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遵循線路覆蓋主要客流走廊的原則。
線路的設定,尤其是主幹線的設定一定要與主要客流流向一致。城市客流 OD 需要透過居民出行調查獲取。
2.線路長度適中。
線路長度過長,導致車輛週轉下降,為保證運輸效率需要投入更多的運營車輛,增加成本;線路過短,導致出行換乘次數增加,給乘客帶來不便。線路長度一般控制在10―15km 左右,不應小於5km,大城市的大運量、主幹線線路建議最長不應大於20km。
3.不同層級的線路要有所區別。
主幹線路儘可能保證覆蓋城市主幹路,線路非直線係數不宜過大,儘可能的小,最好可以控制在1―1.5,過大的非直線係數會增加出行距離,降低公交執行效率;次幹線路要做好與主幹線的銜接,要儘可能為支線提供更多的換乘;支線要滿足公交線網覆蓋率的要求,儘可能地覆蓋到城市的所有道路,保證城市主要道路
的公交全覆蓋。
4.發揮公交主導的作用,引領城市規劃發展,土地利用空間佈局最佳化。
公交尤其是大運量的軌道交通運輸的建設勢必吸引沿線大量客流,從而提升沿線土地的利用效率和土地價值。公交線路的設定可以很好地引導城市的土地利用開發,促進城市空間佈局的最佳化。
有人說城市規劃都是假的,真讓人寒心??雖然有時候城市規劃會被描述成頂層規劃各種不實際不接地氣的挨批,可是,所有事物,我們都要弄清楚它的目標定位吧?搞清楚了它的操作層面和作用再說實際不實際的問題。
1.如何規劃?――憑什麼我們規劃?
凡是城市規劃的學生在大學的時候就學習城市道路交通這門課,但是我們畢竟不如學道路交通的同學專業,沒辦法,不是吃一碗飯的??我們只要確保我們的政策方針和實施手段是一致的就可以了,這麼說比較懸乎??透過五年的專業培養以及 N 年的工作經驗,我們不僅知道在工作中核查《城市道路交通規劃設計規範(GB 50220-95)》確保依法辦事,還知道我們眼中的公共交通不是道路覆蓋率和場站佈局要點這麼簡單,是為了滿足城市居民出行需求所制定的最佳方案。一個城市
規劃工作者絕對不會只從交通這個孤立的角度來看待問題,TOD 大家都知道吧,公共交通引導下的城市發展模式(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牽扯到土地的開發價值、居民的生活質量、周邊的設施配套,如果不是為了城市發展得更好我們搗鼓公交幹什麼?
2.如何規劃?――原則是什麼?考慮因素是什麼?
如果你覺得設計原則是 GB 而考慮因素是公交公司贏利狀況的話,那我早就失業了??
我一直矯情地相信,任何規劃的原則都是――以!人!為!本!
雖然樓主的公交線路指的是常規地面公共汽車的線路,但是~我們眼中的公交可複雜哩,從地鐵、輕軌、BRT、輪渡、索道到三輪車、黑出租!所以在決定做公交線路的時候其實前期已經做了種種其他的考慮:該地區適宜公共交通優先的發展策略嗎?該地區是山地還是平原還是濱水地區?公交車是適合普及的交通方式嗎?它與周邊片區的結合如何?是否要設立大站快車?有沒有什麼創新節能環保的改進?與其他交通方式怎麼銜接啊?也就是說,要考慮換乘啊~
我只想說,你們看到旅遊城市有專門觀光旅遊巴士的時候,公交站點旁邊有腳踏車租賃點,某些風貌歷史片區保留有老式電車的時候??是我們在圖紙和文字中把概念和思路提出來,政府認可後再做單獨的專項規劃的。注意,是專項規劃。
上一個庫裡巴蒂的案例,巴西的庫裡巴蒂的公交規劃是世界公認的典範。
3.如何規劃?――我們規劃了什麼?
公交線路並非城市規劃的強制性內容,但是公交設施是必須要考慮的(不信的話可以查《城鄉規劃法》,做了公交線路規劃的都是有良知的規劃師啊)。總體規劃層面上,我們必須要考慮公交場站的設定。控制性規劃層面上,不僅是公交場站的用地要落上,公交首末站也給落上。然後才是公交線路的制定,這依照首末站覆蓋範圍500米、一般站點300米,城市覆蓋率達到80%什麼的,首末站和一般站點還不一樣,詳細的查 GB 吧。再進一步進行道路等級分析,道路斷面設計之後,公交線路要走哪條路也就確定了。做圖的時候也就是300米半徑的圈圈在圖上疊 N 個,覆蓋率都是目測的??如果你問我們在圖紙上如何規劃,真的就是這樣,相當沒有技術含量,GB 都懶得翻呢??
1.遵循線路覆蓋主要客流走廊的原則。
線路的設定,尤其是主幹線的設定一定要與主要客流流向一致。城市客流 OD 需要透過居民出行調查獲取。
2.線路長度適中。
線路長度過長,導致車輛週轉下降,為保證運輸效率需要投入更多的運營車輛,增加成本;線路過短,導致出行換乘次數增加,給乘客帶來不便。線路長度一般控制在10―15km 左右,不應小於5km,大城市的大運量、主幹線線路建議最長不應大於20km。
3.不同層級的線路要有所區別。
主幹線路儘可能保證覆蓋城市主幹路,線路非直線係數不宜過大,儘可能的小,最好可以控制在1―1.5,過大的非直線係數會增加出行距離,降低公交執行效率;次幹線路要做好與主幹線的銜接,要儘可能為支線提供更多的換乘;支線要滿足公交線網覆蓋率的要求,儘可能地覆蓋到城市的所有道路,保證城市主要道路
的公交全覆蓋。
4.發揮公交主導的作用,引領城市規劃發展,土地利用空間佈局最佳化。
公交尤其是大運量的軌道交通運輸的建設勢必吸引沿線大量客流,從而提升沿線土地的利用效率和土地價值。公交線路的設定可以很好地引導城市的土地利用開發,促進城市空間佈局的最佳化。
有人說城市規劃都是假的,真讓人寒心??雖然有時候城市規劃會被描述成頂層規劃各種不實際不接地氣的挨批,可是,所有事物,我們都要弄清楚它的目標定位吧?搞清楚了它的操作層面和作用再說實際不實際的問題。
1.如何規劃?――憑什麼我們規劃?
凡是城市規劃的學生在大學的時候就學習城市道路交通這門課,但是我們畢竟不如學道路交通的同學專業,沒辦法,不是吃一碗飯的??我們只要確保我們的政策方針和實施手段是一致的就可以了,這麼說比較懸乎??透過五年的專業培養以及 N 年的工作經驗,我們不僅知道在工作中核查《城市道路交通規劃設計規範(GB 50220-95)》確保依法辦事,還知道我們眼中的公共交通不是道路覆蓋率和場站佈局要點這麼簡單,是為了滿足城市居民出行需求所制定的最佳方案。一個城市
規劃工作者絕對不會只從交通這個孤立的角度來看待問題,TOD 大家都知道吧,公共交通引導下的城市發展模式(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牽扯到土地的開發價值、居民的生活質量、周邊的設施配套,如果不是為了城市發展得更好我們搗鼓公交幹什麼?
2.如何規劃?――原則是什麼?考慮因素是什麼?
如果你覺得設計原則是 GB 而考慮因素是公交公司贏利狀況的話,那我早就失業了??
我一直矯情地相信,任何規劃的原則都是――以!人!為!本!
雖然樓主的公交線路指的是常規地面公共汽車的線路,但是~我們眼中的公交可複雜哩,從地鐵、輕軌、BRT、輪渡、索道到三輪車、黑出租!所以在決定做公交線路的時候其實前期已經做了種種其他的考慮:該地區適宜公共交通優先的發展策略嗎?該地區是山地還是平原還是濱水地區?公交車是適合普及的交通方式嗎?它與周邊片區的結合如何?是否要設立大站快車?有沒有什麼創新節能環保的改進?與其他交通方式怎麼銜接啊?也就是說,要考慮換乘啊~
我只想說,你們看到旅遊城市有專門觀光旅遊巴士的時候,公交站點旁邊有腳踏車租賃點,某些風貌歷史片區保留有老式電車的時候??是我們在圖紙和文字中把概念和思路提出來,政府認可後再做單獨的專項規劃的。注意,是專項規劃。
上一個庫裡巴蒂的案例,巴西的庫裡巴蒂的公交規劃是世界公認的典範。
3.如何規劃?――我們規劃了什麼?
公交線路並非城市規劃的強制性內容,但是公交設施是必須要考慮的(不信的話可以查《城鄉規劃法》,做了公交線路規劃的都是有良知的規劃師啊)。總體規劃層面上,我們必須要考慮公交場站的設定。控制性規劃層面上,不僅是公交場站的用地要落上,公交首末站也給落上。然後才是公交線路的制定,這依照首末站覆蓋範圍500米、一般站點300米,城市覆蓋率達到80%什麼的,首末站和一般站點還不一樣,詳細的查 GB 吧。再進一步進行道路等級分析,道路斷面設計之後,公交線路要走哪條路也就確定了。做圖的時候也就是300米半徑的圈圈在圖上疊 N 個,覆蓋率都是目測的??如果你問我們在圖紙上如何規劃,真的就是這樣,相當沒有技術含量,GB 都懶得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