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傳統超市作為傳統小商業的代表,營業面積只有100一500平方米;而標準超市作為基本生活需求滿足型的主力化業態,營業面積在500一1500平方米;大型綜合超市營業面積為2500一5000平方米;超大型綜合超市營業面積為6000一10000平方米及以上;倉儲式商場作為批發配售型的主力化業態,一般使用高層立體貨架,營業面積在10000平方米以上;便利店是便利型購物和服務的主力化業態,營業面積為60一200平方米。
選址調查要透徹科學全面
超市選址應從大處著眼,把握城市商業條件,包括社群型別、社群設施、交通條件、城市規劃、消費者因素、商業屬性等。
社群型別:先看地形、氣候、風土等自然條件,繼而調查行政、經濟、歷史、文化等社會條件,從而判斷是中心社群還是偏遠社群?是高尚白領社群還是新興平民社群?
社群設施:學校、醫院、公園、旅遊設施、政府機構等公共設施能起到吸引消費者的作用。因此,瞭解社群設施的種類、數目、規模、分佈狀況等,對選址是很有意義的。
交通條件:這是對超市選址影響最直接的因素,如市區到郊區的交通條件、樓盤之間的交通條件等。因此,對於倉儲式超市來說,商圈範圍比較大,一般均設在城鄉結合部,遠離市區,超市附近最好有比較多的公共交通停車點,這樣可以吸引遠距離的顧客前來購物。
社群規劃:如街道開發計劃,道路拓寬計劃,高速、高架公路建設計劃等,都會對未來商業環境產生巨大的影響,應該及時捕捉,準確把握髮展動態。只有瞭解城市規劃,才能預期該店鋪的選址是否符合規劃要求,以及以後店鋪周圍情況的變化,這樣才能對該店鋪以後商圈範圍內的顧客數量以及其他情況作出合理的估計,從而對該店鋪的長遠發展作出預測。
居民因素:對社群居民人口、戶數、收入、消費水平及消費習俗等作詳細調研。
商業屬性:超市的員工數、營業面積、銷售額等要有精確計劃。
敲定店址還要看12項指標
初步鎖定的社群商業結構基本瞭解後,下一步就是要逐步縮小範圍,選定超市最終的位置前,還要參考12項商業指標,具體歸納如下:
(1)商業性質。規定開店的主要區域,對哪些區域應避免開店;
(2)人口數及住戶數。瞭解一定的商圈範圍內應有的住戶數;
(3)競爭店數。瞭解一定的商圈範圍內競爭店的數量;
(4)客流狀況。調查估計透過店前的行人最少數量;
(5)道路狀況。如人行道、街道是否有區分,過往車輛的型別及數量,道路寬幅等因素;
(6)附近店鋪的狀況。如經營品種、規模、外部裝飾、格調等;
(7)場地條件。如店鋪面積、形狀、地基、傾斜度、高低、方位、日照條件、道路銜接狀況等;
(8)法律條件。在新建分店或改建舊店時要查明是否符合城市規劃及建築方面的法規,特別要了解各種限制性的規定;
(9)租金。要分割槽段設上限租金;
(10)必要的停車條件。顧客停車場地及廠商所用進貨空間;這點很重要。
(11)投資的最高金額。以預估的營業額或賣場面積為基準規定;
(12)員工配置。以賣場面積為基準來規定,如每人服務面積不得低於20平方米。
一旦確定店址後就不要輕易改變決定,如一旦動搖,或經常“搖動”,會破壞連鎖企業執行的正常化,乃至破壞它的穩定性和安全性。當然如果出現競爭壓力或店面太小無法擴大規模,投資者可以考慮變動店址
一般來說,傳統超市作為傳統小商業的代表,營業面積只有100一500平方米;而標準超市作為基本生活需求滿足型的主力化業態,營業面積在500一1500平方米;大型綜合超市營業面積為2500一5000平方米;超大型綜合超市營業面積為6000一10000平方米及以上;倉儲式商場作為批發配售型的主力化業態,一般使用高層立體貨架,營業面積在10000平方米以上;便利店是便利型購物和服務的主力化業態,營業面積為60一200平方米。
選址調查要透徹科學全面
超市選址應從大處著眼,把握城市商業條件,包括社群型別、社群設施、交通條件、城市規劃、消費者因素、商業屬性等。
社群型別:先看地形、氣候、風土等自然條件,繼而調查行政、經濟、歷史、文化等社會條件,從而判斷是中心社群還是偏遠社群?是高尚白領社群還是新興平民社群?
社群設施:學校、醫院、公園、旅遊設施、政府機構等公共設施能起到吸引消費者的作用。因此,瞭解社群設施的種類、數目、規模、分佈狀況等,對選址是很有意義的。
交通條件:這是對超市選址影響最直接的因素,如市區到郊區的交通條件、樓盤之間的交通條件等。因此,對於倉儲式超市來說,商圈範圍比較大,一般均設在城鄉結合部,遠離市區,超市附近最好有比較多的公共交通停車點,這樣可以吸引遠距離的顧客前來購物。
社群規劃:如街道開發計劃,道路拓寬計劃,高速、高架公路建設計劃等,都會對未來商業環境產生巨大的影響,應該及時捕捉,準確把握髮展動態。只有瞭解城市規劃,才能預期該店鋪的選址是否符合規劃要求,以及以後店鋪周圍情況的變化,這樣才能對該店鋪以後商圈範圍內的顧客數量以及其他情況作出合理的估計,從而對該店鋪的長遠發展作出預測。
居民因素:對社群居民人口、戶數、收入、消費水平及消費習俗等作詳細調研。
商業屬性:超市的員工數、營業面積、銷售額等要有精確計劃。
敲定店址還要看12項指標
初步鎖定的社群商業結構基本瞭解後,下一步就是要逐步縮小範圍,選定超市最終的位置前,還要參考12項商業指標,具體歸納如下:
(1)商業性質。規定開店的主要區域,對哪些區域應避免開店;
(2)人口數及住戶數。瞭解一定的商圈範圍內應有的住戶數;
(3)競爭店數。瞭解一定的商圈範圍內競爭店的數量;
(4)客流狀況。調查估計透過店前的行人最少數量;
(5)道路狀況。如人行道、街道是否有區分,過往車輛的型別及數量,道路寬幅等因素;
(6)附近店鋪的狀況。如經營品種、規模、外部裝飾、格調等;
(7)場地條件。如店鋪面積、形狀、地基、傾斜度、高低、方位、日照條件、道路銜接狀況等;
(8)法律條件。在新建分店或改建舊店時要查明是否符合城市規劃及建築方面的法規,特別要了解各種限制性的規定;
(9)租金。要分割槽段設上限租金;
(10)必要的停車條件。顧客停車場地及廠商所用進貨空間;這點很重要。
(11)投資的最高金額。以預估的營業額或賣場面積為基準規定;
(12)員工配置。以賣場面積為基準來規定,如每人服務面積不得低於20平方米。
一旦確定店址後就不要輕易改變決定,如一旦動搖,或經常“搖動”,會破壞連鎖企業執行的正常化,乃至破壞它的穩定性和安全性。當然如果出現競爭壓力或店面太小無法擴大規模,投資者可以考慮變動店址