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湖曉千

    歷史上中醫共分八個學派。加上民間及網路流傳火神派及新興的學院派為十個學派。

    一,傷寒學派:主創人,東漢張仲景,他的《傷寒雜病論》奠定了中醫學的辨正論證基礎。晉唐時期傷寒論成書。歷經晉、唐、元、明、清數百名學者的硏究探索形成了近兩千多篇的專著,成為傷寒學派以脈、證、方、治入手,以六經辯證解釋了八綱辨證機理。提高了中醫臨證水準,從而使傷寒派成為中醫、和日本漢醫的主流。

    二,寒涼派:主創人,金、劉完素河間人,提出六氣化火之說,施治多用寒涼藥。為溫病學創立了基礎。

    三,易水派:主創人,金、張元素,河北易水人。以臟腑的寒熱虛實發生演變來用藥,創造了臟腑病機學說。

    四,攻邪派:主創人,金、張從正,認為病從邪生,用汗、吐、下、三法攻邪治病。

    五,補土派:主創人,金元、李杲認為人以胃氣為主,注重後天脾胃。故以溫補脾胃為主。

    六,滋陰派:主創人,金、朱丹溪,認為人多陽亢陰虛。故多用滋陰降火。

    七,溫䃼派:主創人,明、薛已、張介賓等重視命門水火的硏究,探索臟腑虛損的病機,故善用溫䃼。

    八,溫病派:主創人,明、吳有可,清、葉天士,因瘟疫流行,提出了溫疫,和溫病學說。使後人在疫情中受益匪淺。

    九,火神派:主創人,清未、鄭欽安,四川人。主張陽主陰從,以火立極。臨症善用附子、桂枝、生薑等品,屢袪沉痾痼疾。

    十,學院派,隨著現代醫學的進展,和中醫的於時俱進。中醫學院歷屆畢業學生,及各中醫院受過高等教育的中醫師都具有中西醫技能。多運用西醫的診斷治療加中醫的辨證論治,使中醫現代化邁進了一步。

  • 2 # 自然流進我的心

    中醫是實用醫學!很多療效確切,但卻不知道醫理何在!就如我們不知道人類的第一個母親是誰、第一個父親是誰一樣,因為我們是天生具有侷限性的物種!中醫當然也有很多不可思議的迷,由其是巫醫的神奇!如果你瞭解一下中國醫字的演化史:毉→醫→殹→醫。我們的醫學在簡化,智慧卻在退步,何解?地球上的物種,本來是相生相剋相輔相成的,但現在的既有物種在加速滅絕,意味著什麼?單單是醫學的問題嗎?請悟,請品,請細品個人愚見,供參考,謝謝!!!

  • 3 # 小屈穹廬

    在上古時代,懸壺濟世的職業是沒有流派的,但隨著秦始皇焚書坑儒之後,中醫就有了流派,為什麼呢?史記中這麼記載“及至秦之季世,焚詩書,坑術士,六藝從此缺焉”,其中燒的全是術士方術,而中醫很多典籍和術士方術有糅合的地方,這中間中醫學的理論失散不少,後人勉強整理出一部鼻祖級的醫學經典《黃帝內經》,但早已經是殘簡缺篇。因此後來人基於這不完整的基礎理論,各自在實踐的基礎上進行解讀,於是派別就開始出現了。

    最有名的派別分類就是傷寒派和溫病派。在清代大醫學家吳鞠通的《溫病條辨》出現之前,中醫大夫治病辯證的準繩往往除了《黃帝內經》就是醫聖張仲景的《傷寒論》,也就是說,如果一種症狀在《黃帝內經》中沒有明確說明由來,大夫們往往會牽強附會到《傷寒論》的條條框框之中。有的病治好了。有的病治壞了,而治壞了的病用《溫病條辨》裡的法子卻能治好,但同樣的,按溫病思路治療不好的一些症狀,往往對上傷寒,就有好轉。之所以沒有統一的意見,是因為兩派的辯證方法不同,傷寒派多半以六經辯證,而溫病派則用衛氣營血辯證,因為辯證的基礎理論不同,在某些複雜症狀上就會有不同的治療思路,於是各自相持不下。最後不得不求之於《黃帝內經》,但因為《黃帝內經》前面說過,斷簡殘篇,很多都沒有仔細說明,理解起來就千差萬別。於是派別就誕生了。

    即使在傷寒派裡,也分有幾個不同的派別,比如火神溫補派,還有一個是寒涼派。火神溫補派基於的一個理論就是內經裡的一句話:“邪氣所湊,其氣必虛”。認為人之所以得病是因為正氣虛弱,而如果把正氣補足,自然邪氣就會排除乾淨。而寒涼派,則認為“通則不痛,痛則不通”,大多數病的起因都是因為氣流行不順暢導致的氣滯血瘀,從而引發各種疾病,於是不管是什麼病,統統開方活血逐淤,其中最有名的莫過於清代王清任寫的一本醫書《醫林改錯》,一本書用三個方子應付千萬病症。

    寒涼派疏通氣血的法子往往戰績不錯,因此在近現代出現了一個以自來水,和芒硝兩樣事物治病的“神醫”胡萬林,後來被打上了“騙子”的稱號,至今褒貶不一。可謂自成流派。

    以上是在實踐方面,在理論方面,流派就更多了,古代醫書幾千上萬,幾乎每一本都有一個對中醫獨特的理解,影響很大的比如清代御醫,醫學家黃元御提出的用周易象數去理解人體,在中醫界影響很大,可謂主流。但筆者用過他寫的幾個用於痔瘡的法子,收效甚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動車換控制器倒轉是怎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