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怨天天不允
-
2 # 琴劍書香
如果討論崇禎是不是昏君小編還是很有歷史底蘊的。這個問題比較複雜,參考的內容也很多,最重要的還要看評論人的角度和價值觀及文化底蘊。但如果說什麼袁崇煥是絕世名將就暴露小編智商了。袁崇煥真不想多說了。不是看不起他,他真的沒什麼可多說。更談不上名將還絕世。
-
3 # 傅斯鴻
崇禎當然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昏君。由於萬曆皇帝不待見皇長子朱常洛,因此,朱常洛的兒子們幾乎都沒讀過什麼書。最典型的是木匠皇帝天啟。當然,崇禎也好不到哪裡去,總之就沒什麼文化。
崇禎的昏,首先表現在他對任何人都不信任上面。他在做信王的時候,魏忠賢就想要害他,因此,崇禎是在一種擔驚受怕中長大的。等到他當了皇帝,甚至到了連皇宮裡的食物都不敢吃的地步,自己帶著乾糧上朝辦公。於是,作為皇帝的崇禎迫不及待地以雷霆手段處理了魏忠賢,把大權掌握到自己的手裡。
可惜崇禎接手的是一個千瘡百孔的爛攤子,這種時候就算是一位有雄才大略的英主也需要審時度勢,徐圖中興。可崇禎不是這樣的人,他一刻也等不及。他起用袁崇煥的主要原因是袁崇煥向他承諾了五年平定遼東。
但當時明朝的主要問題並不是遼東問題,而是因饑荒而興起的民變。由於崇禎聽信毛羽健、劉懋等人的建議,裁撤了驛站,使得朝廷對於國內饑荒問題置若罔聞,直至高迎祥豎起反旗,勢力做大,崇禎才意識到要派兵進行鎮壓。可是朝廷要派兵打仗,就得用錢,崇禎皇帝屬於守著金飯碗要飯的主,朝廷一年的總收入表面上是3500兩,實際收上來的不足1500萬兩。於是,朝廷只能向老百姓徵收遼餉、剿餉、練餉,而且年年超徵。崇禎在位17年,超徵的賦稅都到了康熙四十年。造成的結果是每徵一兩銀子,逼反十個農民。
崇禎在位17年,內閣首輔換了53個,且腐敗嚴重。周延儒算是崇禎內閣首輔裡比較能幹的大臣了,可週延儒當年為了進內閣,盡然也是花了黃金6萬兩。賣官鬻爵都已經到了內閣一級。這還不算,為了打仗,崇禎皇帝把他爺爺、他哥哥給他留下來的3000萬皇銀內帑花了個底兒掉,以致到最後崇禎這個皇帝要舔著大臉伸手向大臣們要錢。
崇禎之所以要殺袁崇煥,首先就是遼東花了他幾千萬兩銀子,當年袁崇煥承諾的五年平遼不僅沒有實現,反而讓皇太極突破喜峰口,攻陷濟南府,包圍北京城。更為讓崇禎惱怒的是,尚方寶劍只是一種震懾之物,可袁崇煥卻拿著尚方寶劍殺了太子少保毛文龍。如此種種,對於一個讀書不多,志大才疏又急於求成,又缺錢的青年皇帝而言,崇禎一腔熱血換來的卻是各種打臉,他能不把袁崇煥千刀萬剮來出氣嗎?
-
4 # 人生如夢zhw
一、袁崇煥被殺不冤枉。
是個好將軍,不是好元帥。
臨刑口占
【明】袁崇煥
一生事業總成空,半世功名在夢中。
死後不愁無勇將,忠魂依舊守遼東。
我這一生的事業到頭來都是一場空,半輩子的功業和名聲都好像是在夢中一般。在我死了以後不用發愁沒有英勇的將領,我忠誠的靈魂依然守候著遼東這片疆土。
袁崇煥字元素,號(或字)自如,廣東承宣布政使司廣州府東莞縣石碣鎮水南鄉(今廣東省東莞市)人。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中進士。明末著名政治人物、文官將領。
被殺原因:
入兵部,守衛山海關及遼東;指揮寧遠之戰、寧錦之戰。
但不救北韓,擅殺大將仍觸兵家大忌。
後被崇禎帝以誅殺毛文龍、己巳之變護衛不力以及擅自與後金議和等罪名正法。
清乾隆大興“文字獄”,清政府為貶損明朝君臣在百年後杜撰了皇太極以“反間計”構陷袁崇煥的故事,史學界至今爭議頗大。袁崇煥曾為魏忠賢建祠,大學士韓爌雲:“袁崇煥…,亦俱建祠,但與諸奸宜減等論。”
-
5 # 不老的老法師
殺袁且虐殺殺掉了本最為忠誠的遼東軍民效命大明之心啊。袁督冤不冤從遼東軍民心態變化可見一斑!首鼠兩端成了而後祖大壽們吳三桂們內心寫照。可嘆某些腦殘到今天還明白不過來,明亡實亡於人心!崇禎雖不是昏君,乾的卻都是讓自個真成了孤家寡人的事兒啊!
回覆列表
感謝邀請:“崇禎是昏君肯定是錯誤的,他是想中興大明的,但過於急切。他雖然殫精竭慮,宵衣旰食。但還是缺點多於優點,明還是亡在他手上,只能說是生不逢時。明亡實則亡於萬曆。他殺袁其實不是一時衝動,而是深思熟慮。1:五年復遼與崇禎期望想差甚遠。2:奸臣陷害,3:皇太極的反間計可以說就是催化劑。4:位置險惡,當祖大壽得知袁被下獄,憤而開始帶兵返回關外駐地。皇帝的詔書,兵部的文碟都調不回,而袁的一封書信卻能召回。善於玩弄權術的崇禎怎能放心袁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