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農地圈

    花生合理密植與種植方式

    1.種植密度

    花生合理密植的密度範圍掌握以植株在結果期封行為宜,合理密植的花生長相總的要求是“肥地不倒秧,薄地能封行”。一般生產條件下,在生育期長,植株高大,分枝性強、蔓生型品種,以及高溫多雨、土壤肥沃、管理水平高的條件下應適當稀植。反之則密一些。

    適宜的種植密度規格:疏枝大果緊湊型品種,高產田側枝長45^48釐米,平均行距43一46釐米,穴距15一]7釐米,每667平方米種植8000-9500穴;疏枝大果松散型品種,高產113側枝長48-50釐米,平均行距36-48釐米,穴距17~19釐米,每667平方米種植7000-8500穴。

    密枝型品種,高產田側枝長42^46釐米,平均行距42-46釐米,穴距16一19釐米,每667平方米種植7500-9000穴。密枝緊湊小果型旱熟品種,高產田側枝長35-39釐米,平均行距33-37釐米,穴距14-17釐米,每667平方米種植11000-13500穴。在適宜密度範圍內,起壟種植較易建立合理群體結構,實現高產。壟種受光面積大,比平種地溫高,利於苗全苗壯。壟種為花生創造了松暄的結實層,利於果針入土結實,便於清棵、鋤地,防止埋苗壓枝,利於澆水和排澇,減少秋果和爛果。壟種一般比平種增產10%以上。

    壟種有單行壟種和雙行壟種兩種方式。

    花生單位面積產量是由每667平方米株數、每株果數和果重(千克果數)3個因素構成。產量構成因素間存在一定矛盾,若單株生產力過低雖有較多的株數而總果數不多,不一定增產;反之,若株數過少,雖有較高的單株生產力,還是不能高產。一個合理的高產群體,既要求單位面積上有數量適宜的群體,又要求個體發育良好,整齊平衡。因此在一定土、肥、水條件的基礎上,建立一個大小適宜、個體生育與群體發展協調的群體結構,是高產栽培的中心環節。合理密植首先是可以充分利用光能,在適宜的密度範圍內,隨著密度的加大,雖然光合生產率因群體葉面積增長而有所降低,但其光合產物下降的數量低於因葉面積增長而增加的數量,所以群體的光能利用率提高,總光合量增加,產量亦能相應提高。其次,合理密植可增加有效結果枝數。實踐證明,在合理密植的情況下,隨密度的增加,單株的分枝數目相應有所減少,但單位面積內群體的第一次分枝的總數,特別是有效結果分枝的總數則隨密度的增加而增多。

    由此可見,合理密植可充分利用光能,增加有效結果枝數,是花生高產栽培的重要措施之一。據河南省開封市農林科學研究所實驗研究,若種植豫花5號、豫花7號、豫花10號等直立疏枝、大果型品種,每667平方米產500千克以上莢果,應實收1.47萬~1.65萬株,單株結果數18~21個,總果數多於26萬個,雙仁果率高於50%,飽果率大於55%,每千克果數少於600個。播種時根據所採用的栽培模式,確定種植方式和規格,做到合理密植。地膜覆蓋高產栽培花生播種密度為行距40釐米左右,穴距16-20釐米,每667平方米8000-10000穴,每穴2粒種子。

    2.種植方式

    (1)起壟播種便於灌排,壟面上土層疏鬆,通氣好,地面受光面積大,春季升溫快,在春季保墒好的情況下,苗壯,爛種輕。起壟種植花生清棵徹底、省工,中耕時不易埋苗、壓蔓,培土恢復壟形後,有利於通風透光,土壤晝夜溫差大,莢果發育好。缺點是起壟要求行距稍大,一般壟寬70-110釐米(含壟溝寬30釐米左右),因此在肥力較高,密度較低或排水不良易漪地上起壟種植比較適宜。

    (2)平播土層深厚且不易澇的田塊可以採用,但不如起俏種植的產量高。平播簡單省工,可隨意調節行距,充分利用外力,保墒好,目前應用普遍;缺點是在排水不良條件下易漬澇,爛果較多。

    (3)高畦種植適於在不易滲水的低窪易澇地和丘陵地採用。一般畦寬1.1-2米,溝寬30釐米左右,溝深17-20釐米。然後把畦整平,畦上可以平種,也可以起壟種植。確定花生行、穴距的原則是既要充分利用地力光能,又要使於行間、株間通風透光。為便於田間中耕,一般行距不應小)=30-35釐米;在肥力高的田塊,中後期通風透光的矛盾較人,在減小種植密度的同時,應適當放寬行距(或寬窄行),目I畝高產花生田行距一般為35-55釐米。但穴距一般不小於15釐米。花生的播種方式有雙粒條播、單粒條播、小叢穴播、寬行窄株等。一般每穴播種2-3粒,播種深度以5-7釐米為宜,地膜栽培播種深度為3釐米。先播種後覆膜方式,出苗開膜孔後要在孔周圍蓋一把土;先覆膜方式則在播後壓實時在膜孔上蓋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隨身碟系統被破壞怎麼正確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