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8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1785243632

    第一,“以口食禾,吹龠相和。”

    和hè,甲骨文由三個部分組成,左上部是“禾”的初文,表音;左下部是口的形狀,右部象連線的一起的竹管的形狀(即口吹排簫之類的樂器,後來的龠yuè)。金文大同,由甲骨文演變而來。古文簡化,省龠從口,禾聲。篆文整齊化。隸變後分別寫做“龢”和“咊”,俗作“和”,把“口”移到右邊。如今都用“和”來表示。

    《說文解字·龠部》“龢,調也。從龠,禾聲。讀與和同。”又《說文解字·口部》“咊,相應也。從口,禾聲。”指口相應。所以,本義是指音樂和諧,聲音相應,和諧地跟這唱或伴奏,讀hè。

  • 2 # 藍鈴蘭s

    “和”的起源與演變過程:“和”字最早出自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當時有多種寫法。《說文解字》認為,甲骨文的“和”字意為“調和”。

    “以口食禾,吹龠相和。”和hè,甲骨文由三個部分組成,左上部是“禾”的初文,表音;左下部是口的形狀,右部象連線的一起的竹管的形狀(即口吹排簫之類的樂器,後來的龠yuè)。

    金文大同,由甲骨文演變而來。古文簡化,省龠從口,禾聲。篆文整齊化。隸變後分別寫做“龢”和“咊”,俗作“和”,把“口”移到右邊。如今都用“和”來表示。

    “和”字首要寄義有:相安、調和、連合、和平、停息爭端等。“和”是中國哲學中的一種抱負境地,包括著豐碩的文化內在。

    郭沫若對甲骨文的“和”字考察甚詳。他認為,甲骨文和“和”字是指音樂之和,而現代的“和”字則演變成和諧文化之“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孩子十個月了,晚上睡覺時不時的哭一陣,必須抱著才能睡,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