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網上報道的一個00後的女孩對茶道、香道、漢服等中國傳統文化有濃厚的興趣,她被考官挑中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歸功於她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愛好和研究。她現已被加州伯克利分校在內的9所世界名校錄取。所以對於孩子學習中國傳統文化這塊,你怎麼看呢?
4
回覆列表
  • 1 # 脈望書

    好事兒啊,證明我們國家教育終於不是隻看英語數學了啊。回頭瞅瞅,改革開放以來我們搞丟的祖產哪樣不是別國羨慕嫉妒恨、渴望偷拿搶佔的?!身在寶山卻空手,這個詞形容中國現代的孩子們真的不過分。可是,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不正是由於過去中國教育熊瞎子掰苞米似的盲目急切效仿國外卻搞丟了我們自己民族文化的根本嗎?

    現在終於有人意識到過去二三十年間盲目棄祖的錯處,這是我們該慶幸的,該鼓勵的啊——總不能真的讓傳統文化“再回首已是百年身”吧!

  • 2 # 九鬥學生心理

    看了新聞,我們想說的是這孩子被這麼多名校錄取,一定不是她只會泡茶。

    在網上看到的新聞素材裡,這個姑娘家裡廚房、廁所都是書,也就是在她成長的小環境中,她的父母把閱讀、實踐、學習、體驗世界和中國傳統文化有機的集合在一起,而媒體在選題的過程中只看到了這個姑娘會泡茶。

    2.父母的支援是最大的動力源。孩子對國學感興趣,對茶道感興趣,父母就會出資讓孩子去系統的學習相關知識,這和很多父母只給孩子報名語數外的輔導班的心態不一樣,孩子有興趣的就是最好的老師。

    3.孩子更多的去感受和體驗這個世界,孩子的父母支援孩子去旅遊、去遊學,在遊學過程中孩子去觀測星空,對星空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然後把興趣轉化為學習的動力。

    4.閱讀在家裡的重要性排名第一位。但是在閱讀過程中絕對不是父母給孩子買一堆書讓孩子讀,而是潛移默化的家庭環境中,讓孩子愛上閱讀。

    5.音樂的學習不是為了考級,讓孩子有一定的藝術修養。這是這位00後母親的話,相比很多急功近利的家長來說,如果我們家長能在過程中思考、引導、和孩子一起前行,給孩子提供必要的支援,孩子又怎麼會沒出息呢?

    學習、讀書、周遊世界,這些點都需要父母有一定的經濟實力基礎,所以家長們要更努力才行。最起碼從閱讀先開始,這是最容易學習和模仿的,也是成本最低的投入,從今天開始和孩子一起閱讀,沒壞處。

  • 3 # 你的小確幸

    1.“學了《弟子規》...”這個“學”字可能存在歧義。學習如《弟子規》之類的經典,這個“學”不是現在學校裡面看看書甚至把書背出來就能稱得上“學”。那麼古人的“學”究竟是怎麼樣的呢?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論語》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論語》二者所述,都可以明顯地看到,“學”是需要落實到行動之中的。再來看看篆書“學”字的寫法上面是兩隻手,雙手中間的“爻”有的學者認為是“編織”,有的認為是“占卜”,但這都說明了“學”需要動手,需要躬行實踐。故而,所說“學了《弟子規》…”所說的“學”究竟有沒有落到平時日常行為之中,會是一個很大的判斷條件。2.“病也好了,家庭也和諧了”:這個說法有一定根據,內心問題嚴重的人往往會在身體上面有所表現,透過切身學習經典,能化解內心的糾葛,在待人處事上有所改變,自然人際關係也會有相應的變化。3.你說像“邪教似的”:這個比喻看著不太恰當,但也確實反映出現在社會上傳統文化熱潮之中的弊病。 其一, “學”是要“信”和“解”俱重的:“信而不解增無明,解而不信增邪見。”學習傳統文化過程中,很多人,尤其是家長聽說社會上國學很熱,於是乎一窩蜂自己聽講座、看影片,把孩子送去學,等回了家,自己的說話做事照舊,這樣學不學差別大嗎?這樣下來,迷了很久結果沒什麼效果,甚至於還因此認為傳統文化沒用、是空談。另有一些人,只知道按著書上的話做,不知道隨著具體的情況變通,這樣做有時候反而會讓人生出抱怨、怨恨。像這樣,豈不是把黑鍋扣在了“傳統文化”的頭上?其二,泥沙俱下,良莠不齊。傳統文化一熱,社會上難免出現渾水摸魚的,什麼“紅學”、“古董收藏”、“靈脩”一個個你方唱罷我登場,看似群英薈萃,實則蘿蔔開會。許多好東西,比如上世紀九十年代的養生功,都是這麼被整衰敗的。那麼何謂“傳統文化”?難道古代的東西就是傳統文化?它傳的到底是哪個統?這個東西實在是很好區分,在現代卻又很難達成共識的。在這種情況下,何不如就找一些歷代都普遍認同的經典呢?比如《詩經》、《周易》、《論語》、《道德經》、《黃帝內經》…等等。這些東西千百年來無數人從中獲益,全在它們直指人心,都是透過生命體驗印證、證明過的,我們能夠跳過選擇經典這一步,不知道省卻了多少走彎路的時間和青春,這種傳承,也就是中華文明千年不絕的根子。4.看似傳統文化熱,實則各有心思,只顧自己進步,無需縱觀全域性。學習傳統文化,還需端正心“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論語》學習傳統文化還是為了自己能夠革除身上的惡習,健康自己的身心,每天都能有新的進步,這不就是我們所能做的最切身的事情嗎?實在沒有必要站在社會管理者的高度上,指指點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女兒幼兒園裡有監控可以跟家長手機聯網,請問我有必要每天都檢視幼兒園裡的監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