解悶。

    逢到這種時候,阿魯特氏都不來陪慈禧看戲。

    慈禧好幾次命人叫她來看戲,她才不得不來。但舞臺上的眉來眼去,男歡女愛,在她看來都是有失禮法的行為,於是她常常“回首面壁不欲觀”。

    後來,慈禧再命人叫阿魯特氏來看戲,她便不肯聽從了。

    這樣一來,慈禧著實著惱,為什麼呢?

    其一,阿魯特氏竟敢違逆她的命令。其二,阿魯特氏的行為,無疑是鄙視慈禧,認為她格調低俗好淫樂。

    再加上阿魯特氏雖謹小慎微,對慈禧處處尊重有禮,但由於她耿直不肯逢迎,並認為自己是“大清門迎入者,非輕易能動搖也”,所以堅持不肯對慈禧阿諛奉承。

    清朝祖制,唯有皇后才有資格走大清門,其他嬪妃只能由神武門入宮。慈禧對此一向很忌諱,結果當太監把這席話回報給她後,她認定阿魯特氏是藐視她,於是愈發恨之入骨。

    (阿魯特氏和同治劇照)

    三、橫加干涉。

    阿魯特氏和同治情意相投,兩人婚後恩愛非常。

    慈禧見此異常氣惱,便有意要將這對愛人分開。

    慈禧召來同治,對他說:“慧妃賢慧,雖屈居在妃位,宜加眷遇。皇后年少,未嫻宮中禮節,宜使時時學習。帝毋得輒至中宮,致妨政務。”

    意思是要同治多與慧妃親近,而阿魯特氏不識宮中禮節,得多學習才好。所以不要去皇后那裡,免得妨礙她學習。

    同治不滿慈禧的干涉,但也無可奈何。為了表示反抗,他索性搬到乾清宮,從此哪兒也不去了。

    慈安見狀,為了安慰阿魯特氏,便常召她作伴。

    有時,同治到鍾粹宮問安,遇到阿魯特氏,兩人必是十分歡喜。

    結果慈禧聽說後,認定慈安籠絡阿魯特氏和同治,心裡更生憎恨。見阿魯特氏對同治笑臉相迎時,便惡言惡語,說她“狐媚以惑主”。

    此時的同治,雖親政但大權依然在慈禧手中,既不能施展抱負,婚姻生活又被橫加干涉,因此同治生了重病。

    由於慈禧早就下令阿魯特氏不準親近同治,所以當阿魯特氏聽說同治病重後,心焦不已,卻又不敢前往探望。然而這樣做,卻又招致慈禧的謾罵,說她“妖婢無夫婦情”。

    後來,同治病勢垂危,阿魯特氏大著膽子悄悄去看他。

    她一邊為同治擦拭身上淋漓不止的膿血,一邊忍不住向同治哭訴慈禧對她的種種刁難。

    誰知,同治身邊的太監,立刻把這事彙報給了慈禧。

    就在同治安慰阿魯特氏時,慈禧破門而入,一把抓住阿魯特氏的頭髮,往門外拖拽,並連聲叫人,即命杖責。

    所謂“杖責”,在後宮中往往適用於犯錯的宮女或太監。施刑時,必須褪下衣褲。這是極盡羞辱的刑罰。

    阿魯特氏是一國之母,居然要遭受這樣的凌辱。

    病重的同治恨自己無能,不能保護阿魯特氏,急氣之下竟昏厥過去。

    慈禧擔心同治若是有個三長兩短,她會被天下人詬病,所以這才作罷。同時也勉強同意阿魯特氏可以探望同治。

    (李鴻藻劇照)

    四、逼上絕路。

    同治在生命垂危之時,開始考慮繼承人的事情。由於懼怕慈禧作梗,便秘密召見了帝師李鴻藻。

    由於事情緊急,阿魯特氏也被召到病榻之前。

    同治先問阿魯特氏,在立繼承人的問題上有沒有什麼想法?

    阿魯特氏表示,她不願意為了一個太后虛名,選幼子繼承帝位,那樣只會給江山社稷帶來禍患。若為社稷著想,還是應該立年長有才能的人來承擔這個重任。

    聽了阿魯特氏這番通情達理的話,同治很欣慰,於是在和李鴻藻商量後,便由李鴻藻起草傳位遺詔,決定立孚敬郡王愛新覺羅·奕譓的兒子載澍為繼承人。

    誰知李鴻藻為官老道,他深知慈禧才是大清的主宰,為了避免惹上殺身之禍,出了養心殿,立刻便帶著密詔前去見慈禧。

    同治去世後,慈禧早已神不知鬼不覺地毀掉了傳位密詔。她為了能繼續垂簾聽政,便將醇親王奕譞才4歲的兒子載湉過繼給咸豐帝為子,同時把他立為繼承人。

    這樣一來,阿魯特氏就成了載湉的皇嫂。不僅不能被尊為皇太后,還失去了皇后的權力和地位。

    阿魯特氏無力應對這一切。她想到同治活著時,慈禧便對她肆意欺凌,如今同治不在了,再加上她又知道傳位密詔的事情,因此,慈禧絕對不容她活下去,百般絕望中,忍不住成日啼哭不止。

    崇琦心疼女兒,便上奏慈禧,希望慈禧能給指條路。

    誰知慈禧看了奏摺後說:“既然如此情深,何不追隨皇帝而去!”

    崇琦不敢拂逆聖意,入宮見到阿魯特氏後,只是淚流不止,臨走拿筆顫抖著在紙上寫了個“死”字。

    阿魯特氏萬念俱灰,最終絕食而死。

    當然了,清宮歷來迷案眾多。關於阿魯特氏的死,還有另一個版本。

    據說同治去世時,阿魯特氏已經懷有身孕。慈禧擔心她會生下皇子,到時她就會被尊為皇太后,而自己就不能繼續垂簾聽政了。所以將她軟禁於儲秀宮,並阻斷飲食,活活把她和腹中胎兒餓死了。

    不過,這個說話也有問題。畢竟如果阿魯特氏懷孕,清宮檔案裡一定會留有證據,然而並沒有。沒有證據,是她沒懷孕,還是慈禧動了手腳。這就不得而知了。

    總之,慈禧為了能夠繼續把控政權,對兒子兒媳,也真是用盡了手段,讓人不齒啊。

    (參考史料:《清史稿》)

  • 7 # 無敵紫荊

    同治,清朝倒數第三個皇帝。母親就是大名鼎鼎的慈禧太后。

    同治年間,大清徹底剿除了太平天國運動,一派中興氣象,號稱同治中興。然而好景不長,誰知道同治是個短命鬼,年紀輕就死了。

    皇帝死了,最重要的當然是誰來繼續當皇帝了。坊間流傳,同治死的時候,皇后已有龍種。朝中分為兩派,一派堅持皇后生下胎兒再行定奪,一派覺得國不可一日無君,應該早立新君。

    慈禧太后當時很不喜歡這個皇后,而皇后又想母憑子貴,把慈禧趕下臺。這當中當然就是一陣腥風血雨的爭鬥。

    歷史已經告訴我們結果,慈禧勝利了,她的侄兒,光緒帝上位。稱慈禧為親爸爸,她也可以繼續掌控大清這艘破難不堪的大船。

    所以,生而為人莫在帝王家!!!

  • 8 # 天空三生晴

    幾個達人回答囉哩叭嗦,扯一大堆背景,根本沒回答到點上。我的觀點很明確,同治皇后沒有懷孕。如果皇后懷孕,那可能就是未來的皇帝,早已親政的同治皇帝雖然已經病重,必然會作出安排。那時候慈安太后還在,地位在慈禧之上,她和滿朝文武也不可能允許謀害懷有皇嗣的皇后。慈禧雖然在臨死前給光緒下毒,這時還不具備那樣的能力和膽量。

  • 9 # 小院之觀

    同治帝皇后阿魯特氏懷著皇帝的遺腹子,只是民間傳說,當不得真。

    皇帝的日常起居不同常人,哪天住在哪個宮裡,哪天召幸哪個妃嬪,都在起居注裡記載得明明白白,因為如果皇后或妃嬪懷了孕,得要把懷孕的日子從後往前推算出來,能跟起居注對的上,才算明白。這可不是開玩笑,如果時間出了差錯,那就是皇帝被綠了,是多少人要掉腦袋的大事。

    而且當時慈禧並沒有之後那樣獨裁,兩宮皇太后仍然是並尊,同治帝也已成年,宗室大臣們也不是放著看的,就算她想擅自修改,也是沒有可能做到的事情。

    但皇后阿魯特氏在光緒元年二月二十日寅時崩於儲秀宮,年僅二十一歲,與同治皇帝只相差七十四天,確實是讓人生疑。

    皇后的死到底與慈禧有沒有關係,有三種說法。

    要弄明白這一切,還要從立後說起。

    同治十一年,載淳已經17歲,早過了可以立後的年齡,這當然是慈禧貪戀權力,找藉口延遲皇帝立後的日期,但畢竟兒子是自己親生的,早晚要還政,於是定在這年過年之後,為皇帝立後。

    在立後人選上,兩宮太后可並不一致。慈禧相中的人選,是刑部江西司員外鳳秀的女兒富察氏。富察氏隸屬上三旗中的正黃旗,是八旗世家,滿洲八大貴族之一,在清朝歷史上尊貴非凡,比如康熙到雍正朝名臣傅恆、福康安、乾隆的皇后孝賢純皇后、都出自富察氏。

    所以富察氏從家世到人品都沒得挑,絕對的八旗名媛,當選皇后很正常。慈禧看中富察氏的原因,一是認為她與自己年輕時比較相像,似乎看到了當年自己的影子。二是富察氏年齡偏小,當時只有十四歲,易於擺佈。

    不過在八旗貴族中看來,大都認為另外一個熱門人選——蒙古狀元崇琦的女兒阿魯特氏氣度高貴,才貌雙全,更適合母儀天下。

    東太后慈安也持這種看法,她的理由,倒也不是跟慈禧故意抬槓,是看中阿魯特氏淑嫻識大體,還深通筆墨,皇帝即將親政,年紀輕輕,恐怕他難以勝任繁忙的公務,有位賢內助的皇后,可以為皇帝分憂。

    實則載淳本人,早就有意阿魯特氏,他信奉的是這樣一條準則:娶妻娶德,娶妾娶色。立皇后以德行第一,在姿色上,阿魯特氏不及富察氏,在德行上面,卻要強過不少,經過多方打聽,小皇帝已跟慈安太后持相同意見,想要選阿魯特氏,哪怕她比自己年長也在所不惜。

    所以到了“二月二、龍抬頭”這一天的選後儀式上,載淳不顧慈禧的一再明示暗示,最後還是選中了崇琦孫女阿魯特氏為後,阿魯特氏當時已十九歲,比載淳還大兩歲,崇琦是蒙古旗人,這是清朝歷史上第一位蒙古裔的皇后。慈禧中意的富察氏,僅僅被封為慧妃。

    親兒子對自己的意見置若罔聞,慈禧惱怒非常,認為他這是聽從慈安指示,故意與自己作對,是翅膀硬了,想要踢開自己的表示,慈禧的氣憤,比三年前安德海被殺還要惱怒十倍。

    這其實是權力慾在作祟,如果站在母親的角度,兒子選中個情投意合的皇后,當孃的應該開心才對,但權力慾已經控制了慈禧,感覺不到親情的溫暖。

    慈禧不待見阿魯特氏,從立後這一天就已經開始。

    同治大婚之後,兩宮太后確實是還政於皇帝,但同治親躬大政伊始,還不敢獨斷專行,從經驗上來說,十七歲的同治在治國上確實還遠遠比不上慈禧老道,所以許多政務,還需要稟告兩宮太后,一起商量個最妥當的法子,當然慈安對治國向來沒什麼興趣,主要的主意,還是慈禧來拿,皇后並沒有什麼參與的資格。

    加上宮內等級森嚴,阿魯特氏名為皇后,實則是個夾在中間的受氣包,同治固然對她情深意切,可是慈安在歸政之後,就想著頤養天年,不願再多出頭,後宮實際上還是慈禧說了算,對於看不慣的阿魯特氏,慈禧當然是處處排擠。

    同治共有一後一妃二嬪,大婚以後,他跟皇后在一起共度良宵的日子最多,其次是瑜嬪,第三才是慧妃,也就是慈禧看中的富察氏。慈禧覺得慧妃受了委屈,於是決定干預,在兒子私生活這種事上,慈禧干預起來是名正言順。

    於是,她召見載淳,以皇后進宮多時,還不大懂宮中規矩為由,要兒子減少去皇后那裡的次數,給她時間來學習做皇后。又以皇帝身邊不能沒有人伺候為由,要載淳多去慧妃處。當然這只是慈禧的藉口,她的真正意圖,是希望慧妃能多承君恩,能搶在皇后之前生下皇子,這樣,她就更有理由抬高她喜歡的慧妃,把對她不服的皇后按在下面。

    同治當然也明白這層意思,但他與皇后本來情投意合,新婚小夫妻,正是蜜裡調油,慈禧這樣做,他極為反感,但母親的話,又不敢太過違逆,想來想去,認為是慧妃到婆婆面前告了狀,把氣出到了慧妃頭上,自此,慧妃那裡,他便下決心偏偏不去,皇后那裡,去的日子也大為減少,只是白天匆匆看望一趟,說上幾句話就不敢久留,更不敢留在那裡過夜。

    同治本來就是少年天子,心智還沒有成熟,正是貪戀玩樂的時候,這一下子,不免憋悶不少。湊巧這時又由於藉著皇帝大婚喜慶的由頭,商議復建毀於庚子之變的圓明園,載淳在宮中悶得慌,又早已有心出去看看京城的繁華,皇帝雖然富有四海,對著民間的熱鬧,反而格外向往。於是藉著去海淀察看園工的理由,小皇帝幾次微服出行,穿梭鬧市,到了後來,膽子越來越大,竟開始流連京城八大胡同,載淳本來身體羸弱,如何經得起煙花女子的胡鬧,堪堪不到半年,惡疾就開始發作。

    同治皇帝的病,是深宮秘事,歷史上也沒有定論,要細細分析來,恐怕要長篇大論,這既然不是問題的重點,就略過一些。大致是天花和梅毒同時發作,天花壓得下去,梅毒卻藉著病勢一發不可收拾,從十月二十日發病,到十二月初五駕崩,不過短短一個半月時間,才親政一年半不到的同治皇帝,就逝於養心殿,年僅十九歲。

    同治駕崩後,議立的是醇親王奕譞之子,四歲的載湉,從輩分上看,與載淳是兄弟,二十一歲的皇后阿魯特氏自然就成了皇嫂。不過這個皇嫂,進宮時間既短,才只未滿兩年,完全就是孤家寡人一個,沒有自己的親信和勢力。又有兩宮太后在上,她也沒有一子半女,根本就是個多餘的人,沒有一點兒說話的份量,要想出頭,只有一個辦法,就是把慈禧熬死,就跟民間的俗話“多年的媳婦熬成婆”一樣,可是慈禧如今才只有四十歲,穆宗在世時尚且厭惡阿魯特氏,皇帝一死,更沒有好臉色跟她看,幾十年無人搭理的深宮歲月,能活活把人逼瘋。

    沒想到的是,穆宗賓天僅僅七十四天之後,二月二十日的半夜,阿魯特氏就在宮中崩逝,香消玉殞。

    關於皇后的死,大致有三種說法:

    一是說,皇后因為穆宗之崩,哀傷過度,纏綿病榻已久,並且拒絕御醫治療,如果這樣看,同自殺也差不多。

    二是說,皇后在十二月初,就曾吞金自殺,幸而被宮女發現遇救,得以不死。現在崩逝,應該還是始終存著自盡之心,終於不幸發生。

    三是說,是慈禧太后決心置皇后於死地,認為她在世一天就有一天的後患,所以秘密下令斷絕皇后的飲食。即使此說是真,根據規矩,后妃的孃家,照例是可以進獻食物的,於是又有一個傳說,說皇后因為靠著崇琦進奉食物,得以苟延殘喘,然而處境越來越艱難,於是她悄悄寫了一張紙條,秘密送到孃家,問他父親,應該如何自處。回頭孃家送來食物,裡面有個餑餑,掰開一看,有一張小紙條,字跡正是出自她父親崇琦手筆,上面寫的是“皇后聖明”四字。這是讓她自己拿主意的意思,阿魯特氏明白天地之大,自己已孤立無援,所以拿定了主意,就此追隨穆宗而去。

    以上是幾種說法,真相到底如何,宮闈秘辛,沒有定論。但不管是哪種說法,從慈禧與阿魯特氏的矛盾來看,說是慈禧逼死了她,倒也不算離譜。

    強如慈禧,也不會想到,正經歷號稱“同光中興”的大清,此時只剩下了三十六年的氣數。

  • 10 # 溫讀

    同治皇帝的皇后阿魯特氏本來不是慈禧看中的皇后人選,隨著同治皇帝的長大,眼看就到了成婚的日子,所以慈禧和慈安兩宮太后開始著手為他操辦婚事,當然最主要的是為皇帝選擇一個賢良淑德的皇后了,但是在皇后的選擇問題上出現了分歧。

    在皇后人選當中,慈禧看重的是富察氏,而慈安看中的是阿魯特氏,阿魯特氏恰恰是皇后的不二人選,才貌雙全,端莊賢淑知書達理,而不巧的是同治皇帝看上的也是阿魯特氏。自小同治皇帝就和慈安走的親近,慈安也是一個知書達理的形象,而慈禧確實一個嚴母,,所以同治從小就愛跟著慈安,加上選後風波,同治和慈安一夥兒,顯得他們兩母子不一條心,慈安才是他親生母親似的,這在慈禧心裡肯定是氣不過的。

    儘管慈禧後期試圖努力想要改變慈安和同治皇帝的想法,不立阿魯特氏為後改立富察氏,但是均以失敗告終,這樣阿魯特氏就成為同治的皇后,而富察氏只被立為妃子。慈禧僅僅在這一個問題上就看阿魯特氏很不順眼了。

    婆媳關係的問題自古就是一個亙古不變的話題,兩個人好像好久之前就有宿仇,而面對慈禧這個強勢的婆婆,自然是不和她一條心的,加上她和咸豐十分恩愛,而慈禧卻對咸豐的感情問題橫加干涉,鬧了很多不愉快,相反她和慈安走的卻很近,各個方面導致了婆媳雙方不可調和的矛盾。

    同治和阿魯特氏和諧甜蜜的夫妻生活僅僅過了兩年,同治17歲大婚,十九歲的時候就因病去世,按照道理來講,兩年的時間並且夫妻恩愛,肯定是可以擁有自己的孩子的,但是同治皇帝幼年的時候經常留戀於花街柳巷,並且有流傳同治是患有梅毒的,這樣的話他有生育能力的可能就很低的。如果阿魯特氏真的曾經懷孕,按理說,在後宮應該是有記錄的,但是這個被慈禧動了手腳也不得而知了,但是慈禧為了權力,將自己懷孕的兒媳逼死也不是沒有可能,畢竟她剛開始對這個兒媳婦就看不上。

    同治皇帝在位的時候,她就和慈禧有很大的矛盾,但是總歸還有丈夫來保護自己,而同治皇帝去世了,大權又掌握在慈禧的手中,她的日子肯定是不好過的,最終還是絕食而死,但是否懷有身孕也只是屬於後人猜測了,即便是懷孕,慈禧不想讓這個孩子留下了也沒辦法,並且會毀掉所有證據,畢竟不能背上殺死孫子的惡名。

  • 11 # 小姐姐講史

    同治帝的皇后是清代唯一一位阿魯特氏皇后,最後一位蒙古族皇后。她19歲那年(同治十一年二月初三日)選秀時被同治看中立為皇后。不幸的是兩年後(1875年)同治帝駕崩,不久她也離開了人間。有人說她是被慈禧害死的,死時肚子裡還有同治帝的孩子,那麼事實情況是怎樣的呢?(同治帝)

    咱們就從阿魯特氏選後的最後一次競選說起,當時最後一場競爭是她和富察氏二選一。慈安和慈禧兩宮太后的意見不同,慈禧太后看中年紀較小的富察氏,她認為這小妞和自己年輕時的性格有幾分相似,她活潑可愛比較果敢。可是,慈安太后認為阿魯特氏聰明伶俐,記憶力超人,讀書能一目十行,還會左手寫出漂亮的大字,並且她和自己性格像似,她端莊賢淑,溫柔大方,選她當皇后是最完美的。

    (阿魯特氏畫像)

    兩宮太后都認為自己所選的皇后是最合適的,爭執激烈,最後她們就讓同治皇帝決定選哪個美眉。同治帝滿心歡喜地選了阿魯特氏。慈禧尷尬了,感到親兒子和自己不一心。

    阿魯特氏出身名門,她是大學士賽尚阿的孫女,顧命八大臣鄭親王端華(肅順的哥哥)的外孫女,慈安太后的姑表外甥女,清代唯一一位旗人狀元崇綺的女兒。婚後她和同治帝夫妻恩愛,但是她的婆婆慈禧卻不喜歡她,經常找藉口強迫同治帝疏遠她,挑撥她和同治的關係。

    按照祖訓大婚後的皇帝都要親政。1873年慈禧不得已同意同治帝親政,但是嗜權如命的慈禧太后仍然抓住朝廷大權不放手。有個這樣的母親同治帝也是無奈,他常常感到心中鬱悶,出宮散心就成了排遣方式,不料得了天花,在1875年1月12日駕崩,年僅19歲。

    關於阿魯特氏之死,有兩種說法,一種是說自殺,另一種是說慈禧逼她自殺

    慈禧不想當太皇太后,因為戴了太皇太后這頂帽子就得退休放權。她思慮再三就立了同治帝載淳的同輩、醇親王奕譞的兒子、自己的親外甥、3歲的載恬為自己老公咸豐皇帝之嗣,讓他繼承皇位。這樣一來她便可繼續垂簾聽政。

    但是慈禧的這種做法把阿魯特氏皇后推向了尷尬、難堪的位置。對阿魯特氏來說現在的皇帝是自己老公的姨表弟,自己卻是個皇后,這樣的處境讓她感到很難自處,有辱名節。

    再說同治皇帝活著的時候慈禧就把她這個兒媳視為眼中釘,現在同治皇帝不在了,慈禧更是討厭她,處處刁難她。慈禧常常冷言、冷語、冷臉相對。阿魯特氏失去丈夫又要面對這樣的婆婆整日以淚洗面。

    阿魯特氏皇后的父親崇綺,派人打聽出了慈禧對自己女兒的意思,認為女兒只有死路一條。他只好無奈選擇幫助女兒自殺。對於這件悲慘的往事,

    啟功(崇綺為啟功的三外曾祖父)說皇后死志已定,叫來崇綺,問該怎麼死。崇綺跪在外面,問“不吃行不行”,皇后說行,於是絕食而死。

    1875年3月27日阿魯特氏皇后絕食而死,和同治帝死亡間隔不足三個月,可憐這位蒙古族皇后香消玉損,年僅21歲。慈禧命令將其厚葬,諡號孝哲。也可以說慈禧是殺害阿魯特氏皇后的間接兇手。(崇綺)

    另外阿魯特氏殉死,也是受家族剛烈門風的影響。阿魯特氏的父親崇綺每當想起女兒的死就會淚流滿面。當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慈禧西逃,崇綺護駕跟隨。他的妻子在崇綺走後,怕受到洋人侮辱,就指揮僕人在屋內迅速挖兩個大坑,全家老少13口,按昭穆為序,都進入坑內讓僕人把他們活埋。僕人下不去手驚慌逃出。她獨子葆初便點燃房屋,全家無一人貪生怕死,全部以身殉國。崇綺得到自己家室老小全部死亡的訊息,悲痛欲絕。他又聽說列強要弄死支援義和團的官員,他不想被鬼子捉住受辱,就選擇效忠國家。留下絕命詞:

    “聖駕西幸,未敢即死,恢復無力,以身殉之。”

    吊死在蓮池書院。

    由此看出阿魯特氏全家都是剛烈之人,阿魯特氏皇后在自己身處尷尬地位和慈禧的冷言冷語下而自殺也很有可能。

    關於阿魯特氏被慈禧逼死這種說法不靠譜。

    阿魯特氏死前慈安太后尚在世,慈禧只是個小妾,雖然年長慈安兩歲,但總是稱呼慈安“姐姐”,朝中大事都是慈安說了算。沒有慈安的允許慈禧不敢下令讓阿魯特氏自殺。

    (慈安太后)

    多方認為她是傷心過度自殺。《翁同龢日記》寫有:“嘉順皇后臥疾已久,今益劇矣”,清代官方則稱“痛經大行皇帝龍馭上賓,毀傷過甚,遂抱沉痾。”

    阿魯特氏死前是否懷孕

    有野史說,同治帝死時,阿魯特氏皇后懷有身孕,不想當太皇太后的慈禧要逼死她。

    但是,清朝有宮規規定,凡事後宮嬪妃如有懷孕的人員,都會被朝廷列為重點保護物件,增派太醫和僕人照顧,每天的生活細節都會記錄在案,但是清朝醫案記錄裡並沒有關於阿魯特氏皇后懷孕的記載。所以推測阿魯特氏並未懷孕。

    綜上,阿魯特氏皇后的死確是自殺身亡,她的死亡和慈禧有很大關係,但她死前並未懷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空間站有沒有氧氣?是如何生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